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559|回复: 11

解读“小学生用大数据”何必妖魔化?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11-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清华附小的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是火了,可是舆论界冒的火儿也不小。有讽刺教育不公的,也有暗指博士父母背书的……强德平同学发表于红网的评论《“大数据研究苏轼”为何刺中公众神经?》,将小学生接受合作、研究、处理信息能力的教育称为“教育偷跑”,并以为由,批评此举加大社会生活差距。我很难认同这种观点。

  笔者认为,不是小学生接受合作、研究的探究式学习教育有“教育偷跑”之嫌,反而是大学生将此类比为“教育偷跑”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嫌。

  且不论对大数据的认识与理解,光是分析这些“小学生论文”的行文与架构,就足够让不少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自惭形秽了。在这点上,大学导师们可是深有体会。对自己的徒弟,不少导师只求毕业论文通过,能顺利毕业就好。若是得个校级优秀毕业论文,那已经是莫大的欣慰了。

  可为何一些大学生们经过了4年本科教育甚至3年研究生教育,还是频频造出“学术垃圾”呢?恰恰就是因为探究式学习的教育太晚,导致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们连自己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都不懂。

  反观欧美发达国家,探究式学习的教育在小学就已十分普遍。这种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更是教会了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的教育。而我国近年来也在倡导探究式教育,但真正践行的学校并不多。清华附小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尝试,就正是教育界近年来不断反思填鸭式应试教育的一次成功践行。

  对于有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就应该鼓励对教育方法的多种尝试,这是为国家和社会探索如何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实践。同时,这也为其他地区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学习和推广的实践经验。探究式学习并非只有在北上广才有生存的土壤,贫困地区可以进行合理化的尝试。

  教育专家熊丙奇就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如农村孩子也可以调查研究本村庄有多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每年能不能见到父母,父母与他们的联系方式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扶等等。并不是只有博士父母、清华学校的背景才能教孩子学会合作、研究和处理信息。随着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这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也将不再是空谈。

  与其一面斥责“背死书”的应试教育无用,一面又将加剧社会不公平的妖魔化罪名扣在教育改革的尝试上,不如将舆论空间多留给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的改革讨论吧。毕竟若因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就将停止教育发展的尝试,那样可真是因噎废食了。

  文/丁裕森(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发表于 2017-11-2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发表于 2017-11-1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击中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问题,认为教育应该探究为本,反映了作者思考的敏锐。8分。
发表于 2017-11-1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并结合了中外的相关教育模式进行了讨论,有理有据。8.5分
发表于 2017-11-1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1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3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认为应该鼓励多种教育方式的尝试,不能将“小学生用大数据”妖魔化,有一定的见地,分析也比较细致,有理有据。8.5分
发表于 2017-11-25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01809 second(s), 78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