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042|回复: 6

[芷兰风韵] 土地的承诺与兑现——《战国策》里的故事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8-20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nglang 于 2017-8-22 08:54 编辑

   古人讲“一诺千金”,说出来的话,绝对是要兑现的,不能兑现,轻则被人讥讽,重则青史留下恶名。因而,各类文献上面都强烈的赞许那些重信守诺的人,特别是先秦文献里,这是一条起码的标准。如果有谁像苏秦张仪那样的说客不兑现自己的承诺,那也得巧舌如簧的把自己说的话“圆”过去。即是并没有不兑现承诺,而是您理解的不对。这样的话当然不能符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标准,于是也就不能记在正史里,只能另起一“策”,名为《战国策》。

1、承诺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熊槐与秦昭襄王嬴则会盟于武关,结果被秦昭襄王坑了,成了秦昭襄王的俘虏,押入秦国。秦国打算要楚怀王签订许多割地的赎身条件,没想到楚怀王是条硬汉,居然宁死不屈。——一千多年后,明英宗就做过瓦剌的俘虏和人质,也被勒索过,只是未遂。
  楚怀王被秦扣押的消息传到东方六国,楚国慌了,国王被扣在秦国,而太子在齐国,连一个主持局面的人都没有。
  太子熊横,还在齐国当人质。听到消息后,他要想办法回国主持局面。

  但是齐王——齐湣王田地,这时候很有意思,准备也学秦国的套路,要太子许诺割东方五百里的土地给齐国,才放太子回楚国,不然,别想回国。
太子拿不定主意,回去问师父慎子。师父说:答应答应。——还是师父厉害,什么承诺不承诺,回去即位当国王要紧,当了国王还有翻盘的机会,不答应只能当一辈子人质死在这里了。并且,齐国是东方的大国,只要齐国支持太子回去当国王,其他的公子哥就没希望了。
  于是太子就答应了齐王,回楚国即位为楚顷襄王。


2、兑现?
  齐国一见新王登基了,就派了五十乘的人马来楚国要地。
  顷襄王无奈了,不给地吧,这得食言了,以后没脸在诸侯国混了;给地吧,自己的父王宁愿在秦国当俘虏也不肯给秦割地,而自己这口一开就割五百里地,这以后也没脸在楚国混了。
  无奈之下,他找来了同意他割地回国的师父慎子。
  慎子到底是老江湖,说:“明天召集君臣问问怎么办吧”。——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也说明慎子,顷襄王的这位慎师父很有见地的,虽然一直在外面陪着熊横在齐国,但也知道楚国之所以是强国、大国,并不是土地大,而是还有很多忠心耿耿的人才的,这个恼人的问题虽然他解不开,但他知道楚国的人才肯定有办法解开。


  第二天,群臣觐见。
  先进来的是
上柱国子良。顷襄王说:“当初为了齐国人能支持我回国,我答应给齐国五百里地的。现在齐国人来要这五百里地了,咋整?”子良说:“大王应该割地给他。您金口玉言,许诺他了就应该给他,不然就是没信用,以后就没法在诸侯圈里立足了。大王先把地割给齐国,我再带兵去攻取回来。给地是大王的信用,把地攻夺回来是大王的武力。即守了信用,也展示了武力,大王英明神武。”(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来,昭常入见。顷襄王问这事咋整,昭常说:“不能给他割地。我们楚国之所以为万乘大国,是因为国土养育了这些国民才有这万乘大国,现在去了五百里,国民还哪有生存空间?国民没有生存空间,那我们就不再是大国了。千万不能给齐国割地,我愿意去东面守卫这些国土。”(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顷襄王问这事咋整景鲤说:“不能割地给齐。但是,楚国也不能孤军作战。大王金口玉言,许诺了而不兑现,这事天下人都知道大王不义,所以这次齐军来攻的话,楚国不能孤军作战。臣请求向西边的秦国求援。”(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去,慎师父进来。顷襄王告知三人观点后问:“
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慎子对曰:“王皆用之!”
   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
  


   
慎师父说:“你先派子良率五十乘,去齐国献地;子良出发次日,任命昭常为大司马,派他去守东地;派出昭常的次日,派景鲤率五十乘,西去秦国求援。”(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
  王曰:“善。”


3、忽悠
  乃按慎师父的计策而行。慎子的计策,是兼用三人的办法,并且是三人自愿自主想出的办法自己去力行,充分的发挥了楚国大臣的主观能动性,甘之若饴。还有,三个人的出发时间是错开的,前面的人不知道后面的人的办法,也就是前面的人要把自己当主角来办,而不是当配角。也就是让这三人都要认为:要靠自己的一己之力为君王解这次困,所以他们都会竭尽全力,就算有什么穿帮的地方,也会当真不知道一样把戏演好。一人就有解困的可能,而三人同解,就是有三份保险,肯定没问题。

   
子良到齐国后,齐人派兵到楚国东部来接收土地城池。昭常已经率兵列甲以待了,他对齐国收土地的使者说:“我奉命镇守东部土地,与这块土地同生死。我已经发动五尺以上至六十岁的人共计三十万人参军作战,我们的兵甲虽钝,但愿与这块土地共存。”(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齐王对子良说:“你来献地,怎么昭常还在这守地啊?”(
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

