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591|回复: 0

[寻景记] 益阳大码头寻旧探古游记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8-2-28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益阳大码头寻旧探古游记

/  林永涛




妻子的外公家在益阳市区的大码头。自从与其携手以来,数十年就听其念叨大码头“蔑赫地房子”、屋后的几口池塘和卖馄饨的外公。当然,她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那物质匮乏年代难得被犒劳的一碗飘香的带着油腥的外公的馄饨。每每回忆起小时去过的益阳,似乎只有那碗馄饨曾经是她去外公家的诱惑,带给她甜甜的记忆与快乐的回味,其余,皆充满了莫名的“恐怖”。
这几年,许是年纪大了些的缘故,亦或厌倦了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妻子也开始追求些古建遗风、老村旧韵,忽然就感叹起外公家居住的“蔑赫地”老屋来,不时同她的母亲唠起老屋,说老屋里黑漆漆的有多吓人。谈起变化发展的益阳,就幻想那个当年最为繁华热闹的大码头,是“早拆了”,还是“冒拆”。两人一直筹划着抽时间返回大码头那片久违的土地,再看看那些从里面看去光线暗淡、高深莫测的有些瘆人的老屋。
正月初七,我开车,载着妻子和岳母,从株洲出发开始酝酿已久的远行。由于大雾,高速封闭。我们走走停停约三小时才到益阳。在益阳大道旁“欢迎你回家”的巨幅广告牌下,我们与妻子的舅妈及表弟终于见面了。亲情的牵连与共同的经历,很快把话题引向过去的岁月和大码头的老屋。外公居住的老屋被拆已是毋庸置疑的了。虽然有些伤感,但表弟刘毅用手机播放的一段大码头明清古巷的视频却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惊喜。原来大家过去只钟情于老屋带来的个人印记,却忽略了古巷撑起大码头历史重镇的光华!
益阳大码头从广义上讲是指大码头地区,狭义上仅指临河码头。缘起自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开始了以水运为主的较大规模的物流。那时,资江中上游的两岸有着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煤炭、矿石、木材、兽皮药材等下游十分需要的商品。大概还是明朝永乐年间,洞庭湖上游的长江南岸决堤,在洞庭湖的西边冲开三个口子,长江水自西洞庭、南洞庭,再东洞庭复入长江归大海。而资江的下游正是南洞庭,被冲成河湖港汊,百孔千疮,于是,原本顺流入南洞庭,东洞庭,下长江的资水,也就在一片河湖港汊中找不到主航道了。资江上游邵阳、新化和安化的船工不熟水道,大船不能行,小船又不合算,自然矿产资源难以直航运出。面对巨大商机,几个分别姓崔、蔡、熊、向的有现代观念的益阳人,便在益阳的千家洲、青龙洲与萝卜洲分别办下三个收购点和加工厂,专收上游运来的那些煤炭,矿石、木材和药材等,然后加工成更大的毛板船(一种不经刨光油漆的白坯船,卸货后,船拆开就是上等木材)往下游运货。就是这种生产加工法,几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货也越运越多,大的毛板船已超过200吨位。那时,这种满载而下的毛板船运到湖北汉口,看得汉口人目瞪口呆,赞不绝口:“这就是大码头的大船到了!”
从此,“大码头”便正式成了益阳的地名。
又说,大码头原是一条窄巷临河小码头。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益阳县长王秉丞发起修街,拓宽窄巷,将城内城墙上的麻石拆来,修起一处规模特大的码头,大码头一名由此产生。大码头刚建成,益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至益阳光复后才成为益阳港口水运中心。码头是益阳客运的中心站,有客轮通往长沙、南县、桃江、茈湖口。以港口兴市,大码头岸上的街市曾经繁华一时。街市上有益阳最大的百货、南货、国药、旅店。特别是解放后,大码头地区成为益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大码头的经济十分活跃,俗云“大码头的钱有一腰深”。
