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881|回复: 11

[原创文学] 鹅毛诗人唐国明:写给海子兄弟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3-2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鹅毛诗人唐国明:写给海子兄弟的一封信

总在你死去的日子

想起你的死

总在收割的季节

想到那些村子与

人丁兴旺大地上的麦子

你本是农人的子弟

你活在人间的痛苦

如麦地上的一把野火

无边无际

作为一个教师

诗歌满脑

无人懂你

作为一个诗人,在你身边晃动的

是一些什么人与什么眼神

作为恋人,你太像一个女神怀里的孩子

作为酒鬼,喝酒后的你

就像一个废人用痛苦捶打自己

大地如此辽阔

你找不到属于你的麦地

你不断远行

寻找那个远方的自己

路途上的你

如一片鹅毛随意

你想做一个自己的王

做一个诗歌太阳

写出太阳一样的诗章

永远在人类的书本上发出

自己的喊叫与不朽的光芒

你想做一个孝顺的儿子

可你满足不了父母要求你

儿女成群的愿望

你瘦瘦的身躯无法抵挡

箭与斧子将你一次又一次无辜砍伤

活着的痛超过你对死亡恐惧的想象

你为了逃避生的痛躺向了死亡

你活着的诗与传扬的故事

让活着的我懂得

尽管箭与斧子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无辜砍伤

也要如沙漠的树,挺立在大地中央

挺立到嫦娥接我回天上,挺立到

实现自己群鸟一样飞扬天下的诗歌理想

作者简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诗刊》《钟山》《北京文学》《星星》诗刊及其他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数百万字。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已有 1 人评分红网币 魅力 收起 理由
hnylzxb + 30 + 5 红网论坛有你更精彩!

总评分: 红网币 + 30  魅力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3-2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发表于 2017-3-2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鹅毛诗人唐国明:写给海子兄弟的一封信
发表于 2017-3-26 23:16 来自红网论坛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的唐国明为何能考古修补复原中国的《红楼梦》八十回后?

原标题:湖南的唐国明为何要修补复原中国的《红楼梦》?

来源:红网
作家唐国明简介,男,湖南邵阳市城步县人,因写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而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在他的作家梦中,有一个要写作一部传世之作的誓言。为此,他冷对亲友与一切人的反对,隐居长沙岳麓山下10多年,靠自立和稿费为生。……


红网冯美红:
我很想问问唐国明先生,为何要选择复原中国人的《红楼梦》,媒体关注肯定只能赢得暂时的名气,你能肯定今后绝对能成功吗?你觉得社会对你存在哪些误解?对于未来,你还会有哪些规划?万一没有成功,你会不会抱憾终生?因为,你放弃了一个普通人都能拥有的东西——工作、老婆、孩子、金钱等等……
作家唐国明: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没有靠接济,我是靠自已维持写作这个梦的。亲友也不反对我写作,只盼望我早点成家。
至于以考古的方式修补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是我14岁时就相信程高后40回是非续写的,应是曹公文字被粉碎在其中。我觉得我有还原修补的使命。
媒体关注肯定不可能只给我赢得暂时的名气,因为我是实力派。除了修补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我还有其大更宏伟的作品。媒体在帮我说话的同时,还有我的作品在帮我说话,否则媒体不会帮我继续说话。
我相信我以后至少我在文学上会成功。
社会对我最大的误解是以为媒体报道后,我接受到社会很多帮助。想帮助我的人有,我拒绝了,就像我在我博客中说的:
独立自主维持着自己的写作,这才是真实的我。即使生活简单清贫,但内心无比富有强大。
一个身体健全的男人,如果自己梦想做的事,不是靠自食其力,而得靠别人去支助完成,那注定是完不成的,也是没必要去做的,因为他连维持自己做梦下去的能力都没有,那么他怎么有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尤其是文学这事,要人帮助完成,我想现在这个背景下的社会不需要这样的“废物”。
对于未来,我仍然会继续写作下去,继续完美我手头要完美的作品。
既然上路了,我就会努力下去,现在对于我来说无所谓成功与不成功。成不成功,那不是我考虑的事,我考虑的事就是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我梦想读的书《红楼梦》我已完美它了,以后要继续写出自己梦想写出的作品。
成家是一定要成的,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红网冯美红:
谢谢唐先生能回应我的提问。我非常敬重你,相信大家也一样。期待再次交流。谢谢。
作家唐国明:
去百度一下我会更了解我。


