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952|回复: 12

湘西赶年:既是赶路赶穷,更是感恩!(图文)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1-1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从湘西走来 于 2017-1-18 10:56 编辑

双凤村   卢瑞生摄 (4).jpg


    胡东升请我写篇文章,这位湘西永顺文旅集团的负责人之一,给的是命题作文,内容得围绕湘西赶年写。


    我想了一些时候,给他回了个信息。


    “过去,湘西赶年的来历,是报国赶路。如今,湘西赶年的坚持,是欢庆赶穷。无论赶路还是赶穷,都是一种感恩文化……”


    围绕湘西赶年策划,我们在长沙聊了很久。既有文化旅游的宣传,又有精准扶贫的成果;既有民族风情的创意,更有湘西精神的展示……


    据了解,这次赶年活动就从土家族过小年开始,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公元2017年元月20日,历时两天。


    地点,选在永顺芙蓉镇和老司城,北纬30度附近。


    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述,“土家年”,吃团年饭时间,先于汉族一天,这就是赶年。



    而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武陵山大部,民间赶年大都从腊月初忙起,直到正月十五。“吃了十五肉,各自找门路。”


    印象中,关于湘西赶年的来历,版本很多,有神话风俗,有美丽传说,等等。如今谈得较多的,还是和湘西人抗倭有关。


    公元1554年冬天,明嘉靖33年。因朝廷腐败,防务废弛,倭寇就乘机在中国东南沿海大肆抢窃骚扰。


    明王朝虽派军队抗击,但均不堪一击。


    无奈之下,兵部尚书张经想到了一支军队,就是以湖南溪州为代表的土司力量。


    当时溪州,主要为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包括张家界、怀化等武陵山区部分区域。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中心,就是永顺老司城。


    明史记载,参与抗倭的土司军队,主要有三支,统军者分别是湖南永顺土司彭冀南、保靖土司彭荩臣和湖北容美土司田九霄。


    命令下来,正值年关,按当地讲法,麻雀也有个三十夜。在聚义大厅会议上,不少人建议,等过了年再说。


    那时候,永顺和保靖土司王级别最高,三品宣慰使。永顺土司彭冀南,年方十八岁,为保靖土司彭荩臣的女婿。


    彭冀南自幼饱读王阳明学说,深明大义,他认为军令如山,国命难违,要求各地土司积极准备,于大年三十前一天,在王村码头(芙蓉镇)集合,并开赴前线。


    于是乎,各地小土司就回家准备去了,这也包括提前与亲朋好友过年。赶者,追赶,提前,赶路也。


    我小时候在湘西农村,也经常听老年人讲赶年的故事,大抵都与精忠报国分不开,虽有几分悲壮,但也让后人感到无上荣光。


    我生活的地方,是中国土家族发祥地湘西永顺县,中国土家第一人田心桃,中国土家第一村双凤村,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都是这个地方的。


    前些年,我在研究彭冀南的墓志铭中发现,由明朝首辅徐阶亲自撰写的铭文,谈及了倭寇犯我东南,彭冀南以弱冠之年,提兵二千定之。


    弱冠之年,就是20岁,公元1556年,彭冀南凯旋而归,刚刚20岁,和他岳父彭荩臣一道,同获“东南战功第一”,写进了明史。


    至于湘西苗族有没有赶年,我还不知道。不过,彭冀南时代,其管辖范围,比现在湖南大湘西区域都要大得多。

   

    赶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牛头宴。


    十多年前,胡东升就曾在长沙推过土家族牛头宴,效果很好。2008年9月,牛头宴第一次出现在芙蓉镇毛古斯文化节,从此声名远扬。


    有人说,牛头宴古就有之。但关于湘西民风民俗文字中,不见记录。倒是在永顺、保靖和龙山一些土家族聚居地,民间说法多,还是和抗倭有关。


    在农耕社会里,牛是人们耕田犁地主要劳力。无论是土家族还是苗族,或其它一些民族,大都视牛为民族圣物,不可能随意宰杀。


    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战争需要。


    人要上阵杀敌,特别是要远赴东南抗倭,那牛怎么办?于是乎,一些土兵干脆杀掉朝夕相处的牛,让牛的灵魂附体,并赐予斩杀倭寇的勇气与力量。


    这个传说不会写进历史。历史多是以大人物的面孔示人。我翻了很多资料,都没相关记录。但可能有这样感人的故事,我梦里常出现。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关于湘西赶尸的来历,也与土司抗倭密不可分。


    湘西人离开湘西,最早有文字可查的是940年,保靖土司始祖彭师杲。他是永顺土司彭师裕弟弟,父亲是彭士愁,历史都记载了他们的故事。


    在《资治通鉴》中,溪州之战起因、过程及结果,都有大篇幅文字。尤其是彭师杲率领向、田、覃、龚4位将军,到长沙楚国充当人质,后全客死他乡,这就是著名的“五姓归楚”。


    溪州之战,最为自豪的是,留下了至今还保存在芙蓉镇的溪州铜柱。1961年,它和故宫、长城等一起,被列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研究湘西人口变化中发现,湘西人第一次大规模走出湘西,不是溪州之战后,而是1554年冬天去东南沿海抗倭。


    一个士兵即便战死疆场,也要回到故乡......


