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00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马上登录,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
第21章贫苦老农自根

   上章讲话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公社、大队都设有“土监牢”,便时抓人、关押人,耀平与公社派来蹲队的吕部长吵了次嘴,被公社去坐“土监牢”,兴田与生产队长争吵一场,件上报到大队部,大队书记邹乌鬼一声令下,“去两个民兵将兴田抓来大队部关两天、让他喂蚊子”、、、、、、
   闲言少讲,书归正传,请大家续听湘江诗人讲贫苦老农自根的真实故事,这个事,2014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
   话讲霞山村,村里有个单身老贫农远自根,出身贫苦,没有上过学,地地道道一农民。为人忠厚老实,爱帮忙,生产队出工舍得干,人虽穷、不贪小便宜,由于家中贫穷,又时逢艰苦年代,所以一辈子打光棍,到死一个人。
   1964年农村大四清,市委派来工作队,访贫问苦重穷人。清算贪污与腐败,佞臣吓得战惊惊。
   贫苦老农远自根,母子二人渡平生。由于穷困家境劣,终生难聚打单身。
   工作队长到霞山,访贫问苦群众中。忠厚老实出身穷,培养入党选自根。  
   市委工作队队长是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复员军人,出身农村,原则性强,政治水平高,为人耿直。工作队要访贫问苦,要与穷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远自根自然是全大队第一穷苦人选。
   工作队正、副队长与一个队员,3人住在老贫农远自根家。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亦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老贫农远自根家仅有2间土屋,其中1间卧房,1间灶屋,5人挤在一间土屋内,空间窄小,黑暗潮湿,热天蚊子叮咬吸人血,冬天寒风凛烈进雪花。
   市工作队正、副队长与老贫农母子同吃、同住、同劳动,吃的是缺少油味的蔬菜饭,睡的是烂木硬板床,更没有酒饮,抽的是2毛一包的火炬烟,出门步行,经常赤脚下水田。
   那时上面下乡的干部作风真是不简单,能视穷民为亲人,同吃同住同辛勤。办事公正不牟私,干部民众鱼水情。
   哪象早几年的干部,下乡不见老百姓,招待吃喝在饭店。出入都是坐小车,群众一看心中厌。
   老贫农远自根出身好,社会关系好,亲戚个个是穷人,在生产队做事卖力气,人又忠厚老实,爱帮忙,揭发大队贪污干部觉悟高。
   当时霞山大队干部中查出两个贪污分子,每人贪污几千元。
   那时一个农民壮劳力挥洒血汗1天只有几毛钱,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才有100元左右收入。
   贪污几千元,可是几十个壮劳力一年的血汗收入呀。
   所以工作队提拔远自根担任霞山大队贫协会主席,又培养远自根入了党。
   1965年“大四清”时,“贫下中农协会”最有权威,1965年“大四清”时,贫下中农才是真正地尝试了一次做“农村的主人”是什么滋味,大队“贫下中农协会”主席比大队书记更有权威,大队干部见了贫协主席无不点头哈腰!
   远自根历来患眼疾,家贫穷无钱治疗,老了走路要摸着走,无儿无女又没有人照料,老了真可怜。
   时逢生产队有个老婆婆也姓远,其有2子1女在外有工作,家中比一般农民条件好些。起码儿女每年可给母亲300元左右,在那年月,穷苦农村一户一年有300元钱,可是令人羡慕的大收入呀。
   远婆见远自根可怜,便要远自根每天将粮食拿来,为他一起蒸熟。那时农村缺衣少粮,一般人家蒸钵子饭吃,每人几两米各蒸一钵、各吃各的,因口粮太少了呀。
   由于远婆是地主分子,1974年霞山大队党员会上有人提出远自根自根“与阶级敌人一起吃饭”。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条有口难辩的“大罪状”呀。大队支部遂将远自根自根开除出党。据言,当时霞山村某姓家族有党员4人,他们都是四清中查出的贪腐大队长的娘舅,借此挟私打击报复远自根。
   随着岁月推移,时光飞逝,到了1981年,农村包产到户,农民虽不富裕,但已经从此告别饿肚皮的艰辛岁月了。
   但远自根年老又看不见,被送到乡敬老院吃五保。
   远自根大概1986年在敬老院逝世,当地生产队上群众将远自根草草埋葬。
   一座孤坟守草木,无人拜祭少人怜。出身贫苦到老单,平生功过有谁评?
   2008年当地开发,山岭推为平地,远自根自根更是尸骨无存,他的姓名年轻人更不会知道。
   日月推迁永无穷,苍海桑田变化频。记叙草民真故事,留待世人细品评。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皆已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8时36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4时32分稍微修改



沙发2017-11-12 16:00

全部评论 查看全部 倒序浏览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01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2章善恶有报

   上章讲市委工作队队长是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复员军人,出身农村,原则性强,政治水平高,为人耿直。工作队要访贫问苦,要与穷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自根自然是全大队第一穷苦人选。1965大四时,贫下中农协会最有权1965年大四时,贫下中才是真正地尝试了一次做农村的主人是什么滋味那时,大队贫下中农协会主席比大队书记更有权威,大队干部见了贫协主席无不点头哈腰、、、、、、
   闲话少讲,书归正传,大家喝口茶,请再听湘江诗人摆龙门阵。其他情节下次表,今天讲个“善恶有报”的真实故事,为满足大家先睹为快的盼望,故事2013年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
   世人须行善,谨记孝与忠。上天最公平,报应迟早中。
   春风吹拂,万物有生机,小雨纷纷,行人皆打伞,道旁水田,胡忙觅食,村边树上,鸟儿叫声欢。
   走访袁湘平,来到霞山乡。听摆龙门阵,促膝话古今
   老师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担任过多年基层干部,熟悉民情。
   老师讲起今天农村的大变化,令人欣喜。回忆过去农民缺吃少穿,使人感叹不已。
   农村面貌新,家家住楼房。煮饭天然气,生活奔小康。
   改革开放前,缺钱又少粮。住房屋漏水,穿的烂衣裳。
   谈及今天好中央、好时代,人人表示赞赏。讲起百姓深恶痛绝的贪官、腐败歪风,大家都有
怨愤
   这些话题下次叙,今天只摆龙门阵。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讲起周更亭一家人,那可是霞山乡长期的“吃照顾家庭”。自解放后60多年,不论在什么年代,对更亭家的照顾没有间断过。讲起这事,在当地尽人皆知。
   解放初时,更亭家里分了2间瓦屋,他母亲与继父也分了3间瓦屋,要讲家里基础,比一般人好。比起那些地、富子女家庭条件,更是天壤之别。
   更亭却没有一般农民的勤俭淳朴,更亭一贯好逸恶劳,嗜酒放疯,所以虽现得天下,拥有好基础,家中却总搞不发。
   那年代,对穷人看得起,政府经常发给更亭家一点钱、粮、物等补助。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周更亭此人最是忘恩负义,悖逆不孝之人。大概60年,他父亲去世,更亭本当瞻养亲生老母。可更亭至亲生母亲于不顾不管,任凭亲生老母乞讨20多年。当地政府每年给他母亲一点救济金,生产队照顾他母亲口粮不要交钱。记得他母亲80多岁还在外乞讨,大概83年服毒身亡。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周更亭是入赘招婿,岳母又无儿子,又得了岳母家财,无论从道义讲,还是按法律,依民俗,凭良心,都应瞻养岳母。可更亭却全然不顾别人指背皮,拋弃岳母不管,地方无法,只好让他岳母吃五保,他岳母大概86年死于乡办敬老院。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当年霞山有位劳动人民出身的袁娭毑,最是慈祥善良,勤劳俭朴,热忱助人。袁娭毑儿子在外当干部,每月有点钱寄回家。更亭经常在袁娭毑家吃一餐,借一点,有时一借不还,可讲从小受到袁娭毑老人恩惠。
   文化大革命中,袁娭毑儿子蒙冤、株连家属,更亭不但不同情、不关照,反而落井下石,积极参予对无辜老人的批斗。又积极参予对袁娭毑的抄家、封门活动。连袁娭毑的年仅20岁的孙子也不放过,屡遭更亭的欺凌与迫害。袁娭毑儿子的冤屈,到84年才平反。袁娭毑80大寿时做寿,邻居纷纷表示庆贺,更亭也不前去祝贺。袁娭毑82年无疾而终,其孙子为老人举办了当时当地最热闹的丧事,亲友、邻居自愿步行20里送葬,几多邻居流泪。更亭也不去告别、送葬等,足见此人最是忘恩负义。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圣贤言语,神钦鬼服。
   1996年,更亭走亲戚,由于喝醉了酒,在返回途中,更亭误闯公路,被汽车撞死,头身手足分离,真是惨不忍睹。
   更亭家共计有7人枉死。
   更亭死后,他老婆也吃上了低保、一直到如今。
   更亭的二媳妇,现在也是吃低保。
   更亭的大儿子,70年代中参军,那时部队征兵只招贫下、中农子女。倘在军营刻苦努力,是大有前途的。但是部队那年到地方内查外调,正逢更亭吃酒后用刀砍了本大队一个党员,更亭被公安局拘留。幸亏出身好,才没判刑,被关了3个月,部队到地方内查外调,大队书记几句话,更亭大儿前途岂不泡汤?
   后来他大儿转业,不久死于服毒身亡。
   
更亭的三儿子,更是好吃懒做,偷扒抢骗,打架了难,嗜酒如命。曾因了难被打伤,又因公路上“碰磁”(故意去撞汽车,好敲诈勒索司机,称“碰磁”。)又不慎落下残废,大概在95年淹死于塘水中。
   更亭的弟弟,大概82年淹死于水。
   更亭个女儿,小时候出麻疹,因赤脚医生误诊死亡,个出嫁后服毒自尽。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好人得好报,恶徒难善终。苍天有大眼,古言果然真。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9时25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4时56分稍微修改
         

22017-11-12 16:01 回复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02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3章老队长

