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1948|回复: 9

浮光掠影美、加、墨(3)机场偶窥一美国家庭教儿片断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7-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浮光掠影美、加、墨(3)机场偶窥一美国家庭教儿片断
    5月13日,我们从夏威夷飞拉斯维加斯。在夏威夷机场候机时,偶然窥见一家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片断,也算长了些见识。
    我们过完机场的一切检查在登机口旁的候机位上坐下不久,六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坐到了我的斜对面。这六人明显是祖孙三代:一对年龄65岁上下的老夫妻,一对3、40岁的中青年夫妇,一个7、8岁的女孩和一个4、5岁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好动,一来就拖着他爸爸到窗口看飞机。他趴在落地窗宽大的窗台上,对时而升空、时而降落、时而滑过窗前跑道的飞机指指点点。他爸爸则靠在他身边,轻声细语地对他进行着解说,爱子之情淋漓尽致。那个女孩儿较为安静,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小学生读物。

手机拍印尼_070.jpg
机场(借用以前拍的图片,此机场为印尼巴厘岛机场)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男孩在候机室各处折腾了一个来小时后也累了,就坐回到自己姐姐旁边。过了一阵,我们将要乘坐的飞机从停机坪滑行到了我们的登机口。听到响声,看到巨大的飞机逼近窗口,小男孩又兴奋起来,他跳下椅子向窗口奔去。然而他跑了四、五步后就因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毯上——他从自己的座位上跳下来跑向窗口时不小心伴到了姐姐的脚尖。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小男孩失去平衡并摔倒,他的爷爷奶奶轻轻地“欧”了一声。我想小男孩的家长们大约不会对他的摔倒有什么表示,因为曾读过介绍美国教育的文章,说美国孩子摔跤后家长一般不会进行安慰,而是让他自己爬起来。然而这时候,我却见到了另外一幕:小男孩的妈妈见儿子摔倒发威了。只见她一脸怒容,眼睛严厉地盯着自己的女儿,说“Come,sit here!”(过来,坐到这里)。小女孩胆怯、顺从地从对面的座位上坐到了她妈妈的旁边。这位母亲大概不会打小女孩吧?因为她弟弟摔倒她并没有责任,她的脚只是正常地放在椅子前,是她弟弟伴到了她的脚尖。可是这位美国母亲的做法却让我感到意外,只见她伸出巴掌,照着小女孩的头啪啪地打了两掌。挨了打,小女孩轻声、委屈地哭了起来;与此同时,已坐回自己位子的小男孩也开始哭,好象自己真的摔痛了。其实在我看来,他根本没摔着。他失去平衡前的几步已调整了自己的身体姿态(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再则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摔了也不痛。
mmexport1495644013206_调整大小.jpg
美国内陆航班上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这位美国妈妈的做法完全错了。如果没有她的过度反应,小男孩爬起来后会继续去看飞机,小女孩则是继续看她的书,一切都会很和谐。当然在这个事情中,我感觉那对美国爷爷奶奶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们对这整个过程冷眼旁观、一言未发。
    两个孩子的爸爸这时从其他地方回到了座位旁,见孩子哭就问怎么回事。我听到他老婆对他说:她让弟弟摔了跤。男人听后也没作任何表示。两个孩子的哭泣也停了下来。
    开始登机了,这一家人先于我们登机。我登机后看到他们一家坐在前面票价较贵的商务仓。
    从这件事,我感觉世界各地的人都差不多。在教育孩子上,有人做法理性,有人做法不太理性。美国也是如此。

mmexport1498000439722.jpg
在拉斯维加斯机场取行李。图中两个孩子即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旁边穿格子短衬衫者是他们的父亲。

发表于 2017-8-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8-3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例吧,个例不能取代普遍现象。就象一块试验田,以点代面,也是最少取五个点。所以不认同哥巴的总结。
 楼主| 发表于 2017-8-4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山河 发表于 2017-8-3 13:01
个例吧,个例不能取代普遍现象。就象一块试验田,以点代面,也是最少取五个点。所以不认同哥巴的总结。

      当然是个例,但我想也决不是小概率事件,不然怎么这样巧第一次到米国就让我碰上了?
     以前也读过几篇关于米国人教育孩子的文章,都是讲他们的教育方法好。其实我想,当年中国能到米国的不是一般的人,接触到的米国人估计也都是较高层次的人。写那些文章的应当都是在大学、研究机构留学、工作的知识界人士。在米国的普罗大众,我想多半也是形形色色。
    以前也读过几篇讲欧美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文章。但我去年在伦敦,却亲眼见到英国一群群的行人闯红灯(当然是恰好没汽车路过时,闯红灯的有白人也有黑人),我还亲自经历了汽车闯红灯,把我也括了一下,吓了我一大跳的事。我在伦敦下榻的旅馆离海德公园只几十米,我天天早上去公园逛逛。那天我逛完公园回旅馆,过公园外的马路时,见车道上是红灯,行人过马路的指示灯是绿灯(与中国一样,也是人快步过马路的图像),于是我毫无顾忌地准备过马路,当我跨出第一步时,一辆皮卡“呼”的一声从我身旁开了过去,还括到了我的手臂和衣服。我往车内一看,一个四十左右的白人司机也有些惊恐地对我笑了一下,但车没减速,走了。
   
发表于 2017-8-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例吧,个例不能取代普遍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04497 second(s), 80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