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897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所湘西大山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四个娃!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18-6-15 10: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课了!”6月5日上午9时,60岁的老师王树银站在教室外面,冲着正在滑梯上玩闹的4名学生喊了一嗓子。

几个娃娃立刻从滑梯上跳下,蹦跶着进了教室。

王树银所在的学校,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毛沟镇舍坪村毛坪村小。两个年级,4名学生,1位老师,是这个小学的全部配置。

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与鄂西山地交会地带,紧邻重庆市秀山县峨嵱镇,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看来,毛坪村小的条件并不算太差——教室窗明几净,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和游乐设施的操场,阅览室里绘本和图书也不少。唯一让人觉得“不对劲”的,是空空荡荡显得没有人气的校园。

毛坪村小是诸多村小的一个缩影。在湖南乃至全国的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山村小学生源连年减少,冷清的课堂让正常的教学氛围都难以维持,能够坚守的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交通不便、信息落后,又让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不愿来、留不住——在精准扶贫战役的决胜阶段,这些关涉到教育民生的“空心村小”该如何帮扶?



今年,老师王树银与他的四个学生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明年,从教四十多年的他就退休了。

留在村小的孩子
借不到算盘,当惯了“多面手”的王树银最终自己动手打造了个“简易版”,希望让教学更直观。

4个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好,王树银开始上课。这节是数学课,教学内容是“算盘”。

王树银本想找个算盘给孩子们演示一下,但问了很多人,都没有算盘。无奈之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试图让孩子们认识这种现实生活中已经很罕见的古老计算工具。

“谁能告诉我这是多少?”画出几颗不同位置的算珠,王树银提问。他想让孩子们通过算珠所在的位置,回答出其所表示的数字。

孩子们望着他,没人举手。

场面一度有些尴尬,王树银只好“点将”:“小林,你来答!”

“学生越少,书反而越难教。以前学生多的时候,上课提一个问题,下面举手抢答的学生一大片;如今提一个问题,下面非常冷清,经常大眼瞪小眼。”课间休息,望着操场上奔跑追逐的4个孩子,王树银有些无奈。

8岁的小林是王树银的孙子,王树银没有让他去毛沟镇上的中心小学就读,而是把他带在身边。另外3名学生阿成、薇薇、小似,都是因为家庭贫困留在了这里。

“在镇上读书的孩子,就算是寄宿,家长大多也会在附近租房陪读。孩子太小了,一个人走这么远的山路也不安全,镇里的小学又没有校车接送孩子。”保靖县委统战部驻舍坪村扶贫工作组干部尹珩表示,一个学期下来,房租水电伙食费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贫困家庭难以承受”。

同为扶贫干部的李诗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80后、90后的农民眼界、见识和追求与老一辈已迥然不同,除了自己要“走出去”,普遍做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村里经济条件许可的家庭,很多会把孩子送到镇上、县里甚至是州府吉首的学校就读”。孩子的母亲或者是爷爷奶奶,会在学校附近租一个小房子陪读。而阿成、薇薇、小似的家庭,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窘迫的经济让他们没有太多选择。

村民李树叶就是这样一位“陪读爷爷”。他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3个孙子都在毛沟镇读书,“一个读二年级,一个学前班,一个幼儿园。在镇上租房,一年要几千块,再加上水电、生活费就更多了。没办法啊!如果村里的学校能多几个老师,我们都还是想把孩子放在村里读。”

孩子大了,学校“小”了
从教41年的王树银,时常回想起22年前他刚到毛坪村小任教的情景。

当时为了提升,已经当了近20年民办教师的王树银又考到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深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毛坪村小任教。

“刚来那会儿条件苦啊!教室地面高低不平,操场也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年富力强的王树银干劲满满,教学、课改、活动……忙得团团转,“那时候学生多,十里八寨的孩子都来这读书,忙得有劲儿。”

王树银的办公室抽屉里藏着一大摞荣誉证书,它们见证了这位扎根乡村小学一辈子的教师的光荣与梦想。他的家离毛坪村小不到两公里,但就是这两公里,成了王树银一辈子跋涉的人生路。

校舍破旧不堪,王树银找到爱心人士捐资,建起了新校舍,如今校舍一侧的墙壁上留有一块黑底金字的石碑,上面刻着爱心人士和单位的名字;缺少文体活动设施,王树银又想办法为孩子们找来一副篮球架和一张乒乓球桌,甚至还有一个带滑梯的小型“淘气堡”;学校的课桌使用多年,王树银辗转联系上爱心团体,捐助了一批轻便牢固的新型课桌;为防止孩子们因贫失学,王树银又与长沙理工大学联系,帮扶了50多名贫困学生……

中午,孩子们会在阅览室里看书。这些书籍,丰富了他们小小的心灵。

学校的条件渐渐改善,学生却慢慢越来越少。“以前是一到六年级都有,现在只剩下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王树银说,因为从三年级开始,需要开设英语和电脑课程,“下面的教学设备和师资都跟不上。”

“缺少同学和朋友,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比较内向,也会导致课程改革难以推行。一个班就那么几个学生,连分组讨论的人都不够,学生很难积极起来。”王树银说。

到今年春季报名时,毛坪村小的学生数量达到有史以来最低值。

孙子小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王树银拉到这里读书的。剩下的3个学生中,6岁的阿成其实还只能上学前班,他的两个哥哥正在镇上读书,妹妹也在镇上读幼儿园,父母无暇照看他,便送到了这里;14岁的小似早已过了读小学的年纪,但因智力三级残疾,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出去读书,便也放在了村小,“有王老师看着,至少不会出事。”

多年后,4个孩子还会不会记得老师当年谆谆教导的模样?