   上章讲讲起周更亭一家人,那可是霞山乡长期的“吃照顾家庭”,自解放后60多年,讲起这事,在当地尽人皆知,更亭却没有一般农民的勤俭淳朴,更亭一贯好逸恶劳,嗜酒放疯,更亭此人最是忘恩负义,悖逆不孝之人。更亭误闯公路,被汽车撞死,头身手足分离,真是惨不忍睹、、、、、、
   走访老师,来到山村。品茗论古今,闲谈讲轶闻。
   今天其他事情暂不表,在此听湘江诗人讲一个老队长故事”,此故事在2013年湘江诗人曾单车发表,在此,湘江诗人略有修改
   师曾任职基层多年,深谙小百姓疾苦,了解民情,熟悉农村具体情况。老师腹中藏有许多真实、动人的故事,如同一部活历史,见证了农村的变迁。湘江诗人逐步写来,以飨读者吧。
   老队长逝世了,消息传来,人们都为之感到难过!
   自1979年,经社员们民主选举产生的老队长,一直在农村基层干了三十多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老队长自小丧父,母子相依为命,在苦水中泡大。
   老队长自幼缺吃、缺穿,甚至母子连睡觉的床也没有,十岁便到生产队干活。
   老队长有着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忠厚、善良、勤劳、俭朴、不辞劳苦、不奢求的本质!
   老队长文化低,但为人耿直、爱帮忙、舍得干。
   老队长种田是把好手,扶犁、掌耙、种谷、揷秧、打土车、挖土,样样是能手!
   搞大集体时,老队长事事带头,包干到户后,老队长种田、种菜、捕鱼虾,不辞辛苦,从没有闲过一天。
   老队长患了癌症,仍坚持种菜。
   老队长最是勤俭,卖菜、卖鱼虾时,仍肯挨饿也舍不得买两个包子吃!
   为老队长写了一篇纪念文,已另文发表。
   话讲1974年的5月,高桥大队书记邹乌鬼一声令下,撤消生产队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的老队长!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邹乌鬼宣布老队长大罪状六条,“一、做地主的孝子贤孙,二、为地主分子招魂,三、向贫、下中农示威。四、有家族主义封建思想,五、带领劳力外流,六、走唯生产论”。
   原来,生产队有位兴大公,旧社会也是凭卖力气为生的劳动者,家有水田四、五亩,1952时“阴錯阳差”被划为“地主。兴大公为人热心,最爱为人帮忙,又做得大厨,左邻右舍红白喜亊、婚丧嫁聚都请兴大公去掌勺,那时,是不收分文工资报酬的。兴大公劳动肯干、对生产队分配的任务认真、负责。所以,社员们都尊敬兴大公,早在1965年,市委派驻农村的工作队特地为兴大公摘掉了“地主分子”的“帽子”。
   那年月,农村中哪家婚、丧、嫁、聚、维修烂屋等,都是邻居义务帮忙、互相扶持。何况,老队长是一队之长、又是兴大公的叔伯侄儿,更理当帮忙。兴大公死时,其女婿、女儿们请人打锣鼓送葬、又依农村风俗请了个道士,这便是老队长所谓“六条大罪状”的头四条来由。
   只因老队长带领社员到几里外去挑运红砖数天,为生产队抓回近400元现金、每个参加的社员也发了3元钱另花,这便是邹乌鬼归纳的第五条“大罪”的根由。
   那年月,猪肉一斤七角八分、煤炭每百斤一元五角九分,大米一斤九分钱,所以,三元钱也不简单,当然,还须凭票证供应。
   老队长第六条“大罪”也有原因,自民主选举产生的炎队长上任以来,由于老队长事事带头、舍得干,生产队社员劳动积性有所提高,但是,忽视了每周一晚的政治学习
   风雨不怜黄花瘦,急煞阶前掌灯人。
   老队长被邹乌鬼撤消了队长,邹乌鬼又委任一个亲信当了队长,部分有正义感的社员背后议论纷纷,但没人敢讲个“不”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不堪回首月明中。
   那年月,大队干部权力大,大队设有“土监牢”,大队有权抓人。
   1979年,老队长又被社员们民主选举担任了生产队长,老队长一直在基层干到逝世。
   邹乌鬼担任大队书记一直到1979年,被有觉悟的干部、社员“告状”才赶走。
   谈及这些荒唐的年月、讲起这些啼笑皆非的往,大家感叹不已。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虽是小故事,内中有真经。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9时56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5时19分略微修改



32017-11-12 16:02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03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4章少年们送猪

   上章讲老队长逝世了,消息传来,人们都为之感到难过,自1979年,经社员们民主选举产生的老队长,一直在农村基层干了三十多年。邹乌鬼宣布老队长大罪状六条,“一、做地主的孝子贤孙,二、为地主分子招魂,三、向贫、下中农示威。四、有家族主义封建思想,五、带领劳力外流,六、走唯生产论”。谈及这些荒唐的年月、讲起这些啼笑皆非的往,大家感叹不已、、、、、、
   闲话少讲,书归正传,大家权且喝杯水,再请听湘江诗人接着讲的三个少年用土车送猪的真实故事,此章故事在2016年7月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在此略有修改。
   访问袁老师,听袁老师讲故事
   袁老师年近古稀,身体健康,记忆力好,为人正直,仗义担当,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袁老师曾任职基层多年,深谙小百姓疾苦,了解民情,熟悉农村具体情况。袁老师腹中藏有许多真实、动人的故事,待湘江诗人缓缓讲来,或有裨益。   
   中国农村,在上世纪58年至61年上半年,广大农民过着“共产主义生活”,吃饭在“公共食堂”,农村推行“一大二公”、“一平二调”。所谓“一大二公”,即农村是个大家庭、农村所有财产都是公共所有。所谓“一平二调”,即大家平均、什么东西都可平调、不分你我、不分界限。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田里草比禾好,山中光秃秃,公共食堂天天蔬菜里面没油腥,农民们忍肌挨饿苦煎熬。
   好不容易熬到1961年下半年感谢刘主席指示散食堂,才散食堂时农村社员还没有私人养猪(没猪崽呀),大队分配了生产队一只小猪崽,生产队照顾黄嬷家喂养。
   因才散食堂时黄嬷家最困难,她家老公土改时劳改去新疆,家中没劳力,一双崽女,大女才13岁,崽11岁,吃食堂饭时,在当地农村中流行一首小打油诗“出工听点响,做事问队长,吃饭大食堂,我们一家人、、、、、、”,所以,没人认为黄嬷是地主、又是劳改犯家属。
   黄嬷一家如检到了大元宝,全家都高兴。
   小猪崽喂养到62年春,好不容易长到百多斤,河西一个国营饭店来买猪,那时,饭店、饮食店、南杂店、百货店、理发店、药店、等等都是国营所有,没有私营个体户。国营饭店来买了猪、过了秤、算了价,但要求黄嬷家送猪去饭店。
   黄嬷家请邻居将猪绑在土车子上,一双崽女和袁老师三个少年,将土车子推的推、拉的拉,好不容易才将百多斤的猪送到了近20里外的河西国营饭店,饭店招待三个少年每人吃一碗“光头面”,虽是一碗“光头面”,那年代可是美味佳肴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那年月,农民穷,男女老少们饭都吃不饱,小孩子更莫讲吃另食了。那年月,广大农民穷困,而且买面条还要凭粮票与面条票两证才有买呀。三个少年推着土车,往返40里,为的是到饭店可能吃顿饭或吃碗面哟。
   虽是一碗“光头面”,大家高兴地吃了,如同“美味佳肴”,三个少年又拖着空土车子步行回家。
   回忆起那个年代的往事,老一代农人们真是感叹不已。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皆已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6日8时43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5时28分修改


42017-11-12 16:03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06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5章赶走邹大肚

   上章讲黄嬷家请邻居将猪绑在土车子上,一双崽女和袁老师三个少年,土车子推的推、拉的拉,好不容易才将百多斤的猪送到了近20里外的河西国营饭店,饭店招待三个少年每人一碗“光头”,虽是一碗“光头”,那年代可是美味佳肴哟、、、、、、
   闲话讲,书归正传,大家,再请听湘江诗人真实老故事赶走邹大肚”,这个老故事节,2012年湘江诗人曾公开发表,在这里略有修改。
   讲起长株潭的历史村民们感慨万千。
   长株潭村,村民皆住新楼房,好时代,好政策,农民条件多数工人强。
   1991年冬召开村民大会,邹大肚搞年终总结。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村民大会开会开得非常少,那时村里开会借在当地一个小学礼堂进行。乡政府领导几乎全部光临,派出所也来了好几个,邹大肚准备了丰盛的酒宴,那年代,村里年终总结会后,乡政府领导、派出所来的、村干部、党员们,是必须觥筹交错一番的,何况邹大肚是吃喝闻名的村支书。
   学校里搭了个高台,几十个乡、村干部坐在台上,台下几百村民嘈杂声一片,哪里听得到台上干部讲什么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袁老师欲上台发言,几个乡干部皆在台梯口相拦挡,阻止上台。几个胆大的村民抬来课桌,袁老师站在课桌上讲话,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派出所几个人先企图上前拉袁老师下来,听到袁老师讲得在理,便也和村民们一道鼓掌。
   只恨苍天聩聩,欲凭赤手拯元元。
   袁老师博古通今,正气凛然,有胆有识,不畏奸权,正直担当,仗义敢言,袁老师历数邹支书三年中的公款吃喝歪风,义正辞严地坚决要求宝宝乡政府撤消委任的邹支书。袁老师仅10多分钟发言,下面几百村民多次掌声雷动。
   事后,派出所长也讲袁老师话有正气,村民掌声代表民心”。
   虽曰村里年终总结会,邹支书哪还有颜上台讲话迫于正义的呼声,宝宝乡政府撤消邹大肚的村支书职务。
   高村,84年前称大队,千多人,村子不大,依山傍路,地域也算中上。但是,在折腾的年代,吃大锅饭,搞大集体,大队经济怎么也上不去。大批大斗促生”,口号震天响,但见生而不见产量。
   民鱼烂欲糜。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
   高大队支书姓邹,行极左,折腾的年代,封门抄家批斗抓人,大队部有关押人的监牢,大队部有抓人的民兵支书自称党政军大权在握”,四人邦垮台后,支书还搞过抄家抓人关押人的行径。支书可是名符其实的高桥大队威风凛凛的第一把手”,可就是集体经济上不去
   82年以前,(那时称大队)有缺吃少穿。农民们起早贪黑,双抢中半夜出工,春插时冒雨插田。那年代穷多少农民买不起雨具,而用化肥袋子披在身上挡雨插田,有时四身湿透。铁路丶公路边柴草争着砍,山中溜溜光,人们为煮饭没柴烧发愁。
   82年包产到户大队支书公社任职。农民们由于包产到户积极性高涨封门抄家批斗抓人不见了,生产上去了,农民们丰衣足食了,村部集体也有了百万积蓄。今天,村中百万是小数,但80年代,百万是大数,那时哪家红白喜亊,邻居送礼3元,买斤猪肉7角8分钱
   袁老师清晰地记得,1985年左右,当地农村“万元户”还挺有名呢。那时,向塘“兴八万”可谓远近闻名。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89年,起波涛,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牛书记被罢官”,宝宝乡政府又将支书委任到当村支书,支书是乡政府委任,官小权势大,吃喝玩乐公款旅游万多元的大哥大,专职小车接送下班,专职司机伺侯,名烟名酒经常报销,千多人小村子竟有脱产村干部10人之多,短短3年,村部集体百万积蓄被挥霍一空,还欠债百万元。
   村民们编了顺口溜,邹支书肚子大,吃喝玩乐胆子大,公款旅游四处,手拿大哥大。后台靠山大,村中支书大,官职虽小权利大,吃光用光我不怕
   邹支书被赶下台后,虽有宝宝乡政府审计过村帐目,邹支书公款挥霍是实,公款吃喝玩乐游是实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个年月,邹支书的腐败也就不了了之。
   农村政策万万千,民主理财是真经。社会和谐问良策,实现农民做主人。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6日8时46分再次修改完稿
   2017年7月17日15时45分修改



