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238|回复: 11

2018年9月5日民情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8-9-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小炮 于 2018-9-6 17:45 编辑

党代表驻室接待党员群众日志
李立新
2018年9月5日

今天早上,六点一刻出家门,徒步至泰山广场天元区人民医院附近,坐上56路公交车,56路公交车与51路公交车都是从泰山广场出发,每天运营4趟8次,56路车到群丰镇江璜社区,51路车到群丰镇石塘社区(龙门寺),票价都是5元,按段收费,比如说,从妙泉社区至泰山广场收费4元。56路车在江璜社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5点40分、8点50分,下午1点20分、3点50分;在泰山广场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7点30分、10点30分,下午2点30分、5点10分。51路车在龙门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6点20分、9点,下午1点30分、4点;在泰山广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8点、10点30分,下午3点、5点30分。我至泰山广场时,大约是七点左右,不久,51路车就来了,上去一位女居士,猜想是至龙门寺烧香的,车是8点开,离开车时间差不多还有一个小时,女居士泰然处之,由此可见,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等待是一种自然,而非折磨。上车伊始,开始搞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女售票员,她的儿子今年6岁,在泰山小学读一年纪,9月3日开学,今天是她小孩读书的第三天。娘俩在车上吃早饭后,娘送儿至泰山学校后回到车上,请教她:“为何不在江璜小学读书?”女售票员回答:“小孩子不愿意在乡下读书。”此事让人思考,成为此次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个课题,为此进行了一些民意调查和思考,最后的思考和调查结论是:还是在原籍读书为好。并以此为宣传理论基础,下午1点左右,对妙泉社区的一位妈妈进行教育。这是后话,按下不提。
56路公交车准时从泰山广场出发,沿泰山路一直向西,过市财政局、株洲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市教育局、广播电视台、神农大剧院,在湖南工业大学左转向南,过栗雨街道文家冲社区、王家坪社区,上湘江大道,过浅塘社区,进入群丰镇,在巷口山附近右转向西,过群丰镇旗云社区、新文社区、妙泉社区、栗山社区,至新塘社区,抵达新塘社区的时间大约是8点10分左右,换言之,从泰山广场至新塘社区,行车时间大抵为40分钟。手中提着准备赠送给社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15本书籍,往社区居委会走,走到半路,遇到新塘社区新塘组的周姓老人,搭讪之,老人见我面善良,愿意交流,并邀请俺到他屋里去聊天,心中很高兴,便语之曰:“我将这些书放在社区,再到你老人家屋里去,你在这里等我。”到了社区,见过袁同志之后,说明情况,放下书籍,便往外走。周老真是讲信用,还在大路上等着。重新见过,一并去周老家,在路上,将周老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了。老人今年86岁,老伴去年走的,走的时候80岁,育有三子一女,大儿子早已当爷爷了,换言之,周老已是四世同堂也。周老有养老金,每月1600多元,轮供制养老,三个崽,2月一轮,周老每月交伙食费500元。此养老方式甚好。行至半路,地里有人喊周老,周老说,那是他的大崽媳妇,媳妇正在地里扯草。陪周老走至地头,大媳妇对我多有盘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做么子的?俺猜测,她或是见陌生人与自己的公公在一起,怕我是骗子,故多有提问。小心地回答大媳妇的问题后,大媳妇稍有安心,便安排自己的公公扯一些小菜回家。周老带着小菜和我,一起往他家走,一边走,一边聊天,走到一口大山塘时,周老告诉我:“这就是新塘的塘,就是因为这口塘,我们村叫新塘村,我们组叫新塘组。”走完塘埂,快要转弯时,一条大狗朝我咆哮,周老要我莫怕,狗是他侄儿家的。然后又是将裤脚撸起,告诉我:“前几年我被狗咬了小腿,不得了,现在脚趾还是错位,好不了了。”一看,果然,周老右脚的二个脚趾不自然,叠在一起,并非并排着。才走几步,听身后的大媳妇在喊:“爷爷,你崽要你还多扯点小菜回去。”周老将手里的小菜往地下一丢,复又回头。周老告诉我,远一点的那个,是他的大儿子。俺猜测,或是他的大崽防备我,又是叫周老回菜地。于是,便不敢再打扰周老了,更何况,想打听的东西也差不多了,特别是关于巫家拳的事情有所收获,周老小时候见过李德健,有所交往,描述甚多。

巫家拳是湖南省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拳种。拳创始人巫必达(1751一1812),又名巫黑,字有能,福建汀洲人。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

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现今,巫家拳作为武术的精华流传了下来。

该拳创始人巫必达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传人中的唐徽典,1931年获湖南省第一届国术考试冠军。

戒律。湖南流传的巫家拳的散手特点是近攻、短打、连击,讲究以 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交手时要求精力高度中,动作轻快、稳定。"巫家拳"系连城姑田镇洋地村巫必达所创。其祖父巫应寿精通少林拳术,于清雍正年间从宁化石壁迁此。必达自幼习武,精得少林武术,通过勤学苦练,达到武艺娴熟、挥舞自如境界。青年时期,离家云游山川古寺,拜师访友,虚心求教各名家拳师,去粗取精,将福建少林拳多种攻防刚劲手法与内家拳的藏精、蓄气、培神之固本强骨法紧密结合,创编出"洋地巫家拳"。乾隆末年,巫必达到湖南株州、湘潭等地传授拳术。该拳在湖南湘潭、株州、长沙、岳阳等地广为流传至今。

巫家拳
乾隆末,福建汀州有个拳师名叫巫必达,幼年闯荡江湖,广拜武林高手为师,经过几十年的苦钻苦练,将福建少林外家拳术的阳刚、劲健、强身、壮骨的特征与湖北武当内家拳术的藏精、蓄气、培神、固本的秘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外有行云流水之柔、内有五岳三江之刚的巫家拳。巫必达后来在湘潭教习李大魁,以后又传与冯南山、冯连山兄弟,死后葬在湘潭,由李、冯两家立碑。巫家拳广为流传在南方,但真正得其奥妙的是李、冯二家。巫家拳至湘潭,未三年,而湘潭原有龙门家之麒麟八卦等拳,全受淘汰,巫家拳亦阴劲中之一种,与江西字门拳,无优劣之可言也,龙门家拳流于湘潭,年代虽不可考,然已有百数十年之历史,则信而有征,湘潭之老幼男女,无不知拳术,有所谓龙门家者,其艺力可知矣,巫把势竟能以猴胸短肋之阴劲拳,取而代之,未及十年,湘潭之人有不练,练必为巫家拳矣,王春林技不及巫,故遂同化,但巫家拳万不可学,学久必成废人,因巫得名于其足既断之后(龙门家忌巫授,而无力以创之,遂设宴招巫,巫居隔河,宴毕龙门家父子五人,自操舟送之,及中流,群起扑巫,舟隘不能转侧,又不善泅,遂为所窘,断其一足,巫哀求舁至家,龙门家父子,谓其足既废,当不复有为,许之,才及陆,巫两手俱发,舁手二人立倒地毙,舁足之一人亦重伤.余二人疾逃始免,巫足虽废,而授徒自若,所授技,转较前毒辣)由靠丁步变喜鹊步,靠丁步已无益于体育,况无变换之喜鹊步哉,(昔年军队中用藤牌者,必喜鹊喜步,以左右足叠跃而前,故有变换)巫家拳之用靠丁步者,为初至湘时所传,许八十一手,阴劲中不可多之拳式也。