“一个顶俩”的老师
虽然只有4名学生,但王树银所教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复式班——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内容都有;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劳动、自然……王树银坦言,他的能力有限,但还是竭尽所能,“希望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音乐室里,破旧的风琴是王树银刚来时配备的。偶尔,他会弹起《北京的金山上》《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北京天安门》,带着学生们一起唱;打得一手好乒乓球、“在县里比赛拿过奖”的他,还会教孩子们怎么正确握拍,发轻柔的球给他们接。但孩子们跳绳时,他完全不是对手。8岁女孩薇薇能一边跳一边往前走,王树银跟在她身后跳,每次他笨拙地踩到绳子,就会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除了教学,王树银还是孩子们的保安、保姆和厨师。以前,到学校要穿过一条小河,王树银每天留意天气预报,一到雨天就早早来到河边,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抱过河。如今虽然不用涉水过河,但雨天路滑,他还是放心不下,放学时会打电话让家长来接,家长来不了的,王树银会带着孩子们回家。

临近中午,王树银在食堂里开始给孩子们准备午餐。菜是王树银清早骑着摩托车去镇上买的,“天气热,一次也不敢买多。”

6月5日这天的食材有猪肉、鸡蛋、豆腐干、茭瓜和空心菜。煎炸烹煮一番后,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吃,王树银不时给他们夹一些荤菜,“他们正在长身体,营养要全面”。


小小的学校里,身兼多职的王树银一到中午就变身厨师,给孩子们做饭。

吃饱的孩子们陆续跑去厨房找水喝,厨房里装着一台反渗透饮水机,以前,孩子们喝自来水,很不卫生,王树银找到爱心人士,终于在3年前的“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们装上了这台饮水机。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王树银和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只有这一天,才有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学校,短暂地看望和陪伴他们。

“这是我在学校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等到暑假到来的时候,王树银就将退休,他希望上级能多派一些年轻的老师到毛坪村小,让这所荒草丛生的学校恢复热闹和生气,“教育是百年大计,没有教育代代贫困,不能耽误了娃娃”。望着校门外连绵的山坡,王树银有些怅然。

小似似乎并不知道,教了他7年、“比爸爸陪我的时间还多”的王老师即将离开。他和三个小伙伴一道,热切地期盼着暑假的到来。

天真烂漫的年纪,孩子们在由爱心机构捐赠的乒乓球台上玩耍,并热烈期盼暑假的到来。

声音>>
“空心村小”缺些啥
毛沟学区办公室主任龙怀坤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学区内像毛坪村小这样“一人一校”的村小共有12所,“学生最多的有四十几名,最少的就是毛坪这里。目前,毛坪村小比较缺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用的电脑”。

毛沟学区副校长向文荣告诉记者,毛沟学区是保靖县农村学生最多的学区,有95名在编教师,还有十多名由学区聘用的代课老师,“但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而且因为条件所限,镇里的中心学校还无法做到配备校车来接送每个村寨的孩子。

英语老师则是毛沟这样的贫困山区学校更为稀缺的。“很难招到,我们现在有两名英语老师就是学区聘用的。”向文荣表示,聘用的老师存在薪酬较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只有1500元一个月,留不住人啊!”

资源均衡,才能让村小茁壮生长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造成“空心村小”最主要的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

教育硬件设施配置不均衡师资配备不均政策不均衡
自主性不均衡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不是城镇化导致村小空心化,而是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悬殊所致。”储朝晖认为,要留住学生,不是撤点并校,而是提高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如果村小学、镇学校和县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样好,家长定然不会舍近求远。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基本权利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发表于 2018-6-15 10:34 | 只看该作者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3
发表于 2018-6-15 11:31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6-16 07:46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6-16 12:3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到“一人一校”这个名字,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学校读书都是1-6年级,还另外有踏步班和幼儿班。虽然是土砖架着的桌和凳……计划没有变化快,怎么样才能够解决生源与师资力量,还得……佩服王老师的恒心和耐心。
6
发表于 2018-6-16 13:27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6-19 11:5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是值得佩服,但是谁该为这种结果负责?
一边是村小成为空心学校,并校、撤校、停办,一边是城镇学校人满为患,超额大班。人情、送礼、行贿、索贿方可入学,甚至无学可上!
8
发表于 2018-6-19 12:02 | 只看该作者
一边是政府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一边教育资源不投入,人进了城,小孩入不了学。到底是放弃义务教育送小孩进民办学校还是回乡下上学,家长该如何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5.007525 second(s), 65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