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198|回复: 8

株洲境内最古老的地名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8-5-8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株洲境内最古老的地名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於郢矣。”

“雠(chou)”这个“楚之粟”之地,是株洲境内最早见于史策的地名。

“雠”跟“犨”字相通。犨,指牛喘息的声音,其发音与“茶”字一音之转。茶陵,向来被认为是炎帝陵墓所在地,而传说中的炎帝是“牛首人身”,所以此处以“牛”命名的依据就是炎帝之所葬。“茶陵”其实应该是“犨陵”,可能是犨字比较复杂难写,加之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忘记了此地地名的来历,就讹化为常见的易写的茶字了。“雠陵--茶陵”一音之转,所以,“茶陵”其实跟“茶乡”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跟炎帝有关。
百度百科词条“茶陵县”介绍,因南宋时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誉,证明茶陵与牛有密切的联系,就是一个“牛城”,只是依托在南宋时的县令身上可能是找错对象了。至今茶陵县西北部洣水旁有一座“牛山”,也许最先开始时的县城遗址在这里?另外,“犨”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突出”,按照这个意思可以理解为“罗霄山脉突出的部分或山脊突入(洣)水的部分”,而茶陵县正处于罗霄山脉突出部位,所以就被命名为“犨”了,今茶陵已发掘了较大型楚墓,敬请考古工作者注意,此楚墓是“雠”县官员之墓。

发表于 2018-5-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shepherd 于 2018-5-9 21:27 编辑

谢谢版竹加精!!!不将完整版的文章贴出来都不好意思。这是本人花了大量的时间查资料查地图得出的结论,写就的《楚南四邑今何在》一文已投湖南日报,能不能发出来不知道。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shepherd 于 2018-5-9 21:45 编辑

楚南四邑今何在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於郢矣。”

这是越王无彊与齐国使者之间就伐齐还是攻楚对话的一部分。由于史料的缺失,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找不到对话中所说的“雠和竟泽陵”在哪里,笔者经过多方考证,确定了其具体地址,给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参考。竟泽陵是今湖南郴州(湘江流域的耒水),雠为今湖南茶陵县(湘江流域的洣水),古城遗址的具体地点待考。长沙不用说了,其名现在还在使用,庞,大家基本公认为是今衡阳,具体地点可能在今茶山坳湘江边的古城村。


竟泽陵是楚国出产木材的地方,而“郴”字就是“林邑,林中之城”,正好说明其地有很多树木。《山海经 海内南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泛林三百里,在东”。此段记载说明在苍梧山(今阳明山。九嶷山被郭璞误认作苍梧山)的东面曾有很大的一片原始森林,自然可以充任“楚之材”地。具体的地点以今资兴市耒水旁的旧市镇后迁黄草镇最为可能。据《水经注》关于耒水的描述,今黄草镇就是当时的晋宁县所在地(当年的清溪江已改为现在的浙江),其附近的“金腊村”可能就是竟泽陵名称的孑遗。“金腊”来自于“金或晋濑”,而“濑、泽”两字其义相近,可能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由“竟泽”变成了“竟濑”,再转而为“金腊”。因为竟泽陵没有多久就被大山外的郴县所取代,在群山环绕之中要保持住原名非常不易。正因为此处曾经设过县邑,后来汉朝时才会在此设立汉宁县,旋即改为晋宁县。今资兴市旧市镇已经发现的春秋战国墓葬达一百多座,证明这里的确曾经是行政管理中心,不然在群山环抱的此处不会有如此多的墓葬群。由于大山环绕的不方便之处,可能于楚悼王时期南并百越后迁县邑于今郴州,并改名为“郴”来形象地表达“楚之材”之地,属苍梧郡。


“雠”跟“犨”字相通。犨,指牛喘息的声音,其发音与“茶”字一音之转。茶陵,向来被认为是炎帝陵墓所在地,而传说中的炎帝是“牛首人身”,所以此处以“牛”命名的依据就是炎帝之所葬。“茶陵”其实应该是“犨陵”,可能是犨字比较复杂难写,加之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忘记了此地地名的来历,就讹化为常见的易写的茶字了。百度百科词条“茶陵县”介绍,因南宋时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誉,证明茶陵与牛有密切的联系,就是一个“牛城”,只是依托在南宋时的县令身上可能是找错对象了。至今茶陵县西北部洣水旁有一座“牛山”,也许最先开始时的县城遗址在这里?另外,“犨”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突出”,按照这个意思可以理解为“罗霄山脉突出的部分或山脊突入(洣)水的部分”,而茶陵县正处于罗霄山脉突出部位,所以就被命名为“犨”了,今茶陵已发掘了较大型楚墓。既然通过切断无假关就可得此四邑,所以此四邑必在一起,那些将雠和竟泽陵指认为湖南之外的地方的观点毫无疑问都是错误的。


无假关在今江西修水县和湖南平江县之间,具体地点为平江县加义镇,今在其西面安定镇发掘了较大型楚墓。从地图上看,此处处于汨罗江的一个大湾处,两岸则是山脉,正扼住了江西经修水汨罗江通往湖南的交通要道,可谓是易守难攻,楚国当时在此设关的确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无假”两字中“无”字本身就是语气词,“无假关”就是“假关”。“假关”也可以称作“假隘(可念义音)”或“假邑”,再由“假邑”转化为“加义或嘉义”(此处镇名叫加义,寺庙叫嘉义正法禅寺)。此处附近还有地名“义口”,应是“隘口或邑口”之转,还有一个令人颇觉奇怪的地名叫“姜年村”,会不会是“彊怜”?不得而知。如果“姜年”就是“彊怜”的话,则无彊当年偷袭无假关必是死在此处了。如此而言,今天的加义就是当年的无假关。越国要想侵占楚国的此四邑,可沿修水西进,再沿汨罗江西进达到湘江岸边就完全切断了此四邑与楚国的联系,此处是修水与汨罗江之间陆路路程最短处,所以无假之关必在此处。此时楚国才仅仅占领湘江沿线,远没有开发整个湖南,所以还没有楚黔中、洞庭和苍梧三郡(湖南称“三湘”就因为其地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楚国有此三郡要到楚悼王启用吴起之后了。


从湖南方言分布状况来看,今岳阳到衡阳竟然是属于“新湘语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应该是这样形成的:楚国南佂百越应该是楚成王时期开始的,最先是从岳阳沿湘江南行的,武力征伐时是以“占地”为目的的,所以将土著居民都赶跑了。后来吴起南平百越时以招抚为主,被赶跑的土著有部分又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并与楚国占领者相互融合,于是产生了“新湘语”,也就是说,“新湘语区”就是楚国最早开发的湖南境内之地。不过,这个新湘语区当时还包括雠和竟泽陵,即茶陵县和郴州。茶陵县和郴州的方言现在主要是赣方言,是由于后来西汉时隆虑侯周灶收复被南越王赵佗侵占的长沙国土地时所造成的。


发表于 2018-5-10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shepherd 发表于 2018-5-9 21:26
楚南四邑今何在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 ...


茶陵秩塘镇出土了战国时期贵族墓葬。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海汽修 发表于 2018-5-10 09:10
茶陵秩塘镇出土了战国时期贵族墓葬。

是的,我在确定这四邑及无假关的具体地址之前,特地查了各地战国楚墓的出土情况,因为这是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发表于 2018-5-1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5-16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64627 second(s), 65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