巫家拳又称南少林巫家拳,属于福建南少林拳系的一个内家拳种。相传为福建连城县人氏巫必达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下传已近十代,门徒数以万计,遍布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等地。

巫必达先生艺成后,辗转来到湖南,以其新创的拳法授予湘潭冯万山、冯南山、冯熙台(绰号灯芯飞,系南山之子);株洲李大魁、唐山及湘阴周八皮等人。巫祖因终身未娶,故晚年由冯氏兄弟迎养家中,直至清嘉庆壬申年故去。享年62岁。由其门人葬于湘潭市东郊青山村黑石头。

巫家拳是湖南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拳种。该拳既有少林拳术的各种攻防手法,又有武当内家拳法。

巫家拳具有较深的拳理:交手不离七孔,手打三分,脚追七分;乘空而进,见隙必攻;手进身进脚相随,意动气动劲亦动。其拳法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18套。

巫家拳传艺崇尚武德,有"狂妄、轻浮、忘恩负义之徒不教"的戒律。

"巫家拳"套路布局合理,动作紧凑,衔接流畅,环环相扣,有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其拳势刚劲敏捷,干净利落,气势风韵别具一格。同"南拳"的特点一样,"巫家拳"也是以手法见长。其主要手法
巫家拳 龙加根
有:攀拳、贯阳拳、炮拳、双飞掌、直擦掌、塌合掌、烈马连珠手、擂角肘等,称"七拳、六肘、十二掌"。

"巫家"主要腿法有:吊腿、蹬腿、铲腿、连环腿、明尖腿等,其出腿多用暗发,势如奇兵突袭,使人防不胜防。故"巫家"又以"手法奇妙,腿法精怪"著称。

"巫家"步型,以梅花步为基础,以自由桩、三叉步为主,故技击的进退自如。其身法看去好像摇摆盘扭,似是而非,如"丢臀放掌,盘肘出掌"等招式,实则根固势稳,静如山岳巍然,动如流星赶月,非常讲究重心平衡,这要具有深厚的基本功才能做到。

劲力方面,"巫家拳"力道讲究"分寸、惊拆",采取刚柔相济之力,阴阳交错之劲,刚柔阴阳融会贯通,寓有鬼神莫测之意。在实践中出入有门,进退有法,采取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相结合的战略,避实就虚,乘隙而入,取胜于阴阳变化之中。

武术名人黄德兴
                                                                                          
    黄德兴(公元1918年7月——2012年3月),男,湖南省株洲市人。祖居株洲县群丰乡。家境贫寒,11岁分挑家庭生活重担而积劳成疾,得了黄肿病(即黄胆肝炎)。无钱治病,只好先向武术爱好者王德林学巫家拳健身。坚持数月,病情日见好转,遂先后拜当地武师肖和生、邓光伏(醴陵巫家拳师)、易忠林(又名易桂大)为师习武。经过几年的武术锻炼,完全恢复了健康,且身强体壮,武功长进。于1939年担任株洲镇精武会教练。先后在湖南湖区一带民间教授武术为业。擅长南拳、巫家拳、拳击、摔跤。承师传习练“汇宗拳”,并经过自己多年演练,改进了拳术架势及套路内容,融南拳、拳击、摔跤动作为一体,形成独特风格的“汇宗拳”,且授徒众多。解放前,在株洲武林界就有“三李一黄,武艺高强”之美譽。(注:三李者,李实华(擅长拳击)、李德健(擅长摔跤)、李正彬(擅长套路)。一黄,指的就是黄德兴师傅(摔打、套路技术全面而著称)。该拳于1985年被湖南省武术挖掘整理办定为地方名拳之一。其女黄彩霞已继承衣钵真传。黄老1958年参加了在株洲举行的湖南省武术表演比赛,获拳术二等奖。1979年培训摔跤运动员晏志雄,获得株洲市79届摔跤冠军。1980年获株洲市名老拳师称号。1983年担任株洲市园艺场首届武运会副总裁判长。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常委。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研究社顾问。1988年起,一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顾问。黄德兴先生一生酷爱武术,注重武德。解放前,拒接反动帮会任聘,坚持匡扶正义;解放后,积极弘扬中华武术,服务人民大众。一直支持株洲体育工作,特别是对株洲武术协会从财力、物力到技术都予以全力支持和帮助。堪称德艺双馨的武术老前辈。2012年3月寿终正寝,时年94岁。




巫家拳、三李一黄等方面的资讯,这是本人开展此次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于例行公事,自然要完成。回到社会,与社区党建专干袁佳仪、第一支部书记李咏梅、第二支部书记袁鲲、钱俊明的孙媳妇、钱师傅(1966年生,新和组人)等聊天之后,也就是驻室接待党员群众例行公事后,便徒步至江璜社区,社区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很客气,在得知我的来意后,便找来社区的老书记王同志帮助我,帮助我寻找熟悉巫家拳历史的人。王书记真好,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诉求:一是巫必达的墓地,二是江璜李姓族谱,三是关于“三李一黄,武艺高强”的相关资讯。王书记打了一通电话,确认:李氏族谱在李天山同志手里、刘潜汩知道巫必达的墓地情况。
李天山同志工作忙,懒得打扰他老人家,族谱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要了刘潜汩同志的电话,打过去,刘同志便骑摩托车到社区接我,并载我参观江璜社区,介绍大量关于巫家拳的情况。据悉,巫必达墓地已经没有了,毁于1970年代之土地平整,其地理位置在李家湾附近之山上,山的一边是江璜,一边是新文。李德健之墓地在江璜社区江璜组,为四人合葬墓。李德健是刘潜汩的舅舅,也是他的姑父,这在我们邵阳老家,称之为“扁担亲”。换言之,刘潜汩的父母、舅舅舅妈(或姑父姑母)合葬在一起。
参观完墓地,与刘同志分手后,徒步至妙泉社区,过群丰镇敬老院、栗山社区,一路阳光灿烂,稻穗谦卑饱满,大地丰收在望,令人欣喜。
在回城的公交车上,听新塘社区的王师傅讲李小白的故事,甚是有趣。李小白,李德健的第三个女儿,居住在新塘社区,1950年代生人,身有家传武艺,三四个男子汉近不得身。可惜的是,李小白于今年去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党代表驻室接待党员群众日志