    土司王彭冀南,在如今芙蓉镇码头的出征仪式上,讲了很多话,是不是有带战死壮士回家的悲壮承诺,不得而知。


    但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饮水思源、叶落归根,至今仍是湘西人最朴素的生命坚守。


    我如此大篇幅介绍湘西赶年的来历,这与将举办的活动有关。尤其是牛头宴和土司王出征仪式,外人如不知晓历史,无法明了湘西人的豪情与粗犷。


    当然,如今湘西人赶年,多是喜庆的。春来忙田,腊来忙年。无论是在家耕田,还是外出务工,或者读书工作等等,亲朋好友们都希望能聚聚。


    “一年忙到头,只为这几天。”


    腊月二十三,家家过小年;之后就是赶集购物,接着推豆腐、打粑粑、杀年猪、写春联……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唱歌。


    其实,这种聚会,也是一种感恩文化。


    说小点,是感恩一年来上天的赐予,感恩先人的付出,感恩亲朋好友的关心等等。所以赶年中,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很多,祭天祭地祭祖宗。


    说大点,则是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是这些年,湘西州是中国精准扶贫的提出地、湖南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国家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不少。


    这次在永顺举行的赶年活动,除了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年”外,还立意精准扶贫,尤其将介绍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哪些人脱了贫、正脱贫,无疑是一大亮点。


    过土家年,还有个重要节目,就是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古斯舞。舞者全为男人,结草为服,耸头抖肩,屈膝躬身,醉步进退,肆无忌惮地摇摆。


    窸窣之声,让人遐想;粗野之行,令人癫狂......


    过土家年,同样少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小摆手一般是同姓同宗或全寨人举行,大摆手则以乡镇或数村为单位舞动。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咚咚鼓杂喃喃语,煞尾一句嗬也嗬。”......



     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场景,这细节,那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只能说,这一次,谁去芙蓉镇,谁晓得;谁去老司城,谁知道。


    作为从湘西走出来的人,我对年的记忆,有快乐,有温馨,也有心酸。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兄弟姊妹读书多,过年要吃一餐肉,都是奢望。


    湘西山清水秀,但很多地方都干旱,吃饭靠天。很长一段时间,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贫穷落后就是代名词。


    以我那个山寨为例,因电力差至今还没看过春晚。这些年,国家投入大,不但解决了交通难题,而且还进行了农网改造,据说今年过年能看春晚了。


    我常和朋友们说,1990年报考湖南机电学校,就是希望自己努力改变命运,为家乡告别煤油灯,做些小事情。


    1996年,老家山寨通了电,可几个寨子共用一台变压器,用的是木电杆小铝线,电压低,根本无法看电视。


    20年过去了,今年回老家,想想山寨的父老乡亲们,终于可以笑呵呵地收看春晚了。不是从这种地方走出来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心酸与喜悦。


    如今的湘西农村,过年看春晚,多不再是奢望,高速公路县县都有了,水泥路几乎寨寨通,甚至连高铁都在建设之中。至于吃肉喝酒,反倒成不得已的应酬了。


    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这一切,根本无法想象。


    所以永顺举行这次赶年活动,既邀请了不少精准扶贫户、脱贫户,还邀请了不少为湘西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这种搞法,我发自内心的点赞!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想,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当我们对感恩真正付诸于行动了,这种力量的整合不言而喻。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谓目前存在的困难,就好像火焰上的冷水,开,不过是时间而已。


    当然,在湘西,有一些地方,也有一些人,至今还很穷,脱贫还在路上,但没有关系,国家力量仍在给力,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为从湘西走出来的人,过年后,我也将带着朋友圈的微友们,去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扶贫之事。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湘西扶贫攻坚过程中,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积极努力,民间力量,无微不至。


    行文至此,我突发奇想,朋友圈如有十分之一的微信群,都将对口精准帮扶中国一个贫困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何愁小小的贫困呢?


    是的,事在人为,积微成著。但万事不可急,正如一首湘西山歌所唱:



    韭菜开花细绒绒,有心扶贫莫怕穷;只要大家齐努力,冷水泡茶慢慢浓。(完)


寒冬暖屋(彭德忠摄).jpg


    作者刘明:男,湘西人。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单位奋斗10余年。曾被评为新华网十大名博、感动家乡十大人物。  



    “刘明”个人微信公众号,视写作为一种生命状态。个人微信,每天坚持原创。广交天下朋友,请加1530843327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激将法谁去芙蓉镇,谁晓得;谁去老司城,谁知道。是啊,看着图片和文章内容,以后都要去走走,去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33046 second(s), 92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