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6181|回复: 3

[浪漫记忆] 【中秋家国情】又是"小饼"溢香时 ~由儿时中秋听人说月饼引出的话题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8-9-1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小饼"溢香时

由儿时中秋听人说月饼引出的话题


    月饼,始称小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华传统糕点之一。月饼圆又圆,中秋吃月饼,象征和睦团圆。

    众所周知,月饼是古时中秋祭品,更是供人品尝的美食。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当时月饼的品种、味道已十分了得。然而,月饼虽圆美可口,但当年贫困人家能吃到“中有酥与饴”的月饼者,寥寥无几。

QQ图片20180918171951.jpg


    有句“望梅止渴”的成语。古人行军饥渴难耐,长官发话前面有梅林,将士们即口水双流。小时家贫村子穷,中秋节孩儿们虽大多吃不上月饼,但大人会在明媚的月光下,与孩子们或席地、或择凳而坐,先唱“月光光,海光光,挑担水,洗学堂”;“月亮粑粑,里头坐个嗲嗲”等童谣,然后滋滋有味地讲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的故事,来一个口头月饼大品尝。

    据载,我们老祖宗是宋朝年间从江西迁徙来湘的,他们曾亲身经历和留下许多有关月饼的故事,并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其中常讲不厌的就是月饼传书。大人说,元代年间,蒙古人对中原人民统治很残酷。老祖宗每家每户要养一个“达子”。他们不劳而获,作威作福,尤其对铁器、刀具管制很严,三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以防汉人造反。中原百姓不堪忍受,纷纷联合反抗力量准备起义(百度说领头人是朱元璋),但苦于元军官兵搜查严密,无从传递消息,有人(百度说是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策,使人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再派人分头送到各家各户,通知大家8月15日晚上一起动手,以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随之越来越浓烈火爆。

    作为舌尖文化,月饼传书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更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资料中获知,月饼始于唐朝、北宋年间,开始时只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于民间,始称小饼、“月团”。到明朝,月饼的品色滋味逐步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并发展成后来的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 ,可谓五花八门。我们家乡落后,月饼土话叫饼仔,本地根本不生产。逢年过节用于祭祀的饼仔,要从相隔数百里的漵浦,靠人工爬山越岭肩挑过来。小时,我见过三种饼,一种小的,一种稍大的(小茶杯口大),馅料蔗糖,外表正面印有红色字样。一种价格贵的,吃起来松软可口;一种价格低廉的,吃起来则硬梆梆。还有一种无馅料的薄饼仔,两面粘了芝麻,吃起来香、脆、甜十分可口,口感不亚于有蔗甜的月饼。当年,我看那些有月饼吃的小孩,吃起来不是狼吞虎咽,而是先拿在手上翻过来、翻过去看几眼,然后小口小口、巴叽巴叽、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尽量让饼子的余香在嘴多留几秒时光。有的先辈祭祀礼毕后,也有拿上一块梨或饼给邻居孩子吃的。现在再忆其情其景,还会情不自禁吞口水哟。

    转眼到了1956年,儿时听大人说月饼的我,告别了童年、少年,成了供销社的营业人员。那时,自己有了工资,虽不敢滥花,但吃个把饼不是难事。那时,供销社的副食品种增多,尤其是中秋节,区社会调运各种款式月饼上櫃。我真正吃苏东坡诗句中那“中有酥与饴”式的月饼,却是1957年。那年中秋,我在离家40多里、与漵浦相邻的一个分销店工作。节前,店负责人去区社开会,散会后这位负责人特意为我带了个半斤重的油酥月饼。当时,我就用它顶了一顿饭,肚子虽未怎么饱,但月饼馅料含油含糖量高,本来脾胃虚寒的我,竟因此引发肠胃不适而得不偿失。以此为界,1957年后我基本居无定所,直到1973年才有所安定。虽然儿时听来的月饼故事记忆犹新,但对成年之后的中秋吃月饼的印象并不深刻。自那次吃月饼闹肠胃病后,我即以此为鉴,总是用少吃多有味告诫自己,绝不贪食。现在年老了,更只敢尝尝而以品过为美。

    诚然,月饼乃美食,但美食也要讲节制。月饼乃最佳礼品,但送礼绝不可乱为(禁令早已三令五申)。不然,前者自讨没趣,后者违章犯纪;前者失去了美食的意义,后者则辱没了最佳礼品的尊严。
发表于 2018-9-1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3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90639 second(s), 39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