李立新

2018年9月5日



今天早上,六点一刻出家门,徒步至泰山广场天元区人民医院附近,坐上56路公交车,56路公交车与51路公交车都是从泰山广场出发,每天运营4趟8次,56路车到群丰镇江璜社区,51路车到群丰镇石塘社区(龙门寺),票价都是5元,按段收费,比如说,从妙泉社区至泰山广场收费4元。56路车在江璜社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5点40分、8点50分,下午1点20分、3点50分;在泰山广场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7点30分、10点30分,下午2点30分、5点10分。51路车在龙门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6点20分、9点,下午1点30分、4点;在泰山广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8点、10点30分,下午3点、5点30分。我至泰山广场时,大约是七点左右,不久,51路车就来了,上去一位女居士,猜想是至龙门寺烧香的,车是8点开,离开车时间差不多还有一个小时,女居士泰然处之,由此可见,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等待是一种自然,而非折磨。上车伊始,开始搞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女售票员,她的儿子今年6岁,在泰山小学读一年纪,9月3日开学,今天是她小孩读书的第三天。娘俩在车上吃早饭后,娘送儿至泰山学校后回到车上,请教她:“为何不在江璜小学读书?”女售票员回答:“小孩子不愿意在乡下读书。”此事让人思考,成为此次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个课题,为此进行了一些民意调查和思考,最后的思考和调查结论是:还是在原籍读书为好。并以此为宣传理论基础,下午1点左右,对妙泉社区的一位妈妈进行教育。这是后话,按下不提。

56路公交车准时从泰山广场出发,沿泰山路一直向西,过市财政局、株洲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市教育局、广播电视台、神农大剧院,在湖南工业大学左转向南,过栗雨街道文家冲社区、王家坪社区,上湘江大道,过浅塘社区,进入群丰镇,在巷口山附近右转向西,过群丰镇旗云社区、新文社区、妙泉社区、栗山社区,至新塘社区,抵达新塘社区的时间大约是8点10分左右,换言之,从泰山广场至新塘社区,行车时间大抵为40分钟。手中提着准备赠送给社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15本书籍,往社区居委会走,走到半路,遇到新塘社区新塘组的周姓老人,搭讪之,老人见我面善良,愿意交流,并邀请俺到他屋里去聊天,心中很高兴,便语之曰:“我将这些书放在社区,再到你老人家屋里去,你在这里等我。”到了社区,见过袁同志之后,说明情况,放下书籍,便往外走。周老真是讲信用,还在大路上等着。重新见过,一并去周老家,在路上,将周老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了。老人今年86岁,老伴去年走的,走的时候80岁,育有三子一女,大儿子早已当爷爷了,换言之,周老已是四世同堂也。周老有养老金,每月1600多元,轮供制养老,三个崽,2月一轮,周老每月交伙食费500元。此养老方式甚好。行至半路,地里有人喊周老,周老说,那是他的大崽媳妇,媳妇正在地里扯草。陪周老走至地头,大媳妇对我多有盘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做么子的?俺猜测,她或是见陌生人与自己的公公在一起,怕我是骗子,故多有提问。小心地回答大媳妇的问题后,大媳妇稍有安心,便安排自己的公公扯一些小菜回家。周老带着小菜和我,一起往他家走,一边走,一边聊天,走到一口大山塘时,周老告诉我:“这就是新塘的塘,就是因为这口塘,我们村叫新塘村,我们组叫新塘组。”走完塘埂,快要转弯时,一条大狗朝我咆哮,周老要我莫怕,狗是他侄儿家的。然后又是将裤脚撸起,告诉我:“前几年我被狗咬了小腿,不得了,现在脚趾还是错位,好不了了。”一看,果然,周老右脚的二个脚趾不自然,叠在一起,并非并排着。才走几步,听身后的大媳妇在喊:“爷爷,你崽要你还多扯点小菜回去。”周老将手里的小菜往地下一丢,复又回头。周老告诉我,远一点的那个,是他的大儿子。俺猜测,或是他的大崽防备我,又是叫周老回菜地。于是,便不敢再打扰周老了,更何况,想打听的东西也差不多了,特别是关于巫家拳的事情有所收获,周老小时候见过李德健,有所交往,描述甚多。

巫家拳是湖南省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拳种。拳创始人巫必达(1751一1812),又名巫黑,字有能,福建汀洲人。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

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现今,巫家拳作为武术的精华流传了下来。

该拳创始人巫必达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传人中的唐徽典,1931年获湖南省第一届国术考试冠军。

戒律。湖南流传的巫家拳的散手特点是近攻、短打、连击,讲究以 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交手时要求精力高度中,动作轻快、稳定。"巫家拳"系连城姑田镇洋地村巫必达所创。其祖父巫应寿精通少林拳术,于清雍正年间从宁化石壁迁此。必达自幼习武,精得少林武术,通过勤学苦练,达到武艺娴熟、挥舞自如境界。青年时期,离家云游山川古寺,拜师访友,虚心求教各名家拳师,去粗取精,将福建少林拳多种攻防刚劲手法与内家拳的藏精、蓄气、培神之固本强骨法紧密结合,创编出"洋地巫家拳"。乾隆末年,巫必达到湖南株州、湘潭等地传授拳术。该拳在湖南湘潭、株州、长沙、岳阳等地广为流传至今。


巫家拳
乾隆末,福建汀州有个拳师名叫巫必达,幼年闯荡江湖,广拜武林高手为师,经过几十年的苦钻苦练,将福建少林外家拳术的阳刚、劲健、强身、壮骨的特征与湖北武当内家拳术的藏精、蓄气、培神、固本的秘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外有行云流水之柔、内有五岳三江之刚的巫家拳。巫必达后来在湘潭教习李大魁,以后又传与冯南山、冯连山兄弟,死后葬在湘潭,由李、冯两家立碑。巫家拳广为流传在南方,但真正得其奥妙的是李、冯二家。巫家拳至湘潭,未三年,而湘潭原有龙门家之麒麟八卦等拳,全受淘汰,巫家拳亦阴劲中之一种,与江西字门拳,无优劣之可言也,龙门家拳流于湘潭,年代虽不可考,然已有百数十年之历史,则信而有征,湘潭之老幼男女,无不知拳术,有所谓龙门家者,其艺力可知矣,巫把势竟能以猴胸短肋之阴劲拳,取而代之,未及十年,湘潭之人有不练,练必为巫家拳矣,王春林技不及巫,故遂同化,但巫家拳万不可学,学久必成废人,因巫得名于其足既断之后(龙门家忌巫授,而无力以创之,遂设宴招巫,巫居隔河,宴毕龙门家父子五人,自操舟送之,及中流,群起扑巫,舟隘不能转侧,又不善泅,遂为所窘,断其一足,巫哀求舁至家,龙门家父子,谓其足既废,当不复有为,许之,才及陆,巫两手俱发,舁手二人立倒地毙,舁足之一人亦重伤.余二人疾逃始免,巫足虽废,而授徒自若,所授技,转较前毒辣)由靠丁步变喜鹊步,靠丁步已无益于体育,况无变换之喜鹊步哉,(昔年军队中用藤牌者,必喜鹊喜步,以左右足叠跃而前,故有变换)巫家拳之用靠丁步者,为初至湘时所传,许八十一手,阴劲中不可多之拳式也。