网友:
梁仲才 一个喜欢在网上逛逛的小鱼:
小时候在乡下吃山果,一种山果叫酸枣,结在百尺杆头的树上,只有矫健勇敢的孩子才上得去,上不去的孩子只能望枣兴叹!橙黄的酸枣味甜而酸,核大皮厚肉稀,所以斯文的吃法只能舔舐一层皮肉,而一种粗犷的吃法,就是连皮带肉,还有核,一并吞下,那才叫实实在在吃到了东西。囫囵吞枣可是一种风险吃法,少儿不宜,妇孺不宜,老病不易,冒险强食的话,轻则哽破喉管,重则一口气不来,要命的事情。特别一点的是,此物内核坚硬,难于发芽生长,唯有通过肉体的温床,一番催化后,悉数输送出来,方可茁壮成长。我想起唐国明,便想起此物,唐国明有那份“劲”,就像敢于采食酸枣的人,他的那个梦,就像是把“枣儿”吞下并催化出来,他要的是孕育出一片生机,一片充满生机的天地。
他既能自我约束11年,证明他至少能够战胜自我,能够制服自身的孽障。世人皆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一个战胜自己而图它的人,胜算如何?我个人觉得:如此劲“敌”,殊为可“怕”!
唐国明身上有着不同凡响的三样东西——胆识、毅力与定力,这三样东西就像他身上的三根筋,使他坚韧地走到了今天。我相信有着三根筋的唐国明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一定会走进人生的辉煌!
在一片蓝天下 - 80后:
曾经住在同一个地方,你经历的,是我们看在眼里的,你的坚持和努力,你的梦想,没有因时间的改变而转变,向阳坡一波又一波的同学走了又来,你依然是你,你依然坚持着梦想,曾经我们大家都看不穿,看不明白,为什么当初你毕业了不找份好工作,过着平常人的生活。
但是就是因为你不同常人的思想,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不怕别人的说词而改变,能坚持这么久,已经是个奇迹。你能坚持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取得成绩,终归你的认真和毅力!永远支持你!加油!唐国明。!
韩丽娜:
我觉得唐国明除了复原《红楼梦》,更应该写一点其它的文章,包括写一两部真正有分量的小说。有了属于自己的作品,才能证明唐国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证实唐国明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复原《红楼梦》,给人的感觉是活在曹雪芹的阴影下,没有自己的东西。
还有,完整的人生少不了人情世故。无论你写作还是干什么,还是应该做一个正常人,要结婚、生子,要陪伴自己的父母……
加油!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诗刊》《钟山》《北京文学》《星星》诗刊及其他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数百万字。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发表于 2017-3-29 12:11 来自红网论坛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好、人执著!赞!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3-3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3-30 21:06 来自红网论坛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忠于文学的强将,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17-3-3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4-3 17:09 来自红网论坛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4-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国明对哥德巴赫猜想“1+1”的最简证明(最新修改)

——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或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







摘要



哥德巴赫猜想即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奇素数之和(也可以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即简称“1+1”。本文根据不管奇素数有无限多,有无穷大,每个大于10的奇素数都逃不过尾数(个位数)是1、3、7、9的循环,而1、3、7、9不管如何两两相加,它都是偶数;所以该猜想“1+1”成立,即每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定理成立。



关键词



大于10的奇素数的尾数(个位数)只能在1、3、7、9几个数之间循环。(这个分布规律可以在陈景润《初级数论Ⅰ》第一章后面附的5000以内的素数表中可以看出。)

引言:

真理就简单明了的摆在那儿,只是等待人去发现而已。

哥德巴赫猜想于1742年提出至今被喻为“皇冠上的明珠”;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素数之积。”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自从我国陈景润1966年证明“1+2”之后,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现陈述论证“1+1”如下:



1、“1+1”成立的理论过程



素数的定义是,只能被1整除与自身整除的数叫素数。

从而可得知:

任何大于或等于4的自然数通过被2尽整除检验过后,假如不能被2整除再用3尽整除检验过后,假如不能被3整除再用5尽整除检验过后,不能被5整除再用7整除检验过后,最后只能被1整除与它自身整除的数叫素数。

简单的说:

就是任意大于或等于4的自然数分别通过2,3,5,7尽整除尽后(或可以叫被2,3,5,7素数化之后),整除尽后的数一定是一个只能被1整除与它自身整除的素数。

而只能被1整除与它自身整除的素数,在偶数中仅只有2。通过前人的努力与对素数所做的成果证明,凡是大于2的素数,除3、5、7之外,两位数及两位数以上的素数,其个位数,也就是其尾数(个位数)只能在1,3,7,9中轮回变动,不可能是其他数,所以,除是素数又是偶数2之外,其他的奇素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根据定义,奇数加奇数之和是偶数,所以两奇素数之和必是偶数。

因此,不管素数有无限多,有无穷大,它都逃不过尾数是1,3,7,9的循环变动,而1,3,7,9不管如何相加,它都是偶数。如少于10的奇素数3,5,7无论怎样两两相加都是偶数。

