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5 12:17查看3595回复11

雾里看草 成员

马上登录,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雾里看草 于 2017-10-15 12:19 编辑

        难得国庆中秋八天超长假期,从南京赶回岳阳探视父母,也回到了那座称之为家的、两代人为之服务几乎一生的中航310厂;看似八天假期,日程总是排得满满,每天都有必须完成的应酬计划。直到10月4日中秋那天,年过八旬的母亲突然提起老家的旧事,看得出,与同样86岁的父亲一样,她一定是想念起那些桃花江畔的故乡亲人了。她口中一个个熟悉的地名——南山、刘家湾、石牛江-------,还有一个个我们兄妹几个早已被听起老茧的故事。
      我知道,秋雨朦朦的中秋之夜,虽然无月,但难掩母亲思乡心切。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开车陪您回老家”,本是应景随便说说,母亲眼神一亮:“下雨也不比过去的农村,现在乡下都通了水泥马路到家门口,干干净净的”,言下之意很期盼这个出行计划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坚定我的决心,她老人家很快就打电话通报了桃江的两个舅舅——可能明天回家。
    夫人也嚷嚷着要陪母亲回趟老家,说起来我们结婚25年,她倒是没有去过一次桃江乡下,每次我陪母亲回去,于她总是时间上阴错阳差,但好象这回是一定要去了,也许对她而言只是近乡情却。
次日清晨,我在阳台观望天气,仍然雨雾朦胧,天色昏暗,但为了满足八旬母亲回乡愿望,必须推掉所有假期计划,5-7号三天时间,全程陪母亲回老家,哥哥则留下在家陪行动不便的父亲。也难得这次老父也支持我陪年迈母亲回乡,显然是信任我的陪护。
   因为担心两节期间堵车,此次选择全程高速绕道南县、沅江、常德再到益阳回桃江,但还是在常德段被堵在高速龟行,好在雨停了,大家心情随之舒展。
   车到桃江县城,二舅一家早就到巷子里迎接,桃江待贵客有一传统习俗,一碗浓浓的桃花江擂茶,表面看似西藏的酥油茶,奶白色里飘浮着被炒香再捣碎的芝麻、黄豆、花生等特有的香气。虽已是下午2点,热情的表妹仍然坚持拿出了她的厨艺,第一次回老家的夫人感慨,在这里确实找到了回家的感觉,陌生的环境却有着浓浓的亲情,舅舅、舅妈的款待以及擂茶热饭,之后表妹陪伴在小城里的游览观光,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仿佛都是意外的熟悉,夫人说,真的没有陌生的感觉。
    离二舅家不远其实就是著名的桃花江,桃江县以桃花江而得名。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锦辉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勾起无数世人对桃花江山水和美人的想象;“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黎锦辉先生的歌曲固然是一曲美女赞歌,却更藏着一段爱情记忆。 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黎先生率歌舞团到南洋演出,因无旅费回国,暂住马来西亚。国外的生活触动了黎先生的思乡之情,写出这首《桃花江是美人窝》。后来由邓丽君演唱,在海内外华中人广泛传播。从此美人窝,也是桃江县的一个称呼,桃江山水秀美,十大旅游胜景,遐迩闻名。桃花江“灿漫芳菲,其色甚娇”,大竹海碧浪无垠,黛色如烟,浮邱山南楚胜地,云蒸霞蔚,凤凰台古木参天,钟灵毓秀,羞女峰如出浴美女,烟雨朦胧;罗溪瀑布是凌空白练,飞流直泻于幽谷之下……。后来,著名歌唱家郁钧剑又一首《又唱桃花江》歌,“美人如今在何方,你在那风雨中奔忙,你在那霞光里梳妆,你催开千万朵桃花,让大地披上新装”。这就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桃花江美人窝的兴趣,现在每年来这美人窝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如今桃花江畔已建成景观带,成供市民休闲雅地。
27565358_10.jpg IMG_7817.jpg
    当然“美人窝”只是传说,更重要的这里是父母的家乡,是籍贯所在的老家,是可供寻根的真正故乡。次日清晨,急不可耐的我们驱车下乡。
    县城与石牛江镇之间的增塘,要从省道转入乡村道路,路口变得很是热闹,似乎一个乡村集散地。四周都是熟悉的益阳乡下土话,让人倍感亲切。母亲下车购物,我则静静的伫立在这故乡的土地上,远处连片的金色田野,打破了之前到处是拆迁建设的凌乱格调。几只啁啾的中秋麻雀,吵醒了静谧。本应干燥的秋天,却一直阴雨绵绵,时下时停,已然有了丝丝寒意。远处的山,披着雾气,在那里证明着什么,近处的柴草垛,似乎让人看到些温暖。这大路与小路的交汇处,十分热闹,衬托出远处的乡村的宁静,偶有小车与摩托进进出出。说实话,我很担心,城市建设的步伐,很快就要毁灭这些存续了千百年的传统乡村,最终人们的故土情结恐将无处存放。
IMG_7867.jpg IMG_7876.jpg IMG_7869.jpg IMG_7878.jpg
   父亲在老家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所在回南山莫家我的辈份很高,母亲在老家排行老大,故回刘家湾我辈份徒然下降,但每次随母亲回乡都是住在刘家湾老屋,也是曾经外公外婆的家,自然与我的几个舅舅姨妈关系亲密,多年来往也更密切,相比父亲1950年的60多年前因长期服役空军离家,记忆中刘家湾母亲的娘家似乎更充满亲情,也许是曾经更多的感受到外公外婆的厚爱,每次回乡,父亲只是交代,一定要到南山村老屋后爷爷的坟上放挂鞭炮磕个头,那是我们的根,只要走进南山,随便遇到一个乡下人,一定能扯上血缘亲情。讲个插曲故事,这次回老家乡下,进南山村之前,母亲照例先在增塘路口的农村小超市买猪肉和鞭炮(老家乡下有送猪肉的古老习俗,鞭炮当然是祭祖所需),车停在超市路口,有一接客的破旧小车很快也直接停车挡在我车前,顿时陷入进退两难。我对司机说你不能这样挡路的,他也不知道我是回老家的过客,看我说话不是本地人,当然不以为然,淡淡的说,你走时我再让你。后来确实是让了路,但其实次日堂兄弟友安在南山请我吃饭时,才知道,那司机其实也是南山村的老邻居,她母亲晚上一直陪着我母亲叨叨的回忆解放前的记忆故事,只是一晃60多年。
