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吃“肉芽”年代“打平伙”的难忘经历

2018-6-17 10:25查看4759回复3

故人庄 明星成员

马上登录,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吃“肉芽”年代“打平伙”的难忘经历
文/图 林永涛
    1976年夏,作为国营五二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我随同其余21位同学,响应号召,下乡到当时厂社挂钩的知青点沅陵县苦藤铺公社飞跃茶场。
    茶场坐落在沅江与兰溪交界处的兰溪口大队附近的丘陵地带,位于沅江南岸兰溪西岸。东与沅陵县机砖厂为邻,西挨沙湾大队,隔岸为太常公社磨盘山。对岸下游不远处就是窑头船厂。
    茶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山坡上建场初期大会战开出的茶梯,大部分只是栽种了茶树幼苗,可采摘茶园面积不大。由于没有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缺乏多种经营手段,茶场自我生存的能力严重不足。过去,常驻职工不足10人,尚可勉力为之,自给自足。在我们去之前,1975年3月,首次接收安排湖南航空工业三线系统所属国营五二机械厂的知青42名、013医院知青3名、兰溪口转运站知青5名。一下子增加了50人,既给茶场输送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使日常生活的承载能力达到了极限。好在老知青们是在春季下放到茶场,赶上了春播的季节,通过开垦荒地养猪种菜,加上知青下乡第一年政府给予的补贴,勉强保证了吃的底线,没有出现断油、断菜的情况。然而,当他们已经没有了政府补贴,茶场承载能力并无向好变化的次年九月,我们这些新知青的再次到来,无疑使生活压力陡然增加。
    我们这批知青下放后不久,生活上的窘境逐渐显现。进入秋季,不仅一个月难以吃到荤菜,首先是食用油短缺,经常吃的是红锅菜——炒菜不放油。后来连蔬菜也吃不上了,炊事班无奈,只好买来大酱加水加盐,放一点干辣椒粉熬一锅汤下饭。那个年月没有什么储存手段,大酱隔不几天就生蛆,酱汤里常常漂着一层白花花的“肉芽”。对于我们这些还在长身体的小青年来说,缺油少菜带来的饥饿,不但让我们毫不畏惧,反而狼吞虎咽,戏称总算是吃到了肉。当然,有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知青,家长有时也会捎来一些炼好的猪油,大家就你一勺我一勺的舀在热乎乎的白米饭里一拌,香喷喷的开一次荤。那时,能吃上一碗这样的猪油拌米饭,那可是莫大的享受。
    由于知青宿舍还没建好,我们暂时挤住在一幢老旧的干打垒土屋里。四五十平的土屋里,摆放着十几张单人床。由于地方太小,许多单人床两两相挨。和我并排相挨着的是兰溪口转运站的同批下乡知青雷志纯,我们都管他叫“雷子”。雷子父母单位转运站没有子弟学校,他曾经在我们五二机械厂子弟学校寄读,与我们同班,一直很要好。这次下乡和我们在一起,自然是喜出望外,亲密无间。由于两床相挨,我们俩干脆把两顶蚊帐的开口朝向中间卷起来夹住,变成一顶大蚊帐,既显得宽敞透气,又便于在床上聊天,特别方便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练习口琴二重奏。
    许是肚里缺少油水,年纪轻轻的我们,白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夜里饿得难受,常常免不了一屋子人躺在床上聊美食,给自己和大家画着各种各样的饼。越饿越聊,越聊越饿。结果是嘴巴里口水流,肚子里咕咕叫。终于有一天,在吃上见过些世面的雷子躺在床上对我说:要不咱们“打平伙”(即现在时髦的AA制),去县城下趟馆子吧。我一听,当即表示赞成。可是没钱啊!下趟馆子得多少钱?接着两人开始盘算,去的话要点些什么菜。胸有成竹的雷子说:一盘卤肉必不可少,再点两个菜,还得配上一瓶酒、一盒烟。我们合计了一会儿,算来算去,至少得五元钱。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怎么办?没别的办法,为了这次解馋盛宴,两个人决定省两个月零花钱,挤出五元钱去实现这个“伟大目标”。
    我们下乡的时候,由于第一年没有收入,政府是提供口粮和每人每月两元钱补贴的。这两元钱按月领,主要用来购买牙膏、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大约在次年的一月份,我们终于攒足了钱,向茶场领导请了一天假,步行十余里赶到沅陵县城,在当时唯一的一家餐馆里坐下,雷子熟门熟路地点了一盘卤肉,还有两个什么别的菜记不得了,买了一瓶红薯酒一盒烟,两个人开始滋儿匝地韵起味来。
    好不容易实现了梦想,两个人吃的投入,喝得畅快,聊得开心,谁也没有注意店里进进出出的人。吃着吃着,突然,我的头上被人敲了一下。抬头一看,傻眼了,我的父亲站在身后正看着我们。原来父亲进县城办事,路过餐馆门口看见了我们。雷子在五二厂读书时经常去我家,与我的父母也都熟悉,此时一见,也颇觉尴尬。毕竟我们都还是十六七岁的孩子,虽然下乡离开了父母,走上了社会,喝酒抽烟还是有些心虚的。然而,父亲只是与我们交流了一下眼神,说了句:“你们接着吃吧”就转身离去。
    也许是第一次喝酒,也许是受了“惊吓”,不胜酒力的我们,饱餐一顿后,带着一丝醉意,以及剩下的半瓶酒半包烟和一些麻糖,踏上了返回茶场的路。走到老鸦西的山路上,碰巧遇上了一位雷子在什么学校读书时的宋老师,非要我们到他家做客,去吃一个什么亲戚的结婚喜酒。可能也是师命难违吧,盛情难却之下,我们又跟着宋老师过兰溪,到上竹坪去赶酒席。没想到好客的上竹坪乡亲把我们当贵客接待,三寸长、两指宽的大片腊肉不断往我们的碗里夹,让我们应接不暇,百般推辞不掉。其实,大山里的沅陵人好客是他们的本性,而那一天的宋老师与上竹坪的乡亲对我们绝不是简单的好客,他们也是借此机会在表达对我们这些他们看来尚未成人便离开父母到农村吃苦的“城里儿”的怜爱与特别照顾。可怜我们这些许久不见油腥肉味的肠胃受不了这一日的狂补,及至后来实在是难以下咽,不得不乘人不备,偷偷地把吃不下的一片片肥硕透明香喷喷的腊肉喂给桌下游走的狗儿。这会儿想来,真是暴殄天珍。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下馆子,也是第一次吃到沅陵农村的婚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实属不易,终身难忘。后来,茶场领导可能发现了雷子的特长,把对美食颇有研究的雷子,调到炊事班,又做了食堂保管员。再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从部队回来探亲,总会在雷子家吃到他新开发的美味佳肴。
                                          2018.6.16

沙发2018-6-17 10:25

全部评论 查看全部 倒序浏览

吃“肉芽”年代“打平伙”的难忘经历

2018-7-2 20:32查看4759回复3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吃“肉芽”年代“打平伙”的难忘经历

2018-7-3 21:22查看4759回复3

吃“肉芽”年代“打平伙”的难忘经历

2018-7-4 07:05查看4759回复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90472 second(s), 42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