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624|回复: 14

[芷兰风韵] 袁隆平:一天穿越七千年,阳光灿烂!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9-3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从湘西走来 于 2017-9-30 09:18 编辑

QQ图片20170928105156.jpg

          作者刘明

    2017年9月22日,我上午应邀参加湖南常德桃花源开园,下午才到达澧县。

    原本想赶上在城头山举办的世界稻作文明论坛,但还是迟了,于是,就直接去了遗址公园。

    不为别的,只为了跟袁隆平先生见上一面。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到“中华城池之母、世界稻作之源”的城头山遗址参观,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何况,今年“千亩超级水稻示范基地”落户城头山镇后,谷粒沉甸甸的季节里,88岁的袁隆平在田间地头调研,更值得大写特写。

    当然,对于澧县,我并不陌生。

    1990年至1994年,在津市湖南机电学校读书时,从湘西过来,必经澧县。加上这些年任城头山宣传策划顾问,去乡镇也不少。

    澧县,顾名思义,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北望长江,东连洞庭。公元555年置澧州,1913年废州置县,始称澧县。

    坐落于湖南最大的冲积平原澧阳平原,澧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处,居全省首位。

    其中,城头山是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城市”,这里还发现了世界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水稻田遗迹及完整的水稻栽培灌溉系统。

    城头山凭借这两大震惊世界的考古成果,1992年和1997年,两度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享有“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盛誉。

    2016年1月25日,城头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揭牌。2016年6月7日,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但名气并不等于人气。

    我在《常德味道:离情别苦,偏偏牵肠挂肚》一文中,特别谈了这一点,城头山景区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旅游,给人启迪。

    具体地说,就好像微信公众号文章一样,没有人打开即为传播失败。

    如何吸引人气?除了好的标题,更离不开优质内容。

    好的标题,容易让人眼前一亮,如韭菜开花细绒绒;优质内容才能留住人心,似冷水泡茶慢慢浓。

    城头山景区除了拥有七千年前静止的文物,年年有稻田彩绘、七色油菜花、美食节,还有低门票甚至免门票活动等等。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城头山中转一圈,一天穿越七千年。

    在与澧县微友天南海北的聊天中,我更没想到,80年前,袁隆平竟曾在澧县读过书。

    而促使这次澧县之行,据说也与他关心母校之地的发展,密不可分。

    十年前,袁隆平院士活动与大事年表就表明,1938年8月到1939年1月,袁隆平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弘毅小学,就在澧县。

    2015年4月,澧县在拍摄城头山的微电影时,相关人员到长沙请袁隆平题写片名《七千年的名片》。

    袁隆平在题写片名时,笑着说:“我在你们澧县弘毅小学读过小学嘞,你们看我的澧县话港得好不好?”

    时年86岁的袁老一口澧县话,让当时在场人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见大家高兴,袁老干脆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时年7岁的他,随父母从北京逃难到了武汉汉口。1938年8月,一家人又辗转来到澧县县城。

    在澧州正街,也就是如今的人民路,一个叫泰顺隆的药铺里,他们租住了一年多,直到1939年1月,又转移去了重庆。

    战乱岁月,袁隆平父母一直没有放弃孩子读书学习的机会。在澧县,他当时就读最知名的弘毅小学。

    时隔近八十年,袁隆平仍记得在颠沛流离中读过的三所小学,除了澧县的弘毅小学,还有汉口的扶轮小学和重庆的龙门浩中心小学。

    原以为只是一次礼节性的请求,没想到,竟获得了一段令人惊喜的爆料。

    澧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听了相关人员汇报后,2016年11月,特安排相关人员再到长沙拜访袁隆平。

    即使过去了近八十年,袁老对澧县的往事仍记忆犹新,很多在弘毅小学读书时的生活细节,历历在目。

    他对来访人员说,虽然当时战乱,但弘毅学校的老师教书很认真。

    他记得语文老师是个老先生,蛮恶,学生背不得书、默不到字,就用竹片打手板,打得沁疼的,有时候手都打得麻。

    教数学是个女老师,她讲的负负得正,袁隆平硬是搞不明白,所以他后来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

    回忆当时的学校,袁隆平说是一个道观(即紫极宫)改的,道观的大堂就是礼堂,两边厢房就是教室。

    他们一家人当时租住的泰顺隆药铺,就在学校斜对门。上学去的街上(正街即今人民路)全部铺的青石板,两边尽是老房子老铺面。

    袁隆平至今还记得澧县小吃蛮多,他最喜欢吃油股条和饺儿。

    记忆中,他们一家人还在澧县过了一个年。“春节时,狮子龙灯竹马马蛮热闹……”

    据了解,弘毅小学创建于1913年,为当地木工吕君伟捐资兴办。

    这让人好奇,木工为何兴办这所学校?怎么取名“弘毅”而不是“君伟”?他是个读书人吗?

    如果不是读书人,他取名“弘毅”,那么和《论语·泰伯章》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何联系?

    我不知道澧县县志或者相关校志里,有没有吕君伟这个木工的记载,也不知他有没有后人?如果有,又在哪呢?

    ……

    还好,这个学校一直在。

    直到1950年,弘毅小学才改为人民小学,文革期间改为城关镇二小,后为澧阳二完小、澧县二完小。

    得知母校的发展情况,袁隆平非常感动,并挥毫题写了“澧县弘毅学校”校名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校训。

    2016年12月16日,澧县县委书记邹如龙一行赴长沙专程拜会袁隆平先生。就如何挖掘城头山“世界稻作之源”内涵的设想进行了汇报。

    袁隆平高度肯定并全面支持澧县的想法,还决定在城头山建立一个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并出席2017年在澧县举办的“世界稻作论坛”。

    八十年过去了,袁隆平对澧县仍爱得深沉。

    为此,他给母校题词后,再次欣然为城头山题字:城头山——世界稻作源之一。

    袁老的拳拳之心,感动了无数澧县人。

    今年七月,澧县二完小恢复了“澧县弘毅学校”校名。

    9月22日一大早,袁隆平专程来到澧县弘毅中学,脖子上带着鲜红的红领巾,亲自为学校揭牌。

    同时,他个人捐款20万元,在母校设立了袁隆平奖学基金。

    ……

    下午四时许,袁隆平来到城头山遗址博物馆参观,在考古发掘的文物前,问这问那,精神矍铄,笑容满面。

    他乘车绕城头山遗址公园转了一圈,然后去了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

    种粮大户曹爱民笑呵呵地告诉他,自己今年种了128亩,预计亩产将超800公斤,比去年每亩增200公斤以上。

    “你种出了水平。”在叶青籽黄的超级稻浪前
袁隆平笑了,阳光灿烂。(完)。


刘    明:男,湘西人,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单位奋斗10余年。曾被评为新华网十大名博、感动家乡十大人物。  

      “刘明”个人微信公众号,视写作为一种生命状态。个人微信,每天坚持原创。广交天下朋友,请加15308433278。

    本期摄影:裴  瑶、彭司进、刘  明。还有几张照片及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城头山视窗》,一并致谢。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9-3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0-1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袁老致敬
      
发表于 2017-10-2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0-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0-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24323 second(s), 105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