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890|回复: 11

正面报道要适度,莫让道德“高处寒”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8-1-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一架载着病重战士的飞机上,九名乘客自愿改签,并称“一分钱补偿都不要,爱心不能用金钱衡量”。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狠狠刷了一波屏。

  事情是这样的,11月21日,一名解放军战士突发急病,紧急乘飞机从阿克苏转送到乌鲁木齐。由于安装担架需要9个座位,需要其他乘客改签。12月25日,军报长篇报道了此事,随后被各大新闻媒体编辑成消息并转载。

  乘客勇献爱心,救助解放军战士,这件事充满了正能量,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应该大力宣扬。然而,随后的媒介传播上,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将重点单一落在了乘客无偿自愿改签上,这种做法并不恰当。

  我十分理解各个新闻媒体塑造社会风尚的用心,的确,在一个逾越底线显得十分稀松平常的时代,我们无比渴求这样的正面报道来重塑、来整饬、来引领。问题在于,乘客无偿自愿改签这个细节不应该被无限单一放大,推至高点,从而忽略其他细节事实的报道。

  整个事件,可以突出的地方很多,比如军方和地方如何密切配合、医生如何争分夺秒地抢救。可是到了微博上、门户网站里、新闻APP中,所有媒体都仅仅重点突出了乘客“一分补偿都不要”,更多的事实细节隐匿于这一义举之下,更多的闪光点消逝于众口一致之中。

  另外,我们不能认为有偿义举就不是义举,接受一定的酬劳或补偿,并不能抹杀义举的道德本质。乘客放弃自己的座位,帮助解放军战士度过生死难关,其实理应得到航空公司的补偿,这是乘客法定的权利,并不涉及任何道德色彩。商业是商业,道德是道德,从来都是两码事。

  吊诡的是,到了舆论场上,此番宣传的价值观潜意识地被放大成:做好事应该不留名,应该不计成本。仿佛乘客拿了钱,让座行为就变得不纯粹、不高尚了。如果以后有类似事件发生,前有珠玉,后来的人如果要求补偿,就似乎十分不合理。

  再者,媒体过分宣扬义举,过度拔高道德,只会变相提高道德门槛,从而大部分人不愿意行善举、做好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替一位奴隶赎身,按照鲁国法律,子贡此举应得到政府奖赏,他却拒绝了,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孔子评价说:“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道德不应该被过分拔高到不食烟火的地步,反而应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否则,执行道德成本过高,谁愿意去干?但是同样地,一个社会既有平均道德水平,也应有更高的道德和价值追求,乘客的爱心义举无疑是后者,我们敬佩这样的举动。问题的症结在于,乘客之举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并不是每一位公民的应然之举,极值也不能代表平均水平。然而经由各大新闻媒体的如此宣传,非常容易将个体行为异化为集体准则,更高的道德和价值追求扭曲成一般平均水平。

  总而言之,新闻宣传工作有很高的专业门槛和技术含量,需要提高表达技巧和知识水准,要少贴标签,少过分拔高,少道德绑架,不能超越人性。我们既要知道响鼓重锤,也要懂得点到为止;既要知道大雨倾盆,也要知道润物无声;既要知道理直气壮,也要懂得刚柔相济。

  文/段晨(广西大学)


发表于 2018-1-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发表于 2018-1-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个例延及宣传报道中的偏颇,问题尖锐,思考深入。但对其中的原因,以及如何“适度”,或可有进一步的梳理。8.2分

发表于 2018-1-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12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1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3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3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91661 second(s), 79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