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037|回复: 17

[岁月如歌] [时光陈列馆] 别了,故乡那一缕缕升腾的炊烟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8-6-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了,故乡那一缕缕升腾的炊烟

文 / 刘长青


    故乡的炊烟,那是儿时难以忘却的记忆。

    天刚微亮,家家户户便开始做早饭了,有烧秸秆的、有烧树叶的、还有的烧从大树上砍下来的枝枝桠桠,只要是能烧的全都用来烧火做饭了。刚才还在屋顶上叽叽喳喳喜笑打闹的各种鸟儿不得不远走高飞,暂时飞离了农家的那一幢幢小屋。

    慢慢升腾的炊烟汇聚在故乡那条深长的沟壑上空,久久不愿离去,在潮湿的空气和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了似雾非雾的一大团灰蒙蒙的雾云。

    这一大块“人造”雾云,天气好的时候,一小时左右就散了,如果天气不好或是冬天,它会呆很长时间,整个山村一上午都弥漫着各种柴火和饭菜的混香,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家乡味道。

QQ截图20180611212437.png


   “锅里有煮的,灶里有烧的”。这是故乡人若干年来追求的终极目标,后来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男女青年择偶的先决条件。

    为了“灶里有烧的”,村里人的厨房都修建得很宽敞,柴灶的后面特意留着一个特大的柴旮旯,以便堆放各种树叶、农作物秸秆等“毛毛柴”。平时做饭都烧“毛毛柴”,树枝、木棒等硬柴便堆放在房前屋后的屋檐下,待到逢年过节或做生拜年时才拿出来烧。硬柴火旺,意味着红红火火;硬柴不易熄火,尤其是大年初一,四川人大清早煮汤圆,一旦熄火或者火不旺,就犯了大忌,让人心情极不爽快。

    在缺柴烧的那些年,村里人只要是能烧的都拿回家储存起来,一度时期,村里那些大树小树的地面上经常被清理得一尘不染,几乎看不到一片树叶;宽大的竹林里也被村民们清扫得干干净净,掉落的竹叶全部悄无声息的被背回到各家的柴旮旯。

    为了“灶里有烧的”,那些年政府的有关部门还在农村大力推行过“省柴灶”。相关部门派出修建“省柴灶”的技术员在乡村免费为村民家修建“省柴灶”,我曾经专门去农民家看过修建的“省柴灶”,它与原始的柴灶相比,一是灶肚小了很多,二是集中了柴禾燃烧后的热量,村民在煮同等饭量的前提下,确实能节省一些柴火,但需要大火时却有些跟不趟。技术员前脚走,村民们后脚就将省柴灶撤了,又做回了原来的“老虎灶”。

    为了“灶里有烧的”,各家各户的大妈们练就了一手“挽柴”的好手艺。所谓“挽柴”,就是用稻草或其它藤蔓之类的将树枝、木棍之类的硬柴,根据自家灶肚的大小缠绕成一把一把的柴禾,以便横竖放在灶肚里燃烧。大妈们说,柴禾不能缠得太紧,太紧喻意手头紧(经济不宽裕),太松又不耐燃。柴禾挽得好孬,一度时期成为了农村人衡量这家人能干与否和经济条件好坏的基本标准。我曾经做过比较,那些屋檐下有堆积如山的捆柴、且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家庭,确实比没有柴禾的家庭富裕得多。

    为了“灶里有烧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带着十来岁的弟弟凭着两根钢钎、一把二锤,用了二十天时间在我家的院子里打出了一个近三十立方米的沼气池。修沼气池的师傅见状无限感慨:两个身子骨如此单薄的小孩竟然打出了这么大的沼气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沼气池很快产气了,我当兵离开家的时候,生产队为我送行,晚上的照明就用上了沼气灯......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踏上故乡那片土地寻找儿时的炊烟时,村里那一缕缕慢慢升腾的炊烟却永远不见了踪影。家乡正在修建全国第二大规模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近年来,政府和企业联手为偏僻的乡村安装上了天然气,村民煮饭用电饭煲,炒菜用天然气;漫山遍野的树林里,树叶铺盖了一层又一层,人踩在上面发出“嚓呀嚓”的巨大声响;农作物秸杆被粉碎抛回到了大田,家家户户盖起的两层或三层的楼房里再也没有了堆柴的旮旯......


已有 2 人评分红网币 魅力 收起 理由
华山村夫 + 10 楼主有才,非常精彩的原创内容
若云 + 30 + 3 楼主有才,非常精彩的原创内容

总评分: 红网币 + 40  魅力 +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6-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炊烟,那是儿时难以忘却的记忆。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发表于 2018-6-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刚微亮,家家户户便开始做早饭了,有烧秸秆的、有烧树叶的、还有的烧从大树上砍下来的枝枝桠桠,只要是能烧的全都用来烧火做饭了。刚才还在屋顶上叽叽喳喳喜笑打闹的各种鸟儿不得不远走高飞,暂时飞离了农家的那一幢幢小屋。
发表于 2018-6-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升腾的炊烟汇聚在故乡那条深长的沟壑上空,久久不愿离去,在潮湿的空气和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了似雾非雾的一大团灰蒙蒙的雾云。
发表于 2018-6-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灶里有烧的”,那些年政府的有关部门还在农村大力推行过“省柴灶”。
发表于 2018-6-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灶里有烧的”,各家各户的大妈们练就了一手“挽柴”的好手艺。
发表于 2018-6-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云 发表于 2018-6-5 15:50
为了“灶里有烧的”,那些年政府的有关部门还在农村大力推行过“省柴灶”。

感谢版主推荐。曾经的过往总是难以忘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衷心的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美满。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光临,顺祝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云 发表于 2018-6-5 15:45
故乡的炊烟,那是儿时难以忘却的记忆。

故乡的记忆总是美好并令人向往
发表于 2018-6-12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小时候上山砍柴的记忆,一晃几十年
发表于 2018-6-1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小时候上山砍柴的记忆,一晃几十年
发表于 2018-6-1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堆积如山的捆柴,到两个小孩打出的沼气池,到政府和企业联手为偏僻的乡村安装上了天然气,村民煮饭用电饭煲,炒菜用天然气。山乡民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在作者笔下得到充分表达!
发表于 2018-6-16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炊烟,儿时最难忘的记忆。我也是山里的孩子,常常怀念那缭缭的炊烟!好文!赞!
发表于 2018-6-1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炊烟,儿时最难忘的记忆。我也是山里的孩子,常常怀念那缭缭的炊烟!好文!赞!
发表于 2018-6-1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故乡消失的炊烟,放映出时代的变迁和家乡的巨变,让人在怀念过去的同时,更感谢时代!
发表于 2018-6-2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描的手笔令人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09068 second(s), 57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