巫家拳又称南少林巫家拳,属于福建南少林拳系的一个内家拳种。相传为福建连城县人氏巫必达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下传已近十代,门徒数以万计,遍布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等地。

巫必达先生艺成后,辗转来到湖南,以其新创的拳法授予湘潭冯万山、冯南山、冯熙台(绰号灯芯飞,系南山之子);株洲李大魁、唐山及湘阴周八皮等人。巫祖因终身未娶,故晚年由冯氏兄弟迎养家中,直至清嘉庆壬申年故去。享年62岁。由其门人葬于湘潭市东郊青山村黑石头。

巫家拳是湖南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拳种。该拳既有少林拳术的各种攻防手法,又有武当内家拳法。

巫家拳具有较深的拳理:交手不离七孔,手打三分,脚追七分;乘空而进,见隙必攻;手进身进脚相随,意动气动劲亦动。其拳法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18套。

巫家拳传艺崇尚武德,有"狂妄、轻浮、忘恩负义之徒不教"的戒律。

"巫家拳"套路布局合理,动作紧凑,衔接流畅,环环相扣,有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其拳势刚劲敏捷,干净利落,气势风韵别具一格。同"南拳"的特点一样,"巫家拳"也是以手法见长。其主要手法

巫家拳 龙加根
有:攀拳、贯阳拳、炮拳、双飞掌、直擦掌、塌合掌、烈马连珠手、擂角肘等,称"七拳、六肘、十二掌"。

"巫家"主要腿法有:吊腿、蹬腿、铲腿、连环腿、明尖腿等,其出腿多用暗发,势如奇兵突袭,使人防不胜防。故"巫家"又以"手法奇妙,腿法精怪"著称。

"巫家"步型,以梅花步为基础,以自由桩、三叉步为主,故技击的进退自如。其身法看去好像摇摆盘扭,似是而非,如"丢臀放掌,盘肘出掌"等招式,实则根固势稳,静如山岳巍然,动如流星赶月,非常讲究重心平衡,这要具有深厚的基本功才能做到。

劲力方面,"巫家拳"力道讲究"分寸、惊拆",采取刚柔相济之力,阴阳交错之劲,刚柔阴阳融会贯通,寓有鬼神莫测之意。在实践中出入有门,进退有法,采取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相结合的战略,避实就虚,乘隙而入,取胜于阴阳变化之中。

武术名人黄德兴
                                                                                          
     黄德兴(公元1918年7月——2012年3月),男,湖南省株洲市人。祖居株洲县群丰乡。家境贫寒,11岁分挑家庭生活重担而积劳成疾,得了黄肿病(即黄胆肝炎)。无钱治病,只好先向武术爱好者王德林学巫家拳健身。坚持数月,病情日见好转,遂先后拜当地武师肖和生、邓光伏(醴陵巫家拳师)、易忠林(又名易桂大)为师习武。经过几年的武术锻炼,完全恢复了健康,且身强体壮,武功长进。于1939年担任株洲镇精武会教练。先后在湖南湖区一带民间教授武术为业。擅长南拳、巫家拳、拳击、摔跤。承师传习练“汇宗拳”,并经过自己多年演练,改进了拳术架势及套路内容,融南拳、拳击、摔跤动作为一体,形成独特风格的“汇宗拳”,且授徒众多。解放前,在株洲武林界就有“三李一黄,武艺高强”之美譽。(注:三李者,李实华(擅长拳击)、李德健(擅长摔跤)、李正彬(擅长套路)。一黄,指的就是黄德兴师傅(摔打、套路技术全面而著称)。该拳于1985年被湖南省武术挖掘整理办定为地方名拳之一。其女黄彩霞已继承衣钵真传。黄老1958年参加了在株洲举行的湖南省武术表演比赛,获拳术二等奖。1979年培训摔跤运动员晏志雄,获得株洲市79届摔跤冠军。1980年获株洲市名老拳师称号。1983年担任株洲市园艺场首届武运会副总裁判长。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常委。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研究社顾问。1988年起,一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顾问。黄德兴先生一生酷爱武术,注重武德。解放前,拒接反动帮会任聘,坚持匡扶正义;解放后,积极弘扬中华武术,服务人民大众。一直支持株洲体育工作,特别是对株洲武术协会从财力、物力到技术都予以全力支持和帮助。堪称德艺双馨的武术老前辈。2012年3月寿终正寝,时年94岁。





巫家拳、三李一黄等方面的资讯,这是本人开展此次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于例行公事,自然要完成。回到社会,与社区党建专干袁佳仪、第一支部书记李咏梅、第二支部书记袁鲲、钱俊明的孙媳妇、钱师傅(1966年生,新和组人)等聊天之后,也就是驻室接待党员群众例行公事后,便徒步至江璜社区,社区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很客气,在得知我的来意后,便找来社区的老书记王同志帮助我,帮助我寻找熟悉巫家拳历史的人。王书记真好,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诉求:一是巫必达的墓地,二是江璜李姓族谱,三是关于“三李一黄,武艺高强”的相关资讯。王书记打了一通电话,确认:李氏族谱在李天山同志手里、刘潜汩知道巫必达的墓地情况。

李天山同志工作忙,懒得打扰他老人家,族谱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要了刘潜汩同志的电话,打过去,刘同志便骑摩托车到社区接我,并载我参观江璜社区,介绍大量关于巫家拳的情况。据悉,巫必达墓地已经没有了,毁于1970年代之土地平整,其地理位置在李家湾附近之山上,山的一边是江璜,一边是新文。李德健之墓地在江璜社区江璜组,为四人合葬墓。李德健是刘潜汩的舅舅,也是他的姑父,这在我们邵阳老家,称之为“扁担亲”。换言之,刘潜汩的父母、舅舅舅妈(或姑父姑母)合葬在一起。

参观完墓地,与刘同志分手后,徒步至妙泉社区,过群丰镇敬老院、栗山社区,一路阳光灿烂,稻穗谦卑饱满,大地丰收在望,令人欣喜。

在回城的公交车上,听新塘社区的王师傅讲李小白的故事,甚是有趣。李小白,李德健的第三个女儿,居住在新塘社区,1950年代生人,身有家传武艺,三四个男子汉近不得身。可惜的是,李小白于今年去世了。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党代表驻室接待党员群众日志
李立新
2018年9月5日