在大码头上下,上有韩家、大石、小石、向家码头,下有皇庄河(俗称黄洲河)等船、排码头。各个码头上船、排拥泊、风樯如林,搬运号子响彻资江水面。就大码头及邻近码头而言,无论是船、排数量、水运能力及货物吞吐量,在湖南省可称一大港口,仅次于长沙、岳阳港。
随着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益阳资江大桥先后建成,大码头冷落下来,码头遂呈萧条状态。
第二天午饭后,我们驾车过资江一桥,沿五一西路至大码头古道街口停车。不远处即是外公被拆老屋的旧址,碎砖烂瓦铺地,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顺沿池路向西过妻子小时候“摸螺蛳陷进泥巴里的”那眼旧貌新颜的池塘,表弟带我们走进群众街社区居委会旁不起眼的小巷。不一会,视野豁然开朗。房后一大片新辟出的平地,周围环绕着人去楼空的老屋旧房,残垣断壁。尤其是西南方向那一长溜的斑驳陆离的黄灰砖墙,格外引人注目。放眼望去,古朴沧桑,仿佛书写了无尽的历史故事,吸引你情不自禁的走近前去翻阅、品尝。
伴着惊喜,我们快走两步来到一块做工考究的伫立的牌匾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块指路牌,箭指“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灯笼馆巷”三条“明清古巷”。掏出放在兜中的手机,打开相机模式,迫不及待的我们,沿着路牌旁的魏公庙巷,踏上已被千万双脚磨得光滑无棱的麻石路,在一米多宽的饱受风霜雨露洗礼的古砖墙中穿行,欣赏着独具特色的拱形巷,抚摸刻满岁月留痕的方砖,凝视那远离了喧嚣繁华依然静静独处的绿苔和傲立墙头的老藤枯枝,任思绪畅想,仿佛能听见纤夫艄公的号子响彻天际,修船扎排的、打渔晒网的、扛货卸担的人哄如潮……
出魏公庙巷便是益阳老街,旁边就是魏公庙。从关闭的铁栅栏门伸手推开庙门往里看,五六进深的庙内两旁,随意放置着落满灰尘的各种各样、或坐或立的各路佛神塑像。朽烂霉变的屋顶和四壁让你时刻担心庙堂的安危。在庙堂最深处,隐约可见人影晃动,依稀传来轻微的诵经声,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怖。门前的老街尽管已随逝去的年华变得苍老沉寂,不少建筑倒塌毁坏,昔日商铺林立、繁华市井的规模还在,至今尚有将军庙、钱福大米行及妻家外公馄饨店等旧址。沿街向西,依次为玉陵坡巷和灯笼坡巷。它们的构造和走向与魏公庙巷大致相同,得名却各有不同。
玉陵坡巷以人物传说命名,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长沙府的益阳地域。行至益阳古驿道旁的三角坪,御马嘶鸣着要饮水。于是,乾隆皇帝把马拴在一根柳树桩上,四处寻找水源。但见不远的草坡上站着一名貌美少女,上前打听,知其名叫玉祾,其父为地方官员。玉祾知书达理,见对方气度不凡,言语亲切,便答应马前引路。走过草坡,穿过一条羊肠小道,最终抵达资江边。乘御马饮水之际,两人畅聊了一番。后来,此事被人知晓,为纪念皇帝到此一游,当地人遂将拴马地取名“御马桩”,之后演变成了“玉马桩”。而皇帝当年走过的小路在建成一条小巷后,便以玉祾小姐的芳名命名,因旧时有缓坡,故取名“玉祾坡巷”,人们习惯写成“玉陵坡巷”。而灯笼馆巷的得名,则是因为明清时候,巷子两旁居住着一些从事纸扎灯笼和制作灯笼蜡烛的传统手工业者,临街还有一间出售灯笼的店铺。故而在巷子两旁筑起高墙形成小巷后,人们就把这条巷子命名为灯笼馆巷。




游离于历史与传说,我们漫步在大码头古巷、老街、江岸,沐浴初春的暖阳,享受江风拂面,欣赏明清古韵,感叹岁月变迁……。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的停住自己的脚步,结束大码头的寻旧探古之行,带着脑海里飘荡的船工号子、古镇古巷的古风古韵和对先人的思念,驾车离去。




                              2018.2.28

来自群组: 艺文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71573 second(s), 20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