52017-11-12 16:06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08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6章生产队模范看水员

     上章讲村民们编了顺口溜,邹支书肚子大,吃喝玩乐胆子大,公款旅游四处,手拿大哥大。后台靠山大,村中支书大,官职虽小权利大,吃光用光我不怕”,92年,袁湘平不惧淫威,不怕高压,带头伸张正义,将邹支书赶虽有宝宝乡政府审计过高山村帐目,邹支书公款挥霍是实,公款吃喝玩乐游是实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个年月,霞山邹支书的腐败也就不了了之、、、、、、
   吃过中饭,为莫让大家久盼,请听湘江诗人接着再讲生产队模范看水员,这个故事章节,2013年8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过。
    一行走访到板桥,道边草木亦枯焦。公路滚烫如火烤,热浪袭来阵阵高。
    今逢湖南久旱年,酷暑难熬烈日炎。百日老天未施雨,急坏乡间众农民。
    来到板桥镇,走访老农民。讲起现在好,大家笑融融。回忆昔日苦,叹气声连连。对比才知福,珍惜今日甜。
    老农民郑先生,
老师是同学,郑先生原在60年代到80年中期担任过多年基层干部,为人正直,有胆有识,改革开放后又曾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农村的变化记忆深刻。
    郑先生:讲过去我们这一带山岭众多,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农民穷困,又逢60年代到70年代那种时月,农民日子倍受煎熬,连饭都吃,比起今天,是天之别
    那年月,我们生产队有个看水员阮若衡,大家都尊称他为衡大公。
    衡大公,担任生产队看水员20年,做事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起早贪黑,不避风雨,不惧酷热,一把锄头看水,没有旱死一兜禾,确实难能可贵,所以受到人们好评。衡大公虽是一个地主,但全生产队男女老少喜欢他,尊称他衡大公。
    衡大公出身贫寒,祖上虽留下5亩薄田,但不足以养家糊口,所以少年出外谋生。背盐包,担重担,掌锅杓,卖苦力,干了多年,练就一身铁骨钢筋。又习过武,因之身体强劲。
    风雨施虐花落去,踩踏如泥留清香。
    衡大公解放初回乡务农,土改划为中农,复查中阴错阳差(据传,曾经因儿女婚姻不成被某人记恨,因此挾私报复)划为地主,自此衡大公“帽子”戴了几十年。1964年大四清,市委工作队根据衡大公一贯表现与贫下中农评议,为衡大公摘除地主帽子,做社员对待。
    衡大公为人仗义,热忱助人,别人家婚丧嫁聚,他主动帮忙掌勺炒菜,从不收分文报酬。
    衡大公祖传会治狂犬咬伤等,经他治疗者,无一发病。那时没有狂犬疫苗。
    衡大公热心传授小伙子们武术健身,不收取分文,并为此在文革中受过斗争。
    衡大公与人为善,爱排解纠纷。
    衡大公没有儿子,只生两个女,但她不去女儿家养老,80岁仍出工,凭劳动维持老两口生计。
    衡大公80岁左右时,一天他在生产队领口粮,与众人谈笑风生,忽讲要几个邻居小伙送回家中,到家仅仅几分钟无疾而终。
    生产队的好看水员阮若衡,辞别人间而去。大家热心为老人送葬,生产队从此缺少了这样的好看水员。
    苍海桑田,世代变迁,今日我们煮饭烧气,饮水有自来水,天旱不愁水,也不需要了看水员。
    逢到今年大旱年,回忆过去看水人。草民故事叙一叙,人们茶余细品评。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1243分完稿


62017-11-12 16:08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0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7章1968年的婚礼

   上章讲大公,担任生产队看水员20年,做事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起早贪黑,不避风雨,不惧酷热,一把锄头看水,没有旱死一兜禾,确实难能可贵,所以受到人们好评。大公虽是一个地主,但全生产队男女老少喜欢他,尊称他大公,大公80岁左右时,一天他在生产队领口粮,与众人谈笑风生,忽讲要几个邻居小伙送回家中,到家仅几分钟无疾而终,、、、、、、
   无故事则短,有故事则长,请大家稍待片刻,且听湘江诗人接摆龙门阵,闲言勿讲,且听听湘江诗人讲述1968年的婚礼。袁老师亲身经历的故事,为顺应大家先睹为快之盼,2013年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
   话讲1968年农历12月,大雪纷飞,整个12月晴天少,雪天多,下雪及冰冻持续了半月左右
   那年农历12月初5日,老师新婚大喜,新房内一张旧床,一张旧书桌,一个旧衣柜(这一套破旧俱,还是老师父母1945年结婚时的旧),但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让人羡慕或嫉俱了。
   晴空万里,朝霞满天,善人天公佑,初5至初7日,天公连续送了3天大太阳。
   初5那天,接亲队伍凌晨便起,20多里路程,一路步行,大约9时便到了女方家。鞭炮一挂噼啪响,惊动邻居吃喜糖。女方钧叔拦大门,门前高悬毛泽东与林彪像,女方钧叔为主持人。
   大家先做5件亊(早汇报)
   1、首先让我们敬祝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导师、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2、让我们敬祝毛主席最最亲密的战友、我们的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3、背诵毛主席语录
   4、唱革命歌曲
   5、喊革命口号、、、、、、
   5件事做完,女方钧叔再加1条,请新姑爷背诵毛著老三篇中一篇。
   做完了这些,才允许接亲队伍进堂屋。
  
虽然人们穿着简朴,接亲礼物也简单,100元礼金,1块8斤的猪肉、1个大公鳮、1个大母鸡、2个副食品礼封、100包子、2瓶酒、一桌8大碗菜的戒席,大家却欢声笑语,喧哗了好一阵,才又鸣鞭炮发亲。
   人逢喜
精神爽,马坦途快如飞。20余里路程,送亲队伍不到中午12时便到了老师家中,鞭炮鸣响,亲友齐迎,掌声震响,笑语欢声。
   新郎新娘发喜糖,亲友席上叙衷肠。婚礼简朴人情真,老少欢聚喜洋洋。
   
老师自幼丧母,其父在外地工作,虽家中独子聚亲大,但那时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其父难以请假。老师自幼和祖母相依为命,今天老师新婚,祖母自然十分高兴,祖母满面欢笑,忙上忙下。
   由于老师父亲冤案株连,哪知新婚刚3天,公社主任领民兵到老师家抄家,真是挖地3尺。虽没有抄到东西,却几张封条封门。当时公社唐主任行乡里,气派威风,最擅推行极左,仅一个千人的大队(村),被抄家、封门数家,抓捕被判刑(冤案)数人,批斗10多人次。
   新婚三天无卧室,六旬祖母住柴房。大雪纷纷居无屋,不容良善论短长。
   在那黑白颠倒的年代,哪有小百姓讲理的地方。
   
老师博览群书,一腔正气,曾在基层任职多年,一贯亷洁奉公,扶贫济困,又爱仗义直言,助人为乐,敢于坚持真理,主持公道。全家及亲戚中也无不良记录。
   临到大年将至,封门才不了了之,小夫妻才重归家里。
   东方日出扫残云,祖国河山喜迎春。
父冤案得昭雪,善良天佑满门欣。
   时光如飞,往事过去将近半世纪,老师的儿子们早已大学毕业,成家生儿育女。
   今天,老师的大孙子读大学,成绩全班居前。
   老师为人正直,至今仍过着平民生活,老师却乐于奉献,自甘淡泊。老师的话讲,今天好时代,百姓虽过着淡泊生活,比起过去,却也幸福
   荣辱兴衰转头空,轶闻叙述教益深。诗人采访书野史,留给后人品与斟。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13时28分完稿
   



72017-11-12 16:10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1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8章书记家茅棚失火