  今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出家门,徒步至泰山广场天元区人民医院附近,坐上56路公交车,56路公交车与51路公交车都是从泰山广场出发,每天运营4趟8次,56路车到群丰镇江璜社区,51路车到群丰镇石塘社区(龙门寺),票价都是5元,按段收费,比如说,从妙泉社区至泰山广场收费4元。56路车在江璜社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5点40分、8点50分,下午1点20分、3点50分;在泰山广场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7点30分、10点30分,下午2点30分、5点10分。51路车在龙门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6点20分、9点,下午1点30分、4点;在泰山广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8点、10点30分,下午3点、5点30分。我至泰山广场时,大约是七点左右,不久,51路车就来了,上去一位女居士,猜想是至龙门寺烧香的,车是8点开,离开车时间差不多还有一个小时,女居士泰然处之,由此可见,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等待是一种自然,而非折磨。上车伊始,开始搞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女售票员,她的儿子今年6岁,在泰山小学读一年纪,9月3日开学,今天是她小孩读书的第三天。娘俩在车上吃早饭后,娘送儿至泰山学校后回到车上,请教她:“为何不在江璜小学读书?”女售票员回答:“小孩子不愿意在乡下读书。”此事让人思考,成为此次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个课题,为此进行了一些民意调查和思考,最后的思考和调查结论是:还是在原籍读书为好。并以此为宣传理论基础,下午1点左右,对妙泉社区的一位妈妈进行教育。这是后话,按下不提。
  56路公交车准时从泰山广场出发,沿泰山路一直向西,过市财政局、株洲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市教育局、广播电视台、神农大剧院,在湖南工业大学左转向南,过栗雨街道文家冲社区、王家坪社区,上湘江大道,过浅塘社区,进入群丰镇,在巷口山附近右转向西,过群丰镇旗云社区、新文社区、妙泉社区、栗山社区,至新塘社区,抵达新塘社区的时间大约是8点10分左右,换言之,从泰山广场至新塘社区,行车时间大抵为40分钟。手中提着准备赠送给社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15本书籍,往社区居委会走,走到半路,遇到新塘社区新塘组的周姓老人,搭讪之,老人见我面善良,愿意交流,并邀请俺到他屋里去聊天,心中很高兴,便语之曰:“我将这些书放在社区,再到你老人家屋里去,你在这里等我。”到了社区,见过袁同志之后,说明情况,放下书籍,便往外走。周老真是讲信用,还在大路上等着。重新见过,一并去周老家,在路上,将周老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了。老人今年86岁,老伴去年走的,走的时候80岁,育有三子一女,大儿子早已当爷爷了,换言之,周老已是四世同堂也。周老有养老金,每月1600多元,轮供制养老,三个崽,2月一轮,周老每月交伙食费500元。此养老方式甚好。行至半路,地里有人喊周老,周老说,那是他的大崽媳妇,媳妇正在地里扯草。陪周老走至地头,大媳妇对我多有盘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做么子的?俺猜测,她或是见陌生人与自己的公公在一起,怕我是骗子,故多有提问。小心地回答大媳妇的问题后,大媳妇稍有安心,便安排自己的公公扯一些小菜回家。周老带着小菜和我,一起往他家走,一边走,一边聊天,走到一口大山塘时,周老告诉我:“这就是新塘的塘,就是因为这口塘,我们村叫新塘村,我们组叫新塘组。”走完塘埂,快要转弯时,一条大狗朝我咆哮,周老要我莫怕,狗是他侄儿家的。然后又是将裤脚撸起,告诉我:“前几年我被狗咬了小腿,不得了,现在脚趾还是错位,好不了了。”一看,果然,周老右脚的二个脚趾不自然,叠在一起,并非并排着。才走几步,听身后的大媳妇在喊:“爷爷,你崽要你还多扯点小菜回去。”周老将手里的小菜往地下一丢,复又回头。周老告诉我,远一点的那个,是他的大儿子。俺猜测,或是他的大崽防备我,又是叫周老回菜地。于是,便不敢再打扰周老了,更何况,想打听的东西也差不多了,特别是关于巫家拳的事情有所收获,周老小时候见过李德健,有所交往,描述甚多。
  巫家拳是湖南省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拳种。拳创始人巫必达(1751一1812),又名巫黑,字有能,福建汀洲人。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
  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现今,巫家拳作为武术的精华流传了下来。
  该拳创始人巫必达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传人中的唐徽典,1931年获湖南省第一届国术考试冠军。
  湖南流传的巫家拳的散手特点是近攻、短打、连击,讲究以 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交手时要求精力高度中,动作轻快、稳定。"巫家拳"系连城姑田镇洋地村巫必达所创。其祖父巫应寿精通少林拳术,于清雍正年间从宁化石壁迁此。必达自幼习武,精得少林武术,通过勤学苦练,达到武艺娴熟、挥舞自如境界。青年时期,离家云游山川古寺,拜师访友,虚心求教各名家拳师,去粗取精,将福建少林拳多种攻防刚劲手法与内家拳的藏精、蓄气、培神之固本强骨法紧密结合,创编出"洋地巫家拳"。乾隆末年,巫必达到湖南株州、湘潭等地传授拳术。该拳在湖南湘潭、株州、长沙、岳阳等地广为流传至今。
  乾隆末,福建汀州有个拳师名叫巫必达,幼年闯荡江湖,广拜武林高手为师,经过几十年的苦钻苦练,将福建少林外家拳术的阳刚、劲健、强身、壮骨的特征与湖北武当内家拳术的藏精、蓄气、培神、固本的秘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外有行云流水之柔、内有五岳三江之刚的巫家拳。巫必达后来在湘潭教习李大魁,以后又传与冯南山、冯连山兄弟,死后葬在湘潭,由李、冯两家立碑。巫家拳广为流传在南方,但真正得其奥妙的是李、冯二家。巫家拳至湘潭,未三年,而湘潭原有龙门家之麒麟八卦等拳,全受淘汰,巫家拳亦阴劲中之一种,与江西字门拳,无优劣之可言也,龙门家拳流于湘潭,年代虽不可考,然已有百数十年之历史,则信而有征,湘潭之老幼男女,无不知拳术,有所谓龙门家者,其艺力可知矣,巫把势竟能以猴胸短肋之阴劲拳,取而代之,未及十年,湘潭之人有不练,练必为巫家拳矣,王春林技不及巫,故遂同化,但巫家拳万不可学,学久必成废人,因巫得名于其足既断之后(龙门家忌巫授,而无力以创之,遂设宴招巫,巫居隔河,宴毕龙门家父子五人,自操舟送之,及中流,群起扑巫,舟隘不能转侧,又不善泅,遂为所窘,断其一足,巫哀求舁至家,龙门家父子,谓其足既废,当不复有为,许之,才及陆,巫两手俱发,舁手二人立倒地毙,舁足之一人亦重伤.余二人疾逃始免,巫足虽废,而授徒自若,所授技,转较前毒辣)由靠丁步变喜鹊步,靠丁步已无益于体育,况无变换之喜鹊步哉,(昔年军队中用藤牌者,必喜鹊喜步,以左右足叠跃而前,故有变换)巫家拳之用靠丁步者,为初至湘时所传,许八十一手,阴劲中不可多之拳式也。
