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647|回复: 0

[岁月如歌] 转章绍君先生诗两首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9-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白云 于 2017-9-3 21:57 编辑

                        藕 池 吟

                   作者:章绍君

                故乡有水藕池名,
                我家更与藕池邻。
                门前碧野宅后水,
                岁月无言也无痕。
                不知藕池何处始,
                不知藕池何处终。
                但见盈盈流不尽,
                水中悠悠浸白云。
                波上群鸥浮点点,
                矶头砧石捣声声。
                一河横写州县界,
                两岸对弈稻花村。
                万顷灌乃得其泽,
                万家饮未减其容。
                农家依堤筑庐住,
                世代耕耘藕池滨。
                半蓑烟雨不觉苦,
                几堵苇壁不知贫。
                我生长忆藕池事,
                我生好为藕池吟。
                呼童击水几回渡,
                布阵沙滩戏鏖兵。
                春朝打草镰如月,
                秋夜咬笔灯若萤。
                竹床夏扇满堤汗,
                木屐冬碎遍地冰。
                祖拭老眼纺白发,
                纳鞋补服母运针。
                父间渔猎筹学费,
                争饭弟妹看长成。
                乡邻乡音话乡土,
                桨声鸡声时相闻。
                我生长爱藕池水,
                我生幸作藕池人。
                藕池红菱定性格,
                藕池芙蓉比聪明。
                少年不管天地阔,
                壮怀浩荡孕乾坤。
                欲溯藕池破江海,
                掀天揭地慰平生。
                忽失年华恍一梦,
                伤鳞折翼坠红尘。
                早岁安知世路险,
                壮年始惧江湖深。
                应悔高昂疑可笑,
                复趋平和转低沉。
                万里云天空在望,
                 一身毛羽任凋零。
                眼前又掠淡淡水,
                梦中复见波粼粼。
                思归藕池不可得,
                消磨孤独闭愁城。
                一曲湉湉藕池水,
                百年汩汩藕池情。
                为君歌罢藕池曲,
                好凭杯酒长精神。
王锐评点:

这是对藕池河的浅唱低吟,一唱三叹,字斟词酌,委婉曲折,对生“我养“我”的这条河流进行了无与伦比的歌颂、寄予了深深的思念、充满了无尽的热爱。诗文伊始,用了数个诗节,在反复抒写藕池河的“外貌”,以及与“我”老家的关联:藕池河,于“我”而言,有许多未知,比如,它从哪里来,它到哪里去;它有歇息的时候吗,它有枯竭的时候否?其实“我”也不一定要知道得太多,只看到它在始终如一的流淌就行。它是那样的清澈,水中的白云朵朵,鸥鸟的亭亭玉立,少妇的捣衣声声。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界,河的两岸就是不同的两个县了。尽管地域有别,但都受益于这条河的灌溉和滋养,那绿油油的禾苗、那金灿灿的油菜花便是明证。岳麓书院有幅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也有俗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有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的,无论高山、大海还是大地,其包容性都是极强的。但是,这里作者要歌咏的却是,家乡的藕池河,就是“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生存之源,“灌乃得其泽,饮未减其容”。为什么说长江、黄河是央央中华的母亲河,我想,道理就在于此。这是铺垫。


作者接着把笔向内转,写河流与“我们”的关联,“我们”世世代代都居住于此,都感受着河流的恩惠,因为有了藕池河的赐予,农人们从来不觉得苦,童年的“我们”更是在河流中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我们”的春夏秋冬都和这条河流息息相关,甚至四季的变幻也和这条河流难以分开。这条河流见证了多少家庭的和睦甜蜜,见证了多少农人的辛苦劳作;见证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刻苦努力,也见证了多少乡里乡亲的和谐相处。这是过渡。


作者的笔继续向内转,需要借助藕池河,转到一个人的内心,从这里起笔,开始抒写藕池河对“我”的影响,“藕池红菱定性格,藕池芙蓉比聪明”。山峰隐喻着直插云霄,海洋隐喻着胸怀宽广,而河流因其通江达海,与海洋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少年的“我”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其实在短短的一首诗里,作者写了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写了一个人的快乐与忧伤。认真思索,作者甚至在这首诗里条分缕析,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多重角度,来写一条河流对一个人性格养成的影响。


河流无声无息地流淌着,依旧默默地滋养着生活劳作在它周围的男男女女们。




                            五律·家


                       作者:章绍君

                       小河逐浪花,
                       河岸有儿家。
                       晨读船收网,
                       夜攻车纺纱。
                       竹荫眠犬豖,
                       年好打桑麻。
                       最使长相忆,
                       满园夏日瓜。      

王锐评点:有家的感觉真好。“我”在用诗的语言对家进行深情的描绘。“我”的家在河边,少年的的“我”晨起早读,总见到有早起的乡亲乘着晨曦初露开始收起暗藏水下的渔网,鱼多鱼少不论,关键是不要让自己闲下来,白天有白天的农活,夜晚也有夜晚的收成;到了晚上点灯夜读,又有母亲忙碌了一天后,开始坐在纺织机前,就着微弱的灯光纺起了纱,这些纱织品,今后就是子女的丝丝温暖。竹荫底下,家畜正在没心没肺的酣眠;时至夏天,满园缔结的是各种各样的瓜果。
一个人走得再远,对家的记忆依然是最美好的记忆。
家在远方,家在心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70039 second(s), 20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