  子良说:“我是正儿八经受我们大王的任命来献地的。那个守地的绝对是假冒矫诏来守地的。齐王打他。”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

  ——明显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但子良并不知道昭常的事儿,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主角,所以,他才能一脸认真的对齐湣王说:“王攻之”。这事儿九十四年后,汉王刘邦派
郦食其说降齐国。齐王田广(田地的多少代孙)听降,韩信也准备停战。但韩信的谋士蒯通劝用兵去攻下齐国,说你带兵几万一年多才攻下五十多座城池,他郦食其一个儒生几天时间就说降了七十多座城池,功劳还没他郦食其大啊。于是韩信很不客气的在齐国归降后,仍派兵袭击齐国,齐王田广认为被郦食其骗了,于是烹杀了郦食其。——唱白脸的和唱红脸的,入戏不够深,于是结果就不一样了。也有可能是田广吸取了先人的教训呢!


  齐王也不客气,真的派兵去攻打昭常。还没到达齐楚边境,又收到消息:秦兵五十万奔向齐国而来。秦兵师出有名,说:“齐国阻挠楚太子回国,是不仁;勒索楚国五百里地,是不义。如此不仁不义,吾当伐之。齐军退兵则可,不然,大军来战。”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怕秦楚联军,于是让子良回国,说不要这五百里地了,又派使者到秦国去息战。
  于是,楚国一仗没打,楚顷襄王的五百里地就保住了。

4、探寻
  这事发生的时候,楚怀王还没死,还在秦国当人质。秦国抓了一个老楚王来勒索土地,还会为了保全新楚王的五百里地派五十万兵去越境攻打东方大国齐国?七十多年后,王翦率领所有秦国成立男子组成的六十万军队才灭了楚国,那可是为实现秦始皇的统一天下的灭国之战,也才六十万人。这时候,素来狡猾的
秦昭襄王会为了一个没完成的勒索任务而派出五十万军队?并且,最主要的是,秦国和齐国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魏国或是赵国。秦国为了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求援派出举国之力越过别国跑到东方去打仗?自己的老巢还要不要的?这可能么?


  非常的不可能。

  《史记-楚世家》里没记载这事,《资治通鉴》里也没记载这事。只有《战国策》里详细记录了。说明什么?
  说明两点,一是正史的史学家不齿这言而无信的行为,所以不记;二是这事根本就没发生,没得记。
  而没发生的事《战国策》里怎么记载了?


  《战国策》很大篇幅记载了纵横家的言论,上面这故事,也许是纵横家们的言论,也许真有这事儿,真的会打仗,但被纵横家们摆平了。


  在熊横在齐国当人质的时候,
女阿就对苏秦说:“秦国扣押了楚怀王,太子也在齐国有危难,这些都是你苏秦造成的啊。现在太子要回楚国即位,你危险了。不如好好辅佐太子,帮助太子回国,你这样还能挣个拥立之功”(秦栖楚王,危太子者,公也。今楚王归,太子南,公必危。公不如令人谓太子曰:“苏子知太子之怨己也,必且务不利太子。太子不如善苏子,苏子必且为太子入矣。’)


  苏秦听人劝,吃饱饭,派人跟太子说了这些话,于是太子也善待苏秦。
  有了苏秦这样的神棍的帮助,别说五十万秦军,一百万秦军的故事也能编得出来啊。


  所以,这个故事的真相,有可能是这样,齐国是勒索了楚国五百里地,楚国也没打算真给,各位大臣都想法设法唱红脸的唱红脸,唱白脸的唱白脸,求外援的求外援,就是不打算给这地。而齐国被楚国的子良麻痹了,以致行动缓慢,大军走了几天还没到达齐楚边境。这时苏秦这个“路边社”的造谣砖家在诸侯国的“国际上”造了一个大谣,说秦国派了五十万大军来替楚国出头了。齐王本就养尊处优惯了的,哪经得这么一吓啊,秦楚都是大国,惹不起,马上就不要这土地了,息事宁人。


   因为仗都没打起来,都是些五十乘的小团队在活动,今天说个大话,明天造个谣,后天诓个齐王,虽然说的波澜壮阔,
云诡波谲,其实就是一帮子文人谋士在斗智谋,看谁先吓唬到谁,实际上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开打。这没开打的事,正史也就没法求证记录了。

  上兵伐谋,这就是伐谋啊。
  回过头来看的话,楚王的承诺兑现了没?应该是兑现了,他都派员去交付土地了的。但土地又没划出去,这是他的国家利益,高于他的个人声誉啊。就如楚怀王,自己可以上秦王的当,可以死,但绝不拿楚国的土地作交易。

   


来自群组: 红网常德人
发表于 2017-8-20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发表于 2017-8-2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策》据砖家考证不是一人写就的,应该在当时民间流传很多种。从马王堆的《战国纵横家书》看,只有11章与刘向校注的《战国策》相同,16章不一样。
发表于 2017-8-2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这类正史没有选入,我认为极可能怀疑史料的真实性。比如《荆轲刺秦王》,《史记-刺客列传》就全文选入了,同样也是刺秦王的唐雎在《刺客列传》就没有选入,证明其史料不真实,现在想想也没有这种可能性。
发表于 2017-8-21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8-2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92300 second(s), 54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