  巫家拳又称南少林巫家拳,属于福建南少林拳系的一个内家拳种。相传为福建连城县人氏巫必达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下传已近十代,门徒数以万计,遍布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等地。
  巫必达先生艺成后,辗转来到湖南,以其新创的拳法授予湘潭冯万山、冯南山、冯熙台(绰号灯芯飞,系南山之子);株洲李大魁、唐山及湘阴周八皮等人。巫祖因终身未娶,故晚年由冯氏兄弟迎养家中,直至清嘉庆壬申年故去。享年62岁。由其门人葬于湘潭市东郊青山村黑石头。
  巫家拳是湖南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拳种。该拳既有少林拳术的各种攻防手法,又有武当内家拳法。
  巫家拳具有较深的拳理:交手不离七孔,手打三分,脚追七分;乘空而进,见隙必攻;手进身进脚相随,意动气动劲亦动。其拳法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18套。
  巫家拳传艺崇尚武德,有"狂妄、轻浮、忘恩负义之徒不教"的戒律。
  "巫家拳"套路布局合理,动作紧凑,衔接流畅,环环相扣,有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其拳势刚劲敏捷,干净利落,气势风韵别具一格。同"南拳"的特点一样,"巫家拳"也是以手法见长。其主要手法有:攀拳、贯阳拳、炮拳、双飞掌、直擦掌、塌合掌、烈马连珠手、擂角肘等,称"七拳、六肘、十二掌"。
  "巫家"主要腿法有:吊腿、蹬腿、铲腿、连环腿、明尖腿等,其出腿多用暗发,势如奇兵突袭,使人防不胜防。故"巫家"又以"手法奇妙,腿法精怪"著称。
  "巫家"步型,以梅花步为基础,以自由桩、三叉步为主,故技击的进退自如。其身法看去好像摇摆盘扭,似是而非,如"丢臀放掌,盘肘出掌"等招式,实则根固势稳,静如山岳巍然,动如流星赶月,非常讲究重心平衡,这要具有深厚的基本功才能做到。劲力方面,"巫家拳"力道讲究"分寸、惊拆",采取刚柔相济之力,阴阳交错之劲,刚柔阴阳融会贯通,寓有鬼神莫测之意。在实践中出入有门,进退有法,采取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相结合的战略,避实就虚,乘隙而入,取胜于阴阳变化之中。                                                                                 
     黄德兴(公元1918年7月——2012年3月),男,湖南省株洲市人。祖居株洲县群丰乡。家境贫寒,11岁分挑家庭生活重担而积劳成疾,得了黄肿病(即黄胆肝炎)。无钱治病,只好先向武术爱好者王德林学巫家拳健身。坚持数月,病情日见好转,遂先后拜当地武师肖和生、邓光伏(醴陵巫家拳师)、易忠林(又名易桂大)为师习武。经过几年的武术锻炼,完全恢复了健康,且身强体壮,武功长进。于1939年担任株洲镇精武会教练。先后在湖南湖区一带民间教授武术为业。擅长南拳、巫家拳、拳击、摔跤。承师传习练“汇宗拳”,并经过自己多年演练,改进了拳术架势及套路内容,融南拳、拳击、摔跤动作为一体,形成独特风格的“汇宗拳”,且授徒众多。解放前,在株洲武林界就有“三李一黄,武艺高强”之美譽。(注:三李者,李实华(擅长拳击)、李德健(擅长摔跤)、李正彬(擅长套路)。一黄,指的就是黄德兴师傅(摔打、套路技术全面而著称)。该拳于1985年被湖南省武术挖掘整理办定为地方名拳之一。其女黄彩霞已继承衣钵真传。黄老1958年参加了在株洲举行的湖南省武术表演比赛,获拳术二等奖。1979年培训摔跤运动员晏志雄,获得株洲市79届摔跤冠军。1980年获株洲市名老拳师称号。1983年担任株洲市园艺场首届武运会副总裁判长。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常委。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研究社顾问。1988年起,一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顾问。黄德兴先生一生酷爱武术,注重武德。解放前,拒接反动帮会任聘,坚持匡扶正义;解放后,积极弘扬中华武术,服务人民大众。一直支持株洲体育工作,特别是对株洲武术协会从财力、物力到技术都予以全力支持和帮助。堪称德艺双馨的武术老前辈。2012年3月寿终正寝,时年94岁。
  巫家拳、三李一黄等方面的资讯,这是本人开展此次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于例行公事,自然要完成。回到社会,与社区党建专干袁佳仪、第一支部书记李咏梅、第二支部书记袁鲲、钱俊明的孙媳妇、钱师傅(1966年生,新和组人)等聊天之后,也就是驻室接待党员群众例行公事后,便徒步至江璜社区,社区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很客气,在得知我的来意后,便找来社区的老书记王同志帮助我,帮助我寻找熟悉巫家拳历史的人。王书记真好,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诉求:一是巫必达的墓地,二是江璜李姓族谱,三是关于“三李一黄,武艺高强”的相关资讯。王书记打了一通电话,确认:李氏族谱在李天山同志手里、刘潜汩知道巫必达的墓地情况。
  李天山同志工作忙,懒得打扰他老人家,族谱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要了刘潜汩同志的电话,打过去,刘同志便骑摩托车到社区接我,并载我参观江璜社区,介绍大量关于巫家拳的情况。据悉,巫必达墓地已经没有了,毁于1970年代之土地平整,其地理位置在李家湾附近之山上,山的一边是江璜,一边是新文。李德健之墓地在江璜社区江璜组,为四人合葬墓。李德健是刘潜汩的舅舅,也是他的姑父,这在我们邵阳老家,称之为“扁担亲”。换言之,刘潜汩的父母、舅舅舅妈(或姑父姑母)合葬在一起。
  参观完墓地,与刘同志分手后,徒步至妙泉社区,过群丰镇敬老院、栗山社区,一路阳光灿烂,稻穗谦卑饱满,大地丰收在望,令人欣喜。
  在回城的公交车上,听新塘社区的王师傅讲李小白的故事,甚是有趣。李小白,李德健的第三个女儿,居住在新塘社区,1950年代生人,身有家传武艺,三四个男子汉近不得身。可惜的是,李小白于今年去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党代表驻室接待党员群众日志
李立新
2018年9月5日