   上章讲老师自幼丧母,其父在外地工作,虽家中独子聚亲大,但那时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其父难以请假。老师自幼和祖母相依为命,今天老师新婚,祖母自然十分高兴,祖母满面欢笑,忙上忙下。由于老师父亲冤案株连,哪知新婚刚3天,公社主任领民兵到老师家抄家,真是挖地3尺,新婚三天无卧室,六旬祖母住柴房。大雪纷纷居无屋,不容良善论短长。在那黑白颠倒的年代,哪有小百姓讲理的地方、、、、、、
   无故事则短,有故事则长,请大家稍待片刻且听湘江诗人摆龙门阵,言勿且听火烧茅棚的故亊书记家茅棚失火”。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话公社大队支书鬼,“年轻有为”,虽种田经验,也没农业生产劳动,却擅行极左,抓阶级斗争最有一套,大队部设有“土监牢”,大队书记要抓谁、关谁,一句话。时而召开批斗会,抓人、关押人、封门、抄家等都堪称“先进典型”。
   广大社员,脸朝黄土背朝天,手叉污水脚叉泥,缺吃少穿饿肚皮,墙破屋漏人穷。
   溜须拍马自沾光,幕后台前两样腔。
   1975年一天夜晚,书记家一个厕所茅棚起火被烧毁,第二天指令传到下面生产队,矮屋队长章旧黑分配几个社员,有的肩挑、有的土车子运赶忙给去一万瓦。
   其他生产队带领社员们,送树、送檐条、送砖、送谷,或派人到大队支书帮工
   全大队的干部群众们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社员们在贫困中苦熬时月,虽然生产队里集体经济拮据,但对大队书记的摊派捐却是不能少呀
   不几天,大队支书一间新瓦屋便搭建起来,有社员背后戏谑,火神焚了支书茅草棚,迎来赵公明大财神,大火若再多几次,书记家中成富翁。
   一场火起毁茅棚,书记本是有权人,烧掉茅棚盖瓦屋,忙了队长与乡邻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15时40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5时55分修改



82017-11-12 16:11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3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29章1960年的团年饭

   上章讲1975年一天夜晚,书记家一个厕所茅棚起火被烧毁,第二天指令传到下面生产队,矮屋队长章旧黑分配几个社员,有的肩挑、有的土车子运赶忙给去一万瓦,其他生产队队带领社员们,送树、送檐条、送砖、送谷,或派人到大队支书帮工,大队的干部群众们忙得不亦乐乎、、、、、、
   闲话讲,书归正传,大家,再请听湘江诗人回头讲50年前的真实老故事1960年的团年饭”,这个老故事节,2008年湘江诗人曾公开发表,在这里略有修改。
   1960年寒假,袁湘平与妹妹一起到父亲那里去过年,当时湘平12岁,妹9岁。
   荣华富贵是云烟,淡饭粗茶比蜜甜。勤政为民心坦荡,清风两袖守清廉。
   那年月父亲在城里没有私产,住在宿舍。年月虽说是年,家里既有鱼蛋,也有水与另食,连一颗糖也有。
   父亲从小离开家乡,投身革命,解放后在外地工作几十年,工作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从不为家属谋私利,家属一直留在老家乡下。
   1960年大年三十,父亲单位吃团年饭,父亲同事看
湘平兄妹难得到父亲处过年,所以热情湘平兄妹一起去吃团年饭,湘平兄妹俩真是高兴。
   但父亲不同意湘平兄妹去单位吃团年饭,说子女不能沾单位及同事的光。
   傍晚,父亲带回一碗菜,大约二两猪肉片、几点笋子、几点豆腐片、几筷红白萝卜丝。
   以红白萝卜及芹菜切丝炒在一起,六
七十年代名称 “合菜”。后来条件好点,这道菜里加上点猪肉丝、豆腐干丝之类,逢年过节客,甚至喜庆酒宴上当佳肴。
   虽讲单位是团年饭,也仅仅是上面分配计划给单位发了几斤猪肉、几十片豆腐干而已,那年月,任何生活物资全部是计划供应。外面有钱没有买,何况人们都没有钱哟。
   原来单位同事们都念及家小,虽讲是团年饭,都没动筷子,大家团聚,叙谈一会,一致同意将菜分好,各自携带归家。
   父子女人在父亲宿舍围坐书桌,高兴地团年,吃得津津有味,胜过人间美味佳肴。
   在那常年饿肚子、穿破衣、住烂屋的年代,过年能尝一下肉味,又是多么的开心啊。
   父子女人,谈及家乡此时正饥饿难熬的祖母、母亲及小妹妹们,又不觉倍感伤怀。   
   饥寒交迫,吃草咽糠,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在那艰苦的年代,终年看不到鱼、肉、蛋,每天半斤米,没有油,整天饿肚子,经常到野外找草吃。有次,一位亲戚送2斤公共食堂喂猪的糠给湘平家,祖母当宝贝,分2次煮糠糊糊全家6人分食充饥。
   破帽无檐败絮袄,袜履皆穿足趾露。家人饥饿无粒米,欲为乞丐何处?
   在那艰辛困苦饿肚皮、讲苦干、缺衣少吃的年代,人食比今天狗食都远远难及。
   时光如飞,转眼50余年过去,正直的父亲早已去世,可怜的妹妹也在苦日子中饿死,
讲到此处,袁湘平不觉热泪盈眶,湘江诗人写到此处,也是潸然泪下
   虽已50余年过去,但1960年大年三十不过二两猪肉的团年饭,却永远留在湘平回忆里。
   讲起昔日旧事,回忆当年,追思父亲怀念饿死妹妹,湘平早已泪眼
   人生经过艰苦的磨练,经过坎坷荆棘,才会更加坚强,才懂得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袁湘平父亲的正直廉洁,也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虽是小故事,内中有真经。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16时29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7时22分修改



92017-11-12 16:13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4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0章市办主任汤孝盈

   上章讲1960年寒假,袁湘平与妹妹一起到父亲那里去过年,当时湘平12岁,妹9岁,年月父亲在城里没有私产,住在宿舍。年月虽说是年,家里既有鱼蛋,也有水与另食,连一颗糖也有,虽已50余年过去,但1960年大年三十不过二两猪肉的团年饭,却永远留在湘平回忆里、、、、、、
   无故事则短,有故事则长,请大家稍待片刻且听湘江诗人着再摆龙门阵,为大家讲个真实小故事市办主任汤孝盈”。
   汤孝盈,转业军人、老干部、市办主任、一个清正亷明的好官员。
   主任,年龄不惑有多,到农村蹲点搞运动,住在一户贫苦家中。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
   这户贫苦,出身贫苦,父早死,母改嫁,自小苦水中熬大。来继父死了,其母返家母子相依为命。老农民家仅有破旧土砖屋二间,一间做厨房、一间母子为臥室。那年月,农民们居住条件都不好拥挤、破烂,家条件更差,墙烂、木床破、凳歪、落雨屋顶漏水,当然,也有个别农户连住处也无的
   市办主任汤孝盈与另一个干部到生产大队(那时村称大队、组称生产队、乡称公社)点搞运动,上级要求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必须扎根最苦的贫农家,贫苦民老家自然成了首选两个干部住在家,人共处一屋,更为拥挤,厨房做饭烟熏火燎,房中蚊帐、墙壁都是灰尘满布,一盞媒油灯照明。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他们每餐吃的是蔬菜下饭,辣椒炒香干,一星期才有一次,算是打牙祭了。和肉,肯怕每月难尝一、二次。干部每餐须交粮票与伙食费。
   汤主任在老家一住7个月,白天下户、下队、开会、查账、或下地干活,挽起裤脚打赤足,晚上煤油灯下看书、看文件、写材料。真不愧是员军人,军人本色,地级市办主任,今天也是副厅级
   几十年以来,谁见过哪位科级部自带伙食费吃在贫困户家干部与贫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肯怕别人会问湘江诗人是在此天方夜谈么
   哪怕是农村乡、村一级干部,也不会有与贫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故事吧
   特别是早几年,领导下来不见群众调研坐在办公室开餐在饭店”、来去小车一阵风”、乡长农民不认识厂长、工人有隔阂”、、、、、、
   汤主任,原则性强、依法办亊、亲近百姓、有人情味、处亊公正、扶危济困,群众敬重
   汤主任,不循私情、嫉贪如仇、侫臣害怕如老鼠怕猫,腐败分子谈之色变、胆颤心惊
   为官之道很简单,忠于职守解人难。心存良知不忘本,袖清风任评谈
   该大队有个地主分子,几十年老实劳动、遵纪守法、左邻右舍事热心帮忙,汤主任主持为其摘掉帽子在那个年代,汤主任敢于实亊求是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该大队有户劳动人民,因有人在外工作、家中条件比一般农民好一点,加上解放前家中有四亩薄田,有几个积极要划他们家漏划地主”,但汤主任坚持政策、原则,保护了这户劳动人民家。
   当年,处了该大队书记与会计等贪污分子,其中一会计仅二年中贪污几千元(那年月,一个农民手叉泥、脚叉水,辛苦劳动一年,报酬仅不足百元),并将其开除党藉、退赃等。
   贫苦农民老平时劳动积极、肯帮忙、热心、揭发贪汚有功等,被培养入了党
   那时,有贪污行为的干部,见了贫、下中农协会低头落耳,贫、下中农真正尝试了回农村的主人”。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有几户贫苦农民,汤主任不但授之以、更之以,安排、照顾了好几个进城当工人。那时,工人一月工资四、五十元,比农民好多了。
   有个贫苦农民长年有病,汤主任联系医院免费为其
   虽是一些往袁湘平及当年经历过的老农民们和湘江诗人谈及,仍交口称赞汤主任是党的好干部”。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17时3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7时35分修改



102017-11-12 16:14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6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1章怨人、怨命、怨对联