例证:

1+3﹦4

1+7﹦8

1+9﹦10

3+7﹦10

3+9﹦12

7+9﹦16

根据上面得出的结果,4,8,10,10,12,16都是偶数。所以任何大于10的奇素数,只要个位数相加是偶数,所以它们相加之和也必是偶数。所以任一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可表示为两奇素数之和。也可以按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的原话说:

一、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质数(质数就是素数)之和(如:4﹦2+2);(而欧拉回信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是两个素数之和。2是偶数,也是素数,并且是唯一的偶素数,而大于2的偶数4,只能仅能是素数2+2的和。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说“任一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可表示为两奇素数之和”更明朗。)

二、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可以是三个质数(质数就是素数)之和(如:7﹦2+2+3)。

再看三个分别大于10的奇素数之和或四个大于10的奇素数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看例证,用任一大于10的奇素数的尾数(个位数1,3,7,9)相加,可得:

1+3+7﹦11

1+7+9﹦17

3+7+9﹦19

根据上面得出的结果,11、17、19都是奇素数,所以三个奇素数之和不是偶数,是奇数。因而从这可得出任意大于9的奇数,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即“1+1+1”。而小于10的奇数如7﹦2+2+3,9﹦2+2+5,所以也可以按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的原话说: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可以是三个质数(质数就是素数)之和。

再看四个奇素数相加,只要相加四个奇素数的个位数(尾数1,3,7,9)就可以得知。例证:

1+3+7+9﹦20

1+1+3+7﹦12

3+3+7+1﹦14

9+9+3+1﹦26

(其他省略)

不管你们如何相加,四个奇数相加之和是偶数。所以由此可知,偶数个奇素数相加之和必是偶数;奇数个奇素数相加之和必是奇数。

综上所述,一个任意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述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2、“1+1”成立的公式证明过程



若两奇素数之和用T表示,奇素数用P(P>10)表示,奇素数P的个位数之前的数用G表示,奇素数P的个位数用M表示,M取数的范围根据奇素数构成的规律只能在1,3,7,9中取。

假设t1﹦p1+p2;或p1+p2﹦t1成立

证明两素数之和是偶数,或任意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素数之和。

证明:

根据上述条件,P﹦GM

G是素数P个位数以前的数,则可以表示为10g。

M是素数P的个位数,只可以在1,3,7,9中轮回取。

则10g+M﹦P



P1﹦10ɡ1+m1

P2﹦10ɡ2+m2

那么

t1﹦p1+p2

t1﹦(10ɡ1+m1)+(10ɡ2+m2)

由此式则可变为

t1﹦(10ɡ1+10ɡ2)+(m1+m2)

再变为

t1﹦10(ɡ1+ɡ2)+(m1+m2)

10(ɡ1+ɡ2)是已知的偶数,M的取值范围是1,3,7,9;则m1+m2可以是:

1+3﹦4

1+7﹦8

1+9﹦10

3+7﹦10

3+9﹦12

7+9﹦16

则m1+m2是偶数。

所以t1﹦10(ɡ1+ɡ2)+(m1+m2),t1是偶数,所以

p1+p2﹦t1成立

因此两奇素数之和是偶数,或任意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可以为任意两奇素数之和得证。

其总公式为

Tn﹦Pn+Pn+1

Tn﹦ GnMn+ Gn+1Mn+1

Tn﹦10(ɡn+ɡn+1)+(mn+mn+1)

(T>4,其mn+mn+1取数范围只能是1,3,7,9;n>0)

综上所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或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

而小于10的素数是2,3,5,7;2是唯一的偶素数,其他都是奇素数,比如偶数8可以表示为

8﹦3+5

其个位数是3与5,10位数分别是0,代入上面公式:

8﹦10×(0+0)+(3+5)

再如特例4,因为

4﹦2+2

2是唯一的偶素数,其个位数是2,个位数以前是0,代入上面公式:

4﹦10(0+0)+(2+2)

所以只要大于4的偶数其表现公式都可以是

Tn﹦10(ɡn+ɡn+1)+(mn+mn+1)

(T>4,其mn+mn+1取数范围只能是1,3,7,9;n>0)

因此其上式是“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或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的通用公式。





如果“2、“1+1”成立的公式证明过程”中的公式变形了,可以看下面的图片:











参考文献:

[1] 陈景润 《初级数论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05-01

[2] 百度百科《世界三大数学猜想》2017参考

[3]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2017参考

2017年3月30日于岳麓山下



作者简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诗刊》《钟山》《北京文学》《星星》诗刊及其他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数百万字。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95196 second(s), 44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