  今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出家门,徒步至泰山广场天元区人民医院附近,坐上56路公交车,56路公交车与51路公交车都是从泰山广场出发,每天运营4趟8次,56路车到群丰镇江璜社区,51路车到群丰镇石塘社区(龙门寺),票价都是5元,按段收费,比如说,从妙泉社区至泰山广场收费4元。56路车在江璜社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5点40分、8点50分,下午1点20分、3点50分;在泰山广场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7点30分、10点30分,下午2点30分、5点10分。51路车在龙门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6点20分、9点,下午1点30分、4点;在泰山广场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8点、10点30分,下午3点、5点30分。我至泰山广场时,大约是七点左右,不久,51路车就来了,上去一位女居士,猜想是至龙门寺烧香的,车是8点开,离开车时间差不多还有一个小时,女居士泰然处之,由此可见,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等待是一种自然,而非折磨。上车伊始,开始搞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女售票员,她的儿子今年6岁,在泰山小学读一年纪,9月3日开学,今天是她小孩读书的第三天。娘俩在车上吃早饭后,娘送儿至泰山学校后回到车上,请教她:“为何不在江璜小学读书?”女售票员回答:“小孩子不愿意在乡下读书。”此事让人思考,成为此次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个课题,为此进行了一些民意调查和思考,最后的思考和调查结论是:还是在原籍读书为好。并以此为宣传理论基础,下午1点左右,对妙泉社区的一位妈妈进行教育。这是后话,按下不提。
  56路公交车准时从泰山广场出发,沿泰山路一直向西,过市财政局、株洲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市教育局、广播电视台、神农大剧院,在湖南工业大学左转向南,过栗雨街道文家冲社区、王家坪社区,上湘江大道,过浅塘社区,进入群丰镇,在巷口山附近右转向西,过群丰镇旗云社区、新文社区、妙泉社区、栗山社区,至新塘社区,抵达新塘社区的时间大约是8点10分左右,换言之,从泰山广场至新塘社区,行车时间大抵为40分钟。手中提着准备赠送给社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15本书籍,往社区居委会走,走到半路,遇到新塘社区新塘组的周姓老人,搭讪之,老人见我面善良,愿意交流,并邀请俺到他屋里去聊天,心中很高兴,便语之曰:“我将这些书放在社区,再到你老人家屋里去,你在这里等我。”到了社区,见过袁同志之后,说明情况,放下书籍,便往外走。周老真是讲信用,还在大路上等着。重新见过,一并去周老家,在路上,将周老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了。老人今年86岁,老伴去年走的,走的时候80岁,育有三子一女,大儿子早已当爷爷了,换言之,周老已是四世同堂也。周老有养老金,每月1600多元,轮供制养老,三个崽,2月一轮,周老每月交伙食费500元。此养老方式甚好。行至半路,地里有人喊周老,周老说,那是他的大崽媳妇,媳妇正在地里扯草。陪周老走至地头,大媳妇对我多有盘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做么子的?俺猜测,她或是见陌生人与自己的公公在一起,怕我是骗子,故多有提问。小心地回答大媳妇的问题后,大媳妇稍有安心,便安排自己的公公扯一些小菜回家。周老带着小菜和我,一起往他家走,一边走,一边聊天,走到一口大山塘时,周老告诉我:“这就是新塘的塘,就是因为这口塘,我们村叫新塘村,我们组叫新塘组。”走完塘埂,快要转弯时,一条大狗朝我咆哮,周老要我莫怕,狗是他侄儿家的。然后又是将裤脚撸起,告诉我:“前几年我被狗咬了小腿,不得了,现在脚趾还是错位,好不了了。”一看,果然,周老右脚的二个脚趾不自然,叠在一起,并非并排着。才走几步,听身后的大媳妇在喊:“爷爷,你崽要你还多扯点小菜回去。”周老将手里的小菜往地下一丢,复又回头。周老告诉我,远一点的那个,是他的大儿子。俺猜测,或是他的大崽防备我,又是叫周老回菜地。于是,便不敢再打扰周老了,更何况,想打听的东西也差不多了,特别是关于巫家拳的事情有所收获,周老小时候见过李德健,有所交往,描述甚多。
  巫家拳是湖南省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拳种。拳创始人巫必达(1751一1812),又名巫黑,字有能,福建汀洲人。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
  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现今,巫家拳作为武术的精华流传了下来。
  该拳创始人巫必达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该拳已传7代,门徒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均先后练过巫家拳。传人中的唐徽典,1931年获湖南省第一届国术考试冠军。
  湖南流传的巫家拳的散手特点是近攻、短打、连击,讲究以 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交手时要求精力高度中,动作轻快、稳定。"巫家拳"系连城姑田镇洋地村巫必达所创。其祖父巫应寿精通少林拳术,于清雍正年间从宁化石壁迁此。必达自幼习武,精得少林武术,通过勤学苦练,达到武艺娴熟、挥舞自如境界。青年时期,离家云游山川古寺,拜师访友,虚心求教各名家拳师,去粗取精,将福建少林拳多种攻防刚劲手法与内家拳的藏精、蓄气、培神之固本强骨法紧密结合,创编出"洋地巫家拳"。乾隆末年,巫必达到湖南株州、湘潭等地传授拳术。该拳在湖南湘潭、株州、长沙、岳阳等地广为流传至今。
  乾隆末,福建汀州有个拳师名叫巫必达,幼年闯荡江湖,广拜武林高手为师,经过几十年的苦钻苦练,将福建少林外家拳术的阳刚、劲健、强身、壮骨的特征与湖北武当内家拳术的藏精、蓄气、培神、固本的秘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外有行云流水之柔、内有五岳三江之刚的巫家拳。巫必达后来在湘潭教习李大魁,以后又传与冯南山、冯连山兄弟,死后葬在湘潭,由李、冯两家立碑。巫家拳广为流传在南方,但真正得其奥妙的是李、冯二家。巫家拳至湘潭,未三年,而湘潭原有龙门家之麒麟八卦等拳,全受淘汰,巫家拳亦阴劲中之一种,与江西字门拳,无优劣之可言也,龙门家拳流于湘潭,年代虽不可考,然已有百数十年之历史,则信而有征,湘潭之老幼男女,无不知拳术,有所谓龙门家者,其艺力可知矣,巫把势竟能以猴胸短肋之阴劲拳,取而代之,未及十年,湘潭之人有不练,练必为巫家拳矣,王春林技不及巫,故遂同化,但巫家拳万不可学,学久必成废人,因巫得名于其足既断之后(龙门家忌巫授,而无力以创之,遂设宴招巫,巫居隔河,宴毕龙门家父子五人,自操舟送之,及中流,群起扑巫,舟隘不能转侧,又不善泅,遂为所窘,断其一足,巫哀求舁至家,龙门家父子,谓其足既废,当不复有为,许之,才及陆,巫两手俱发,舁手二人立倒地毙,舁足之一人亦重伤.余二人疾逃始免,巫足虽废,而授徒自若,所授技,转较前毒辣)由靠丁步变喜鹊步,靠丁步已无益于体育,况无变换之喜鹊步哉,(昔年军队中用藤牌者,必喜鹊喜步,以左右足叠跃而前,故有变换)巫家拳之用靠丁步者,为初至湘时所传,许八十一手,阴劲中不可多之拳式也。
  巫家拳又称南少林巫家拳,属于福建南少林拳系的一个内家拳种。相传为福建连城县人氏巫必达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下传已近十代,门徒数以万计,遍布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等地。
  巫必达先生艺成后,辗转来到湖南,以其新创的拳法授予湘潭冯万山、冯南山、冯熙台(绰号灯芯飞,系南山之子);株洲李大魁、唐山及湘阴周八皮等人。巫祖因终身未娶,故晚年由冯氏兄弟迎养家中,直至清嘉庆壬申年故去。享年62岁。由其门人葬于湘潭市东郊青山村黑石头。
  巫家拳是湖南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拳种。该拳既有少林拳术的各种攻防手法,又有武当内家拳法。
  巫家拳具有较深的拳理:交手不离七孔,手打三分,脚追七分;乘空而进,见隙必攻;手进身进脚相随,意动气动劲亦动。其拳法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18套。
  巫家拳传艺崇尚武德,有"狂妄、轻浮、忘恩负义之徒不教"的戒律。
  "巫家拳"套路布局合理,动作紧凑,衔接流畅,环环相扣,有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其拳势刚劲敏捷,干净利落,气势风韵别具一格。同"南拳"的特点一样,"巫家拳"也是以手法见长。其主要手法有:攀拳、贯阳拳、炮拳、双飞掌、直擦掌、塌合掌、烈马连珠手、擂角肘等,称"七拳、六肘、十二掌"。
  "巫家"主要腿法有:吊腿、蹬腿、铲腿、连环腿、明尖腿等,其出腿多用暗发,势如奇兵突袭,使人防不胜防。故"巫家"又以"手法奇妙,腿法精怪"著称。
   黄德兴(公元1918年7月——2012年3月),男,湖南省株洲市人。祖居株洲县群丰乡。家境贫寒,11岁分挑家庭生活重担而积劳成疾,得了黄肿病(即黄胆肝炎)。无钱治病,只好先向武术爱好者王德林学巫家拳健身。坚持数月,病情日见好转,遂先后拜当地武师肖和生、邓光伏(醴陵巫家拳师)、易忠林(又名易桂大)为师习武。经过几年的武术锻炼,完全恢复了健康,且身强体壮,武功长进。于1939年担任株洲镇精武会教练。先后在湖南湖区一带民间教授武术为业。擅长南拳、巫家拳、拳击、摔跤。承师传习练“汇宗拳”,并经过自己多年演练,改进了拳术架势及套路内容,融南拳、拳击、摔跤动作为一体,形成独特风格的“汇宗拳”,且授徒众多。解放前,在株洲武林界就有“三李一黄,武艺高强”之美譽。(注:三李者,李实华(擅长拳击)、李德健(擅长摔跤)、李正彬(擅长套路)。一黄,指的就是黄德兴师傅(摔打、套路技术全面而著称)。该拳于1985年被湖南省武术挖掘整理办定为地方名拳之一。其女黄彩霞已继承衣钵真传。黄老1958年参加了在株洲举行的湖南省武术表演比赛,获拳术二等奖。1979年培训摔跤运动员晏志雄,获得株洲市79届摔跤冠军。1980年获株洲市名老拳师称号。1983年担任株洲市园艺场首届武运会副总裁判长。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常委。1987年任株洲市武术研究社顾问。1988年起,一直任株洲市武术协会顾问。黄德兴先生一生酷爱武术,注重武德。解放前,拒接反动帮会任聘,坚持匡扶正义;解放后,积极弘扬中华武术,服务人民大众。一直支持株洲体育工作,特别是对株洲武术协会从财力、物力到技术都予以全力支持和帮助。堪称德艺双馨的武术老前辈。2012年3月寿终正寝,时年94岁。
  巫家拳、三李一黄等方面的资讯,这是本人开展此次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于例行公事,自然要完成。回到社会,与社区党建专干袁佳仪、第一支部书记李咏梅、第二支部书记袁鲲、钱俊明的孙媳妇、钱师傅(1966年生,新和组人)等聊天之后,也就是驻室接待党员群众例行公事后,便徒步至江璜社区,社区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很客气,在得知我的来意后,便找来社区的老书记王同志帮助我,帮助我寻找熟悉巫家拳历史的人。王书记真好,认真地听完了我的诉求:一是巫必达的墓地,二是江璜李姓族谱,三是关于“三李一黄,武艺高强”的相关资讯。王书记打了一通电话,确认:李氏族谱在李天山同志手里、刘潜汩知道巫必达的墓地情况。
  李天山同志工作忙,懒得打扰他老人家,族谱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要了刘潜汩同志的电话,打过去,刘同志便骑摩托车到社区接我,并载我参观江璜社区,介绍大量关于巫家拳的情况。据悉,巫必达墓地已经没有了,毁于1970年代之土地平整,其地理位置在李家湾附近之山上,山的一边是江璜,一边是新文。李德健之墓地在江璜社区江璜组,为四人合葬墓。李德健是刘潜汩的舅舅,也是他的姑父,这在我们邵阳老家,称之为“扁担亲”。换言之,刘潜汩的父母、舅舅舅妈(或姑父姑母)合葬在一起。
  参观完墓地,与刘同志分手后,徒步至妙泉社区,过群丰镇敬老院、栗山社区,一路阳光灿烂,稻穗谦卑饱满,大地丰收在望,令人欣喜。
  在回城的公交车上,听新塘社区的王师傅讲李小白的故事,甚是有趣。李小白,李德健的第三个女儿,居住在新塘社区,1950年代生人,身有家传武艺,三四个男子汉近不得身。可惜的是,李小白于今年去世了。
发表于 2018-9-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给我个理由 发表于 2018-9-6 18:06
星期四打卡签到   来自红网论坛客户端