   上章讲市办主任,年龄不惑有多,到农村蹲点,住在一户贫苦家中,他们每餐吃的是蔬菜下饭,辣椒炒香干,一星期才有一次,算是打牙祭了,和肉,肯怕每月难尝一、二次。干部每餐须交粮票与伙食费。
   令人发笑的结婚对联周大木结婚,大门联字写得歪七歪八,看左边是毫不利己右边是专门利人横联是斗私批修”,不论男女童叟,尽皆忍禁不住笑个不停、、、、、、
   闲话不讲,直奔主题,不负大家盼望,在此湘江诗人续讲下文,供大家茶余饭后做笑料,给各位业余闲暇添乐趣
   1970年,大队来了几份招工表,那年月,大搞阶级斗争,地、富、反、坏、右等21种人面对招工不能痴心妄想,中农、上中农、小土地等也没份,生产队被人称为的几个青都有机会进了国企。
   周大进国企多年,的老婆罗冬宁生下一女,尽管有人说长道短,毕竞是背后闲言。
   又过两年,的老婆罗冬宁在外地又生下一婴孩一天,的老弟陪着嫂子归乡,口无遮拦我是奉单位领导命送奸回大队”、罗冬宁在单位偷人养汉,被我两兄弟抓了奸”、罗冬宁偷人不仅一个、两个小孩同地不同天”。
   罗冬宁的孩子们今天早长大,果然同胞一母生、而相貌、身材、性格却大相径庭。
   那天,一宣传,早已家喻户晓。
   泪眼无语,碎了一地的琉璃,我不敢怨恨上帝,我不敢怨恨命运,可是,我不懂,既然注定不能在一起,为什么要让我们相遇?
   原来,过不了正常夫生活,一个二、三十岁的女性,岂能长此忍受得煎熬
   那年月,广大农民终年辛劳,缺吃少穿苦中煎熬,破屋烂衣泥水滔滔,贫困度日不敢牢骚。
   工人们每月有几十元工资照发,粮食计划供应不愁穿吃,但抓革命促生产,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
   因此,厂矿里单身男子不少,倘女人欲找对象或情人,闭着眼也能抓到一大把。
   罗冬宁出身忠厚农民家庭,那年代女人婚者稀少,虽周大木不能见花谢”,过不了正常夫生活,罗冬宁也从没提出过分手。
   那年月不似今天,今天多少夫妇离婚,婚外情、第三者屡见不鲜。
   那年月,离婚者罕见,如是今天,男的不能过正常夫生活,女的早离了。哪还会忍受那么多年的煎熬哪还会有日后的丑闻
   “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周大木不能正常夫生活的事暗中传得人所皆知。
   厂矿里单身男子多,一个妙龄守活寡,自然有人上门打主意。
   辛苦遭逢起一经,身世浮沉雨打萍。
   公开的只能守活寡”,暗中相爱的人被迫分离。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周单位的领导,也太不斟酌,这类亊,岂能派一个这样口无遮拦的人。
   当然,那时候,人们观念不同,通奸,单位是有权处分的,幸而罗冬宁不是单位的职工。
   人们笑谑,只怨周家结婚时结婚对联写得不好谁叫他父亲写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
   罗冬宁自此苦守空房半辈子。
   真实故事,木、小木已死20多年,罗冬宁尚健在,其孩子们也早已结婚生子女了,为保守隐私,文中人物姓名、地址皆已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乡村旧事情,命运捉弄人。茶余龙门阵摆给众品评。
   无事则短,有事则长,篇幅所限,纸短话长,湘江诗人下回再道端详。
   真实故事地址、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3日19时56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8时15分修改

112017-11-12 16:16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7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2工人被冤为资本家


   人们笑谑,只怨周家结婚时结婚对联写得不好谁叫他父亲写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木单位的领导,也太不斟酌,这类,岂能派一个周又平这样口无遮拦的人、、、、、、
   今天,不负大家盼望,在此请听湘江诗人讲述下一个真实故事。
   金秋九月中,桂花满垅香。一行访亲友,沿途看风光。
   来到板凳乡宝塔村,村内新楼整齐有序,小区内树木葱葱,花草茂盛,空气新鲜,户户宽敞明亮,整洁有序。
   宝塔村文老师,满腹经纶,见多识广,为人正直,热忱助人。主妇贤慧善良,热情好客。
   主妇斟上香茗,主人给我们倒上米酒,这茶虽是农家自采自做,品尝却回味无穷。这家酿米酒,呷起来微甜带香,沁人心脾。真是城里有钱也难得尝到的绿色饮品。
   大家品家茶,饮米酒,谈兴浓。讲起今日好时代,今天好生活,主人一家脸上是甜甜的微笑。
   回忆过去的艰辛岁月,过的牛马不如的日子,大家不禁叹气嗟吁。
   本村有位袁先生,解放前家中虽有祖传5亩薄田,但父亲死得早,家境贫苦,15岁不到便远行打工。
   袁先生聪明好学,诚实礼貌,做事卖力,为人忠诚,热忱待人,谦虚谨慎,所以甚得师傅、同事、长辈、老板们的器重与信赖。
   时代变迁,新中国成立,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企业来了工作队,帮助工人建立工会,参予民主管理。那时的老板,必须接受工人代表的协助管理。
   不几年,又公私合营 ,工人名正言顺成为了企业主人。
   解放初,袁先生因深孚众望,经劳、资双方共同推选担任企业主要管理干部,并被选为地、市人大代表,可谓年轻有为,颇有风光。
   在动乱中,讲袁先生公私合营前担任企业主要管理干部是“为资本家做事”,是“资方代理人”,应做“资本家”对待。  
   袁先生虽远隔家乡,但那时内查外调查得很严。公社及大队到袁先生处调查,消息刚回,公社唐主任及大队带领几十个造反派及贫下中农到宝塔村袁先生老家中抄家,连屋内地也挖得稀烂。虽没查到金银及不利物件,但是老家被封门。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但见封条贴旧屋,颠沛流离哪有家?
   袁先生的儿子与媳妇新婚刚3天,便被赶出家门,寄居别人家。
   袁先生的白发老母与小女,住在柴草屋,醒来被上雪花复盖,冻得直哆嗦。
   年近过大年,新婚夫妇无居所,老母幼女受寒侵。乱世人权哪比狗,至今回忆尤伤心。
   到此故事并没完,袁先生的儿子被撤消基层干部,更不能入党。而且祖孙遭批斗,胸挂大木牌,上书“资本家的大少爷袁国忠”。
   袁先生是个严父,教子有方,又是慈父,疼儿女心切,更又是个大孝子,闻悉家中遭株连惨不忍闻,嚎啕大哭,几夜失眠。
   1974年,身体一直健康的袁先生50多岁因病逝世,其中与这些无辜伤害有根本原因。
   袁先生死后,单位不能召开追悼会,子女不能抵职。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1984年,经过袁先生原工作地的市政府决定,恢复了袁先生的劳动人民阶级成份。
   一轮红日升,大地又逢春。沉冤得昭雪,告慰在天灵。
   袁先生的儿子,为人耿直,不卑不亢,百折不挠,自学努力,终于学有所成,勤勤恳恳为百姓做事。
   袁先生的两个孙儿,都心性聪明,忠厚善良,勤奋上进,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袁先生的曾孙两个,均聪明可爱,其中一个已上大学,学习成绩优秀。     
   袁先生家中后人,虽不富有子孙贤,好人自有天公怜。文章记叙以往事,是非曲直后世评。
   虽是一段老故事,记叙历史真实情。珍惜今天莫忘昔,祝愿祖国长太平。
   袁湘平腹中藏有许多真实、动人的故事,如同一部活历史,见证了农村的变迁。待湘江诗人逐一写来,以飨读者吧。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2日8时16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9时15分微修改
   

122017-11-12 16:17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8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3农民

  袁先生在动乱中,讲袁先生公私合营前担任企业主要管理干部为资本家做事,是资方代理人,应做资本家对待。1984年,经过袁先生原工作地的市政府决定,恢复了袁先生的劳动人民阶级成份、、、、、、
   无故事则短,有故事则长,请大家先休息片刻湘江诗人喝囗茶,再为大家摆龙门阵,在此讲个真实小故事勤奋致富农民富翁
   龙焱,上有耋耄祖父及寡母,下有儿子,但家境殷实,夫妇各驾小车代步,春节前又新买了近百万的新居,亲友邻居皆夸龙焱年轻有为”。
   时代成就人才,劳动创造未来时代,赞美工农兵。
   长某市山湾镇易塘村龙焱,年方35岁,年轻有为,远近闻名的富翁。
   龙焱,身农村,但赶上了好时代,有如那些老一代一样苦熬手叉丶脚叉脸朝黄土丶背朝天终年劳苦饿肚皮生活
   春节前,龙焱家乔迁新居。新居上下层,小区内花木茂盛。小亭内闲时可下棋,池水中散步可以观鱼,道路宽敞,树木遮阴,环境宜人。公用地下车库真宽大,私有小车库最方便。室内窗明几净,装修富丽堂皇。楼梯下,小石山丶金鱼池,别具一格,卫生间,上下有丶布局好,一应俱备。阳台宽,朝阳背风好歇息,厨房大,摆桌放凳最顺心。小书房,安静整洁宜读书,小客厅,宽敞舒适好聚会
   春节初五,亲戚到龙焱家吃春饭,龙焱热情好客和牌烟,喝酒五粮液桌上10大碗,色香味俱佳,客厅点心盘,水果糕糖齐备,普通百姓生活小康票子不缺皆是凭劳动努力挣。
   龙焱非亲生爷爷如亲生爷爷,待母亲孝顺。
   龙焱的母亲,未满不惑丧夫,也一直守寡不再嫁,在今天社会,也为数少有。
   龙焱非亲生爷爷,也将龙焱母子视为亲生血脉。
   龙焱,对亲戚礼尚往来,大方得体。
   龙焱,尊老爱幼,仁义友善,获得大家一致称赞
   龙焱家今天的小康生活,离不开龙焱的聪明丶勤奋,也有他父亲的艰苦创基业之功劳。
   讲龙焱农民样,仅2身,而且是住房一家挤在一室,厨房一头做饭、一头养猪,厕所搭在屋檐下,来了客人须借宿烦扰邻居,日,穿裳。
   龙焱耀飞,从小有母爱,其父母家子女多,难以养活,无法生存,并将他送与单身叔叔“做崽”,耀飞缺了母爱,没有亲生父母在身边时刻关心但比在亲生父母家的3位姐姐们整日忍肌挨饿丶自幼受苦受累却又是好多了,起码没有如姐姐一样做过童工,饿过肚皮,吃草又咽糠。
   龙焱的大姑姑,5岁便要到生产队放牛,8岁便须到生产队出工学插田,10岁打土车运东西,而且吃不饱丶穿不暖,经常扯草充肌肠。若非亲历那个年代的农民,哪懂得那年月农民的辛酸苦
   单身叔叔将耀飞当成亲生儿子抚养照料,单身叔叔年轻力壮,勤劳丶肯干丶节俭丶朴素,毕竟父子2人生活,勉强可以得到温饱。   
   龙焱耀飞虽然没有亲生父母时刻关心,养父却一点不亚于亲父的关爱。耀飞学,中学毕业后,养父要他学泥工,耀飞又预决算术,便通,三。
   龙焱亲,研,便成,在90便了2今天,农民多数住房不愁,极少部分也有2处房产,但在90便了2的农民却是凤毛麟角。耀飞在90建第1处房屋时,还找其大姐夫借了款。到21世纪初,耀飞已经是当地有名气的人物。
   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龙焱耀飞,有为被推选为社区主任,一天开会途中,不幸被摩托撞死,仅40岁,了个因公死亡,但那时,县城农村抚恤金极少
   龙焱刚在职校毕业,年轻丧父,不颓唐,不懒惰。积极劳动,奋发努力做事踏实,在公司深受大家好评,公司业绩年年上升。
   龙焱父亲年轻,子承父业,也如他父亲一样,从事建筑行业,成了行业精英大家纷纷称赞龙焱,不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真实故事地址、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4日11时8分完稿

