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425|回复: 11

莫让文学成了信息时代的古典之殇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7-11-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3458首诗”“25万字”“2041次出现山”“1732次出现我”……贝联珠贯的数字与分析成为了清华附小以苏轼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中让人眼前一亮的现象。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产出的这份关于苏轼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近日的朋友圈中获取了极高的点击量,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在惊叹之余,却也让人不禁思考,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成功是否真的可以和了解苏轼、了解文学画上等号?

  在信息时代下,大数据蔓延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许多公司都在用大数据悄悄地观察与分析着我们的生活记录,通过数据定向投放广告,通过数据分析来举办各种促销活动,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得出最优的物流线路……这些科技应用一次次地让人们感叹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质的改变。如今,金融投资、计算机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都强调着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科革新,可见信息时代下大数据已经渗透进了每个学科领域。而此次,文学这个值得深入探讨推敲的学科,竟也被“成功”地套入了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公式”,得出了“所求的解”,不禁让人再次惊叹大数据的力量之大。

  然而,文学是否真的可以如此地被量化?如此量化得出的解,是否真正完成了我们对于文学的探究?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文学的意义在何?在于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性价值。周国平有言:“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文学的意义不是正在于此么?文学的无用之用,正是文学之于人的最大意义所在。苏轼云:“我一生之乐,在于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也。”小学生读苏轼之诗,了解苏轼的人生,便是为了体验苏轼之乐,理解苏轼的情怀,感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意气风发的年少,体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离殇,欣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无也无晴”的洒脱……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受到诗和远方的情怀。而非将卷帙浩繁的诗篇打包丢进数据分析软件,让计算机冷冰冰地检索所有文字,最终生成图表,得出结论。研究文学在大数据工具的“帮助”下,被简化成解数学题,何来情怀与熏陶?文学的意义又何处寻觅?

  诚然,对于苏轼的遣词造句,对于苏轼的成就,大数据分析固有其意义所在,量化分析固然能大大提升速度,提高精准性。文学研究,套入“大数据公式”得出的解是对的,是精准的。但是文学研究,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沉浸到文学作品中,一次次忘我的那些时段,我们感知不到时间,我们感知不到除了文学以外的其他事物,唯有那灵魂与灵魂的交融。如此研究之过程,岂是其他工具所能取代?如此之情怀,岂是冰冷的数字所能给予?况且,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其跳过细细品读文学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的工具快速得出漂亮精准的结论,从而沉浸在小小年纪便能成功取得结论的成就感之中,获得网络媒体“不愧是别人家的孩子”的褒奖,如此的赞美,对于小学生来说究竟是培养还是误导?如此忽略过程而重视结果的教育,又何尝能称得上是正确成功的教育?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霾,空气中老有油乎乎的腻感,即使你捂起耳朵,也挡不住车流的喇叭,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信息时代下,人类的生活也建立起了一座座无形的高楼大厦,生活的旷野远山早已被信息的水泥森林取而代之,数据的车流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越来越拥挤。我们应该警醒,莫让文学,也成了信息时代的又一个古典之殇。

  文/王乐宾(中国人民大学)


发表于 2017-11-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发表于 2017-11-1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1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观点比较新颖,大数据是大背景,但不等于所有的工作都必须通过数据分析完成,论述了大数据和古代文学的相关特质,合理地提出了二者之间潜在的矛盾之处,有理有据。9.5分
发表于 2017-11-1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论述严谨有力,语言优美,从大数据时代看文学的“无用之用”,探讨文学的真正意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辨能力。9.5分
发表于 2017-11-1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较于众多评论对小学生运用大数据对苏轼研究的质疑,本文另辟蹊径,从大数据研究探讨文学的意义,观点新鲜,层次清晰,议论过程中的质疑强化了论理深度,文笔不错,积极而有说服力。9分
发表于 2017-11-1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避开对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分析古诗词的一般评论,分析了文学的”无用之用“,角度新颖,语言优美。9.5分
发表于 2017-11-2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2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07126 second(s), 84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