早上好谢谢你的关注、赏读与点评

  报告:今天徒步十二里半,一路甚怀杜甫,因昨天学习苏向阳先生发表在株洲日报的一篇关于杜甫在湖南活动的文章,其中提到,杜甫在株洲吟诗十首,仔细一看,多了《南征》,排在倒数第三,等一下,查一下。韩信天,寒菌生。潮湿高温,乡下山林,蘑菇疯长,甚是怀念小时候秋采蘑菇之往事。近来紫薇、黄山栾树花盛开,时遇栾花落,甚好
发表于 2018-9-17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9-17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说李小炮同志是个好同志
      
发表于 2018-9-1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也要睡觉 发表于 2018-9-17 17:44
领导说李小炮同志是个好同志

早上好谢谢你的关注、赏读与点评

  报告:今天徒步十二里半,一路秋虫唧唧,如闻天籁,浑然不闻汽车喇叭声,有朝阳,有点热,紫薇、黄山栾树花盛开,时遇栾花落,甚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人庄 发表于 2018-9-17 21:53
李小炮同志的调研很好

早上好谢谢你的关注、赏读与点评

  报告:今天徒步十二里半,一路秋虫唧唧,如闻天籁,浑然不闻汽车喇叭声,有朝阳,有点热,紫薇、黄山栾树花盛开,时遇栾花落,甚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01076 second(s), 71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