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71|回复: 0

沅江红日国学院之中华优秀文化大讲堂 —— 30里借书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8-7-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sb.jpg




144104ydkxlkadlqh0uqpk.jpg


30里借书


  去年3月,我访问俄罗斯,在同俄罗斯汉学家座谈时就说到,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轻时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后,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今年3月访问法国期间,我谈了法国文艺对我的影响,因为我们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到法国求过学,所以我年轻时对法国文艺抱有浓厚兴趣。在德国,我讲了自己读《浮士德》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他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我为什么要对外国人讲这些?就是因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延伸阅读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榜样。长篇小说《怎么办?》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不仅是俄罗斯人心灵史中的重要符号,在中国也曾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列中称赞他是“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普列汉诺夫把他比作俄国的普罗米修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批判沙俄现实,l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逮捕,1864年被判处服7年苦役并终身流放西伯利亚。在囚禁和流放中,他完成了《怎么办?》《序幕》等许多充撕革命激情的优秀作品。《怎么办?》的故事围绕自由劳动、妇女解放和秘密革命活动3条线索展开,提出只有斗争才能改变人民的厄运。主人公拉赫美托夫干过樵夫、锯工、石匠、纤夫,为锻炼革命意志,献身自己的理想,宁愿过极其俭朴清苦的生活。


   习近平回忆,他们那一代人受俄罗斯经典的影响很深,《怎么办?》带给他很大震动,“书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为了磨炼意志,甚至睡在钉板床上,扎得浑身是血。那时候,我们觉得锻炼毅力就得这么炼,干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们就出去摸爬滚打,下雨的时候去淋雨,下雪的时候去搓雪,在井台边洗冷水澡,都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浮士德》同样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有人说过,不提到歌德,就写不成一部世界文学史;同样,不读《浮士德》,也难以理解歌德之所以为歌德。《浮士德》是歌德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作的长篇诗剧。魔鬼引诱浮土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歌德从这个赌约出发,演绎了有关人生理想和人类前途的许多重大问题,宣示人类奋发进取精神的胜利。习近平多次提到他读《浮士德》的故事,“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无比生动地说明了文学的力量。


    习近平讲述自己的文学情缘,回忆各个阶段的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展示出博览群书的儒雅气质,也折射出亲和亲切的性格魅力。他以自身经历,充分说明什么是好的文学:深深融人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启迪,才是好的文艺作品。


    文艺是世界的语言,文学是沟通的法宝。习近平在许多场合都  提到过他的读书经历,他没有泛泛而谈、摆摆样子,而是用亲身经历诠释出知识力量的可贵、文明交流的可能。对待不同文明需要包容,更需要深入理解和体悟,文学作品无疑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如习近平所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


来源:《习近平讲故事》一书


编辑:王文
审核:郭光凡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86688 second(s), 25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