132017-11-12 16:18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19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4九十老人讲轶闻

     龙焱,上有耋耄祖父及寡母,下有儿子,但家境殷实,夫妇各驾小车代步,春节前又新买了近百万的新居,亲友邻居皆夸龙焱年轻有为”、、、、、、
   无故事则短,有故事则长,又临近中午,请大家稍待片刻且听湘江诗人摆龙门阵,言勿且听九十老人讲轶闻
   郭老,是袁湘平亲舅公,家住县区青狮岭。
   年到七旬曰古稀,老人九十真寿星。身经几朝兴衰事,记录如同史与经。
   郭老今年90岁,头脑清淅,记忆力好,仍可自己照料自己。
   郭老慈眉善目,和气热情,勤劳俭朴一生,也当过多年基层干部,为人正直,乐于帮忙。
   郭老三子一女,如今儿孙满堂,早已升为曾祖父四代同堂。
   郭老出身贫下中农,自小务农,也曾上过几年私塾,在农村老人中,也算颇有文化之人。
   别看郭老今日老态龙钟,年轻时可是英俊潇洒。
   湘江诗人给郭老奉上一份礼品,以表尊敬。湘江诗人又陪老人促膝交谈了一小时多。农村纱发并不普及,郭老坐的是农村老式松树木凳,虽90老人,却也悠然自在。不似城里不少人,坐纱发、软凳,还嫌屁股疼痛。郭老房中没空调,虽然是大热天,一把烂蒲扇扇风。不似城里某些人,住室、客厅、办公室,处处离不得空调。
   听老人谈往昔,讲旧事,也有不少教益。
   旧社会,我们这一带农村民风淳朴,不见偷盗,生活虽苦,邻里却也友好互助。
   小日鬼子侵略到湖南,烧杀抢掠又奸淫。百姓纷纷逃难走,最苦幼小与老人。
   今天国家强大了,老翁有幸享安宁。虽然淡泊蔬菜饭,也算世间有福人。
   今天,我们这一带几乎家家住楼房。三个儿子,两个买了摩托车,大孙子是公务员,他们家里有小轿车。年轻人日子几好过,不愁穿,不少吃,四处还见打麻将。
   只有几样不如从前了,人们那种互帮互助少见了,干部与百姓接触少了,上面干部更不见农民百姓面了,偷盗也多了,鸡鸭狗都有人偷。
   讲起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时,我们这一带农村那可是苦不堪言,住处挤,屋漏雨,衣服破,缺粮米,更无钱,穷到顶。
   1967年生产队布置学习室,特找两个贫下中农、有点文化的人去干,我不小心,扫灰尘时将毛主席石膏像打碎了,趁无人之际,赶紧将报纸包好丢到附近水塘中,不巧被人发现,大队民兵将我当现行反革命抓了起来,关到大队部关了三天。查了祖宗三代,查亲戚,幸好家家户户出身是贫下中农,才被放回家。过了多少年,回忆起来还心悸。
   又谈了些琐事,临别促成郭老住房牵好电线及开关,安装好小风扇,大家才依依道别。
   草民老人谈今昔, 虽是小事多教益 。 如同一本活历史, 留给世人细咀嚼。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皆已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4日11时36分完稿
    2012年7月原稿修改

142017-11-12 16:19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20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5验厕所”

   郭老慈眉善目,和气热情,勤劳俭朴一生,也当过多年基层干部,为人正直,乐于帮忙,今天国家强大了,老翁有幸享安宁。虽然淡泊蔬菜饭,也算世间有福人、、、、、、
   让大家久候了,在此请听湘江诗人讲述下一个真实故事验厕所”。此故事为适应大家早日看要求,2016年8月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在这里略有修改。
   只许田间莳陇亩,不容江上捕鱼虾。筹谋牧副抛天外,计划纲维到海涯。饭是大锅吃不饱,人心不齐似散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搞人民公社,农民称社员,大家“出工听点响,做亊问队长,起早贪黑干,半夜搞双抢。粮食由分配,劳力集体管,缺吃又少穿,荒月粮食短”。
   社员们,终年辛劳,不少人到了荒月(四、五、六、为“青黄不接”、又称为“荒月”,为口粮愁,平时没钱愁,下雨房屋漏水愁,煮饭为燃料愁。
  “山上砍得光秃秃,壩边路边砍得草不留,田中稻草争分配,耕牛缺乏人当牛”。
   生产队里山土种了几十亩西瓜,那时西瓜只卖几分钱一斤,但社员们口袋缺钱,又有几个舍得买了吃?
   西瓜成熟后,生产队长安排社员肩挑、土车推,去十里外的城市里卖西瓜,三人一组、一人
秤、一人记帐、一人收钱,城里人那时也节俭,有时几担(车)西瓜卖到黑也卖不完。
   社员家自留地少,肥料又须优先完成生产队计划(屎、尿、畜粪等须优先交生产队,每人定有上交计划,多交奖粮食,少交罚谷子),所以,社员家没西瓜。多数社员老实,想吃没钱买,想吃不敢偷。个别社员不安份,夜里偷西瓜。
   生产队白天、黑夜安排劳力在西瓜土巡守,那时没电灯,夜晚又如何确保西瓜不被偷?
   一天早上,生产队发现先晚上失了几个西瓜,生产队长在早工时,宣布对三个守夜的社员每人扣10分工分(那年月,靠工分分粮,粮养命,10分工也是重处罚),便带领社员们下田干活去了。“偷瓜贼”可能暗自庆幸呢?
   到第二天早出工时,只见队长手拿一个用旧纱布做的“捞子”,“捞子”用几尺长小竹竿绑着,大家正不明究竟,生产队长一声令下,今天选出6人“验厕所”。
   在生产队长带领下,6人小组挨家挨户用“捞子”捞屎,捞到罗猛伢子等两户,屎中有西瓜子,在铁证前,罗猛伢子等两人只好“低头认罪”、承认每人偷瓜3只,生产队罚两个“偷瓜贼”每人10元,那时月,男劳力出工一天记工分10分,年终决算10分工大概三、四角钱,10元也是重罚哟。再者,那年月“偷瓜贼”可是大丑闻呀!
   那年月,邻居吵嘴,若骂别人是“地主”、“富农”、“右派”劳改释放犯等,都很伤心,“偷瓜贼”又多丑呀。
   自此,生产队里多年没被偷过西瓜。
   
湘平老师曾任职农村基层多年,深谙小百姓疾苦,了解民情,熟悉农村具体情况。
   老师腹中藏有许多真实、动人的故事,如同一部活历史,见证了农村的变迁。湘江诗人逐步写来,以飨读者吧。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4日午15时12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9时32分微修改

152017-11-12 16:20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22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6土巷子羊李珍遭毒打