   其实从增塘、进南山、再到刘家湾这条乡间小路我已经走过很多回,从我有记忆的上世纪1975年陪母亲回乡探视生病的外婆,很多年这只是一条稻田间高低不平、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泥土机耕路,到现今平整的水泥马路,唯一不同的是路两边的老式木屋变成了一排排楼房,以及我最亲爱的外婆外公等至亲随着时间流逝相继离去。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亲情,我很庆幸,兄妹三人中,哥哥妹妹都在株洲331厂职工医院出生,唯独我出生在这桃江乡下的刘家湾,因为母亲怀着我要躲避1966到1967年最混乱的文革岁月,躲到乡下老家,好歹有外婆的照料,结果戴着右派帽子的父亲到乡下给我取了一个逆文革的大名——革文,历史的烙印总归很好笑,至今受用这个奇怪的名字。以至于爷爷墓碑上刻的子嗣名中出现的都是笔误“孝孙文革”,很无可奈何。
   此次回到南山,被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老家亲人包围,也分不清辈份,说是血缘至亲,但绝大多数我居然并不认识,大家只是相互打招呼、递烟,仿佛熟人一般谈笑,并无陌生感。但真正令人感怀、记忆深刻的还是母亲与大伯妈的互动,大伯妈已90高龄,耳聋眼花,是辈份高于父亲唯一还健在的长辈,自然也是父母最牵挂的亲人;临走时,大伯妈紧紧拉住母亲的手不让走,足足20多分钟双手无法分离,只是要见的故乡亲人太多,而回乡的时间却太短,大家都明白,八九十岁的老人,见一次是一次了。离别的场景,周遭的人很多都流下眼泪。桃江这地方,村前屋后、山前山后都是楠竹,母亲说,解放前自己在南山学做毛笔,最照顾她的就是大伯妈了。南山的传统毛笔,至今都是习字作画响当当的名牌,远销省内外。
   是第一次回乡下的夫人十分的兴奋,也是头一回体验这看似陌生的乡下,猛然间身边出现那么多的并不认识的亲人,新鲜而充满亲切感,血浓于水,根之所在,很自然的场景。
挥别众人、离开南山,驱车一路沿田埂中间的乡间公路弯弯曲曲,四周是尚未收割一片片金黄色的稻浪以及远处黛色山丘里无边的竹海,间或能看到耕牛悠闲的吃草。照讲时下的水稻都应该收割归仓了,只是绵绵的细雨,在这个时节保留了难得了秋收前景色。
   二舅一家人陪着我们从县城深入乡下,七拐八弯进入到母亲的娘家刘家湾,远远的就看到新婚不久的表弟晗伢子站在自家鱼塘的路边翘首。他的父亲也即我的满舅,其实只大我4岁,那照辈份也得喊舅舅,满舅一直在外承接装修工程,因为我们要来,一直呆在乡下等我们。记忆中的木质老屋早已经换成了新式的楼房,他砌的楼房在乡下很显眼,内部装修得跟城里的宾馆也没有两样,楼房在老屋原址上建成,不象其它的邻居大多数改建在了水泥马路边,满舅的新屋没有占用一点农田,屋后是菜地与茂密竹林,养了一群土鸡为添孙做准备,屋前是稻田、菜地与鱼塘,一条仅供小车进出的路连接着公路与院落,房屋四周是各种果树,一派典型的湘中农村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的田野与竹林间,间或的鸟叫声,反而衬托出致远之宁静,尤其这雨后的乡下,金色田野、村落与远方雾色山岳,构成一幅淡雅的传统山水画。
IMG_7879.jpg IMG_7927.jpg IMG_7930.jpg IMG_7961.jpg
   这刘家湾乡下老屋原址,也只剩了满舅一家,母亲回到娘家明显心情放松很多,尽管外公外婆已经相继作古,但母亲仍然会喋喋不休的向我们回忆她小时候的故事,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实我们已经听过无数次了,但仍然会认真的重复聆听,很少有人打断她的回忆。母亲说外公虽然重男轻女,但她是家里老大,外公却很喜欢她,小时候总是骑在外公脖子上。母亲一家土改时的成分并不好,解放前家里有不少良田,也会雇人种地,幸好同时也租了别人田地耕种,按政策,剥削了别人、也被别人剥削了,所以定了个富农,土改前村里好吃懒做的一个乡痞,经常到外公的家里偷腊肉之类,土改时徒然成了农会干部,解放后一直担任村队干部,搞笑的的是,改革开放后,别人都发家致富盖了楼房,他们一家仍然一贫如洗,依然保持了好吃懒做的光荣革命传统。母亲还讲了个笑话,土改前夕,家里粮食和腊肉太多,对划成分不利,丢掉又可惜,于是每天趁天黑后,一家人在油灯下拼命的吃,平时省吃俭用的,那会儿吃得脑门发晕了,结果还是富农成分,一家人在乡下被整了几十年。只是现在好了,几个舅舅无论城里乡下都是有楼房有小车,也算富足。
   夫人在乡下见什么都新鲜,拿着个手机到处拍照,然后发到家族群里让老爸他们在家能实时欣赏,见了什么人、吃的什么菜、各种不同擂茶、田里的黄灿灿的糯米水稻、屋前菜地里的巨大冬瓜,桃花江水库风光------,搞得跟现场直播似的。
   屋后小山漫山茂密竹林、松枝和野草,几乎漫于野草之间的一片茶叶,长久没人打理,但郁郁葱葱,长年青绿一片,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随意散落,自然而不矫情,惹眼而不张扬,给人平添几分额外的情愫;我的外公外婆就长眠于此幽静小山中,山脚下便是曾经的老屋和稻田,故人已去,却依然陪伴着这片天地。记得1975年寒假时陪母亲来探视外婆,临走时外婆硬把一坛用青花瓷装着、自己亲手采摘和制作茶叶送我们带回家,原以为就是茶叶,回家慢慢喝;没曾想次年外婆突发心脏病去逝,又过了几年,坛子里的茶叶见底时,母亲才发现原来外婆在坛子最底层偷偷藏了一叠布票,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农村,布票相比我们所在的国防单位更缺乏,外婆一定是知道母亲给不会要她的这些布票才悄悄藏到茶叶里。结果等到母亲发现,不仅外婆已经辞世,而且布票也已经被国家宣布作废成为历史。这也成了我印象里对慈祥外婆最后的记忆。
   每个人内心里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乡,但也一定是内心向往的所谓老家。只有在这充满亲情与原生态一般的环境,你才会丢开世俗,忘掉烦恼,心底无拘无束。短短的三天时间一眨眼就会过去,我们陪伴着母亲每到一处,都是那么的被亲情包围也被热情所感染,但再多的挽留、再多的留恋,也终归有离开的时候;岁月总是匆匆的在指缝间溜走,不知道留下的什么,带走的又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离开故乡,我们将面对的还将是尘世之喧嚣。
    车子缓缓从乡间小路驶出,渐渐的把故乡抛在了身后。
IMG_7952.jpg IMG_7962.jpg IMG_7966.jpg IMG_7981.jpg IMG_8064.jpg