    生产队里山土种了几十亩西瓜,那时西瓜只卖几分钱一斤,但社员们口袋缺钱,又有几个舍得买了吃?在生产队长带领下,6人小组挨家挨户用“捞子”捞屎,捞到罗猛伢子等两户,屎中有西瓜子,在铁证前,罗猛伢子等两人只好“低头认罪”、承认每人偷瓜3只,生产队罚两个“偷瓜贼”每人10元,那时月,男劳力出工一天记工分10分,年终决算10分工大概三、四角钱,10元也是重罚哟。再者,那年月“偷瓜贼”可是大丑闻呀、、、、、、
   闲言不讲,书归正传,在此请听湘江诗人讲述20世纪70年初的真实故事土巷子羊李珍遭毒打”。此故事在2016年7月23日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
   人之一身皆破烂,家徒四壁不知寒。满径蓬蒿老不强,举家食粥菜当粮。
   话讲1974年,霞桥人民公社城大队矮家生产队羊李珍,丈夫去世,带着几个儿女苦熬岁月。
   那年月,田土统一归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称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们出工服从生产队长分配,粮食由生产队发放,那时分“口粮”与“工分粮”两大类。
   生产队生产的粮食,首先必须保证上交国家部分,二、必须保证集体储备粮留存,三、必须保证种子粮留存等等,剩下的,一般是一半按人头、一半按劳动工分分配到户。也有按四、六分成的。
   社员们“住的破旧房屋土筑墙,穿的补丁烂衣裳,终年劳苦少口粮,吃的蔬菜饭,多少人饿肚肠”。
   社员们不出工更没有饭吃,所以,农村闲人少,古稀老人下田劳动,10岁小儿假日也出工,孕妇临产前几天还在干农活,女人来月事也下水田,人们为着要挣那维持生命的粮食呀。
   生产队必须上交国家的各种计划,粮食、农业税、棉花、牲猪、鱼、鸡、鸭、蔬菜等等。
   生产队塘里的鱼不长,一年下来,到过年生产队打鱼时,小的仅仅几两大,大的上交国家,小的每户分上两、三斤过大年。
   社员们喂的猪不长,一年甚至年多,还只百多斤(131斤上等级),没有粮食,主要依靠扯野草加糠饲养,猪会长吗?
   社员们辛苦将猪饲养大,上交了国家任务,又有几户有多余的猪呢?社员们吃肉,市区农村由上面每人每月发半斤肉票(县区农村还没有肉票发)。
   今天,人们买肉爱素肉、爱骨头,那年月,人们买肉争肥肉。那年月,国营肉食水产公司卖肉的可是一个大“肥差”呢!
   在计划经济年代,广大农民辛苦劳动为祖国做出贡献。在战争年代,广大衣农民子弟参军、参战,支前、拥军。
   今天祖国富强了,必须要善待农民。就学、医保、社保、养老、退休待遇等,应该对农民一视同仁。
   那年月,社员们家中小量的自留地可是“宝贝”哟。人们须要依仗这小点土地种吃菜吃事小,还有“蔬菜半边粮”、“蔬菜也当粮”哟。
   羊李珍孤儿寡母,起早贪黑,出工、种菜,苦熬岁月。
   得胜狸猫恶似虎,癫狂虾蟹饵奔蛟。
   羊李珍家菜土与单连家紧邻,这天,为争土巷子,羊、单两人发生口角、继而对骂不休,单连两夫妇将羊李珍摁在泥地上,一顿拳打、脚踢,边打、边骂,足足打了20分钟,直打得羊李珍“披头散发、衣破裤烂、遍体鳞伤、多处瘀青、眼青鼻肿、血迹斑斑、尿湿裤子、苦泪长流,痛得在地上打滾,哭哭啼啼,欲骂不敢,站立不稳,爬行往家中”。
   袁湘平闻声,急往前制止,但夫妇凶狂,仍然踢了羊李珍几脚才罢休。
   这单连虽是一个女人,却为人泼辣、强势,曾经在生产队追打过多位男社员,也算一个人见的女能人。
   单又是共产党员、又是生产队长,还担任过多年大队干部,其时正是红人,一般社员不敢惹。
   羊李珍的老公,生前虽身体不强,却也一直是基层干过多种职务的人,抓阶级斗争也有一套,羊李珍本人也是嘴巴不弱于人、不怕亊、更不讲中庸之道的人,一辈子哪里遭受过如此侮辱、呕气、毒打?
   那时,单连是大队红人、女能人,与大队部关系也好,羊李珍却是孤儿寡母,骂也骂不赢,打也打不过,求告无门,上诉没路,无奈,只有“哑巴吃黃连”,呻吟、疼痛、啼哭了好一向,不了了之。
   老农民们茶余饭后谈及这些往亊,仍是唏嘘不已!
   文章叙史实,依实写春秋。荒唐旧岁月,唯愿莫回头。
   袁湘平老师曾任职农村基层多年,深谙小百姓疾苦,了解民情,熟悉农村具体情况。  
   袁湘平老师腹中藏有许多真实、动人的故事,如同一部活历史,见证了农村的变迁。待湘江诗人逐步写来,以飨读者吧。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4日15
时39分完稿


162017-11-12 16:22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24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7羊武吉学徒不出师

    上羊李珍家菜土与单连家紧邻,这天,为争土巷子,羊、单两人发生口角、继而对骂不休,单连两夫妇将羊李珍摁在泥地上,一顿拳打、脚踢,边打、边骂,足足打了20分钟,直打得羊李珍“披头散发、衣破裤烂、遍体鳞伤、多处瘀青、眼青鼻肿、血迹斑斑、尿湿裤子、苦泪长流,痛得在地上打滾,哭哭啼啼,欲骂不敢,站立不稳,爬行往家中”,袁湘平闻声,急往前制止,但夫妇凶狂,仍然踢了羊李珍几脚才罢休、、、、、、
    请大家稍候片刻,再待湘江诗人为大家讲个羊武吉没交学费,学徒不出师的真实故事。
    一阵哭声从单主任家传来,众邻居络绎前往看个究竟,单主任见众人前来,更加哭得伤心,边哭边诉“儿媳妇2胎生了个男娃,哪知没两天便死在医院产房,儿媳妇还住在医院呀,可怜呀,做孽呀,命苦也”。
    众邻居有安慰的、有摇头的、有看火光的,不论何种心态,但都信以为真。
    这位单主任,在宝桥大队搞计工作多年,抓计生雷厉风行,敢抓敢管,为人泼辣,不循情面,铁腕手段,工作仍左勿右。
    这次,单主任虽然“刚出世的孙儿死了”,但她工作为重,笫二天,便带队上户抓引产去了,大队有1个女子怀上笫2胎已七个月了,不抓人行么。
    时光如飞,转眼6年过去,单主任的儿媳妇生的笫3胎也有4岁了,这天,单主任家又多了一个6岁的女娃,众乡邻一看“和她儿媳妇长得一模一样”,大家无不惊讶。
    原来,单主任儿媳生的笫2胎当年没死,为超生笫3胎而设计了一个“良策”将婴儿寄养在邻县老外婆家。
    消息不胫而走,好在单主任与大队干部关系好,其侄媳妇其时正任大队妇女主任,大队作出处罚,象征性地罚了点钱。
    后来人口普查,单主任儿媳生的笫2胎也隨机会上了户口,转眼到了21世纪的2019年,当地农村征收,她家正好多个人多了一份补偿费。
    时间回到早些年,单主任所住生产队有个青年羊武吉,其老婆也连生2胎女婴,为了躲计生超生一个,那天,全家哭在一堆“可怜的小云哎,你才3岁也,你早几天还活蹦乱跳哎,哪知昨夜死了哎”。
    不久,羊武吉的老婆又怀孕了,乡、村计生干部们讲,“羊武吉那个笫2胎女娃,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天,羊武吉领着乡、村计生干部一行上山挖坟,果然挖一具腐烂的女娃尸,乡、村计生干部信以为真。
    又过了2个月,乡、村计生干部接到生产队两个妇女举报,“羊武吉的笫2个女娃没死,寄养在邻县老外婆家”,乡、村计生干部急速赶往邻县,将羊武吉的笫2个女娃逮个正着。
    在铁的面前,羊武吉哑口无言,乡、村计生干部羊武吉的老婆抓去引产,隨之搞了结扎。
    原来,羊武吉夫妇也想学单主任家的“良策”超生,邻居们戏谑“毕竟没交学费,学徒不出师”。
    为此羊武吉全家一直怨恨单主任,羊武吉的外婆家和单主任娘家同在邻县一个大队居住,所以,羊武吉全家怀疑是单主任举报的。
    是非曲直,在此湘江诗人不做任何评论,故事只依史实记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待人们茶余饭各抒己见。
    真实故事地址、单位、人物姓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4日18时48分完稿



172017-11-12 16:24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25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8邹乌鬼强拆并抢

     章讲到单主任儿媳生的笫2胎当年没死,为超生笫3胎而设计了一个“良策”将婴儿寄养在邻县老外婆家,在铁的事实面前,羊武吉夫妇哑口无言,乡、村计生干部将羊武吉的老婆抓去引产,隨之搞了结扎。原来,羊武吉夫妇也想学单主任家的“良策”超生,邻居们戏谑“毕竟没交学费,学徒不出师”、、、、、、
   各位休息片刻,待湘江诗人喝口水,再为大家讲述“邹乌鬼强拆并抢劫社员家木材”的真实故事。
   土筑墙壁破烂房,身穿补丁旧衣裳。口袋无钱人贫困,半饥半饱饿肚肠。
   话讲1974年,当时,农民们生活很艰苦,社员们男女老少苦中熬日月,累中度时光。
   长株潭霞山公社矮桥大队书记邹乌鬼“年轻有为”,虽没种田经验,也没搞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却擅行极左,抓阶级斗争最有办法,大队部设有“土监牢”,大队书记要抓谁、关谁,一句话。时而召开批斗会,抓人、关押人、封门、抄家等都堪称“先进典型”。
   高音喇叭里,时而传达着邹书记抓阶级斗争的“英明指示”。
   矮桥大队有户袁姓社员,因房屋年久将坍,只好改建。
   那时月,社员们淳朴,哪家建房、或红、白喜事,左邻右舍互相帮忙,称为“换工”,不计报酬,主家只招待饭菜、每人发一盒2角的火炬牌香烟、饭时喝7角5分一斤的白酒。
   筑墙,是黄土垒筑,或田泥巴做土砖,因之,社员们欲搭几间住房,开支不大。
   但社员们欲搭住房,最感困难的是木材。山中光秃秃,无树可砍,木材公司买树没有指标,社员们更没有钱。
   菲菲细雨,聊舒怨愁心,万语千险。顾影自怜,慌若惊弓之乱世荒原困守,剪不断、生存维艰。处处危机,佞臣恶,无法无天,沌。
   袁姓社员家,几间破烂房屋,拆了改建,木材却不缺少。如此,200元左右便可将新土筑墙房屋建成。
   正当袁姓社员家拆除几间破烂房屋之机,大队邹乌鬼一声令下,派来外队社员“积极分子“30多人,趁机将袁姓社员家两间木材墙壁强拆并抢劫走。
   后来,袁姓社员家找上政府如实报吿、请求按政策解决,大队书记邹乌鬼却讲这是“阶级斗争新表现”,对袁姓青年多次打击报复,高音喇叭点名批判、开会批判、抄家、关押等。
   因袁姓社员家父亲在外当干部,运动中蒙冤,到1984年(已逝世9年)才落实政策。这便成了大队书记邹乌鬼欺凌袁姓社员、鱼肉百姓的大理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袁姓社员不惧淫威,不怕高压,坚持向政府依实反映,但当时大队书记仍是邹乌鬼,书记有权,怎容“翻案”?
   在市政府的关注下,1979年,落实政策,仅仅补偿了袁姓社员家小部分木材。
   谈及过去这些真实的小故亊,老年农民们感叹不已。
   袁湘平老师曾基层任职多年,深谙小百姓疾苦,了解民情,熟悉农村具体情况。袁老师腹中藏有许多真实、动人的故事,如同一部活历史,见证了农村的变迁。待湘江诗人逐步叙述,以飨读者吧。
   真实故事地址、单位、人物姓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4日19时8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9时43分稍微修改