沙发2017-10-15 12:17

评分

参与人数 1红网币 +30 魅力 +5 收起 理由
呐喊的呼声 + 30 + 5 红网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全部评论 查看全部 倒序浏览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5 12:52查看3595回复11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6 08:06查看3595回复11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6 09:56查看3595回复11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6 10:11查看3595回复11

诗泉 成员

温情的文字,最美的故乡。娓娓道来饱含深情!一字不漏的拜读了,赞!!!

52017-10-16 10:11 回复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6 10:11查看3595回复11

诗泉 成员

温情的文字,最美的故乡。娓娓道来饱含深情!一字不漏的拜读了,赞!!!

62017-10-16 10:11 回复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6 11:31查看3595回复11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6 11:32查看3595回复11

乌石峰好 成员

图文并茂值得欣赏!谢谢楼主!让我们们从文中也能感受到桃花江的美景。

82017-10-16 11:32 回复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16 20:36查看3595回复11

雾里看草 成员 楼主

乌石峰好 发表于 2017-10-16 11:32
图文并茂值得欣赏!谢谢楼主!让我们们从文中也能感受到桃花江的美景。

谢谢观赏!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故乡美。

92017-10-16 20:36 回复

(随笔)回到故乡,回到桃花江

2017-10-20 16:56查看3595回复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35305 second(s), 78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