182017-11-12 16:25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30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39拆不散鸳鸯

     章讲到正当袁姓社员家拆除几间破烂房屋之机,大队邹乌鬼一声令下,派来外队社员积极分子30多人,趁机将袁姓社员家两间木材墙壁强拆并抢走,袁姓社员不惧淫威,不怕高压,坚持向政府依实反映,但当时大队书记仍是邹乌鬼,书记有权,怎容“翻案”?在市政府的关注下,1979年落实政策,仅补偿了袁姓社员家小部分材、、、、、、
   无故事则短,有故事则长,请大家喝杯茶,,再接听湘江诗人摆龙门阵,闲言不讲,在此讲述“拆不散的鸳鸯”。                    
   话讲长株潭某县郭下桥公社山垅大队何福平,高大英俊、人才出众,用今天流行叫法,名符其实的帅哥。
  何福平不但人长得帅,而且人诚实、又舍得干、既热心、又为人,这样的小伙子走出去,哪个姑娘不倾心?
  那年月,农村乡称人民公社,搞大集体,广大农民生活十分艰辛,粮食少、衣裳破、住烂屋、更没钱。
  何福平家阶级成份是“富农”。“富农”与“地主”虽同属“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家庭,但土改、复查时,“富农”家的房屋、财产没有被没收,条件比“地主”家好得多,起码有几间瓦屋住,一般“地主”家的家产被没收了,住的是茅草屋。有的“富农”家多少经济上有些基础,何福平父子有力气,又勤劳,自然生活过得比一般社员家不差。
  那年月,大抓阶级斗争,农村“五类分子”家的儿子讨媳妇比较困难,女儿出嫁稍许容易点。
  那年月,农村男青年找对象,女方父母、长辈必须先“查人家”,首先查家庭阶级成份,二查生产队几角钱一个工(10分工称一个工),三查父母及其本人人品,称为“三查”。倘“三查”不满意,大多数婚事必然告吹。
  生产队社员们每天一起辛勤劳动,男女在一起,何福平力气好、又舍得干,几个姑娘都对他有好感,但忌讳他家是“富农”,哪个又敢与之谈恋爱?
  生产队有个贫农出身姑娘何玉萍,不嫌何福平家阶级出身,两人十分倾心。
   何玉萍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又貌美如花,堪称美女。
  何玉萍不嫌何福平家阶级出身,两人十分倾心,真是郎才女貌、天赐良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经地义,但是,玉萍父母坚决反对,更何况玉萍的父亲又是大队干部、共产党员,岂能与五类分子结成亲家呢?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两人无奈,只好暗做戏水鸳鸯,每当夜幕降临,何玉萍和何福平双双到山林中约会,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草地当床,只要情深意长,林下为屋,相亲相爱也幸福”,二人真是“如鱼得水、如胶似漆”,说不完的恩爱情深,诉不尽的衷肠话语,卿卿我我,难舍难分。
  闲人嘴,封不住,闲话传到何玉萍父母耳中,父母急忙暗托亲戚为女儿找婆家,又联系大队部以各种批斗何福平父子,批斗会上,何福平头戴纸扎的高帽子,胸挂一块纸牌子,上书“拉贫下中农下水”。何福平的父亲头戴纸扎的高帽子,胸挂一块纸牌子,上书“顽固不化狗富农”。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隨之不久,何玉萍父母强令女儿嫁到20里外的一个贫、下中农家去了。
   何玉萍被父母强行嫁到20里外,依常理推测,两人此生难成夫妇了,多少人为他们惋惜。
  临出嫁前夕,何玉萍与何福平缠绵了一晚,年轻人好玩,两人如缪似漆,双双如鱼遇水,说不尽的难舍难分。凌晨,双双抱头痛哭,洒泪而别。
  接亲队伍来临,鞭炮鸣,发喜糖,何玉萍泪眼婆娑,两个表姊妹相扶上路,三步一回头,五步一转脸,含痛而去,何福平暗中跟隨,相送了好几里。
   这位何玉萍与众不同,虽被父母强行嫁到20里外的一个贫、下中农家,但心中时刻惦念着何福平,自然是夫妇同床异梦,难免口角相争、时而吵闹
  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何玉萍人虽去,心难去!何玉萍每次回娘家,必然与何福平“暗渡陈仓”重温旧梦。古人讲得好,“两情若要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暮暮”?何况,“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会,我们一年还能几度逢”。如此藕断连,一直持续了许多年。
   农民少闲月,终年出工忙。何玉萍倘或一月不回娘家,心中如似猫爪在抓,忍耐不住,时而暗自伤心苦泪流。
  夫妇虽结婚多年,也没有生育一个儿女。
  何福平家庭阶级出身不好,自然也难以讨到老婆。
  何玉萍比一般出嫁女人不同,借故经常回娘家走走,时而一住两天,为的是与何福平鸳鸯戏水,暗做夫妻温美梦。
  古言“小别似新婚”,何玉萍与何福平分分合合,却更加情意浓浓。
  两人曾经山盟海誓“今生若是难成夫妇,再世也结连理做夫妻”。
  但二人毕竟不是合法夫妇,不可能公开同居,更不可能朝夕相守。
  如此,何玉萍与何福平苦熬了许多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中全会春风吹拂大江南北,祖国大地万象更新,1979年春天,何玉萍终于解脱了父母“包办”婚姻,得遂平生夙愿,与何福平结为合法夫妇,成就了美好姻缘。
  后来两人生有一个儿子,今天也是儿孙满堂,白头偕老,携手共渡幸福的晚年。
  今天,何福平、何玉萍两夫妇双双健在,都是古稀老人了。
  湘江诗人前去采访何福平、何玉萍两夫妇,适逢何福平七十大寿,农村不比城市,农村场地大,邻居们爱热闹,只见众亲友邻居帮忙的、送礼祝贺的、谈笑声、嘻戏声,好不热闹。坪内搭起大阴棚,大棚下、堂屋中,共摆了20桌酒宴,桌上剑南春酒、蓝蒂芙蓉王、梹榔、红酒、啤酒、饮料等,应有尽有,送礼祝贺的,主家还发红包100元。
  人们茶余饭后谈及何福平、何玉萍两夫妇的往亊,感叹连连。
  亲友们讲起何福平、何玉萍两夫妇的恩爱,慕不已。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依据2016年7月23日原稿修改
   2017年7月17日19时58分完稿
   

192017-11-12 16:30 回复

品茗话苍桑 闲谈论古今 袁湘平故事会 【原创连载】第21章

2017-11-12 16:31查看11996回复23

湘江诗人 副群主 楼主

第40师误前程

   何玉萍不嫌何福平家阶级出身,两人十分倾心,真是郎才女貌、天赐良缘,隨之不久,何玉萍父母强令女儿嫁到20里外的一个贫、下中农家去了,农民少闲月,终年出工忙。何玉萍倘或一月不回娘家,心中如似猫爪在抓,忍耐不住,时而暗自伤心苦泪流、、、、、、
   闲言少讲,书归正传,请大家续听湘江诗人回转年头师误前程的真实故事,这个事,2013湘江诗人曾单章发表
   师误前程,草民故亊教训深。美言一句值千金,何必报复如金公
   坡山公社阮玉兵长得高大魁梧,又有一身力气,人灵泛,又勤劳,只是有个缺点,爱扯白。有时也胡言乱话,所以别人叫他 “玉白子”。
   其实阮玉兵这人,并不坏,也愿意帮忙,不狡猾,只是这嘴巴易得罪人。
   阮玉兵家庭出身地主,加上他这嘴巴易得罪人,为此也给他一生带来不少辛酸。
   阮玉兵的父亲死得早,60年代到70年代时,家庭出身是“世袭制”,父死子代。阮玉兵自然难逃脱“世袭地主帽子”,加上他这嘴巴易得罪人,更没有少受罪。
   60年,大修朝天湖,阮玉兵可是经常挨批斗、受鞭打。
   这些故事留待下次叙,今天只讲阮玉兵在50年代一个小故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那是1956年,某国营企业招工,阮玉兵正好18岁,又有高小毕业文化,那年月农村人读书普遍不多,高小毕业也算有文凭。那几年,对家庭出身不严格要求。所以阮玉兵邀几个同学去考,一考便中。
   不料企业到学校调查个人表现,教导主任签了几个字“表现恶劣”。其他几个人都录取了,有的在企业培养下,后来还成为企业骨干。阮玉兵便被洗刷,从此待在农村,受了大半辈子苦。
   自作孽,不可活,木匠戴枷锁,自作自受。
   原来阮玉兵的弟弟也在同校读书,其弟颃皮、捣蛋,不讲礼义,人称“满白虎”。一日“满白虎”与同学打架,遭到教导主任批评,阮玉兵便骂教导主任,而且编顺口溜传唱“坡山完小真不错,教导主任金驼驼”哪知言语伤害老师会遭到如此回报 ?
   言语伤心胜刀针,礼貌待人世路通。骂师误了人一生,教益尽在故事中。
   真实故事,地址、人物姓名、单位等,皆已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4日19时38分完稿

202017-11-12 16:31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70945 second(s), 155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