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409|回复: 73

[原创文本] 传承农耕文化 留住传统根基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19-3-1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道仙子 于 2019-3-14 11:30 编辑

传承农耕文化  留住传统根基  
胡道仙子
农耕1.png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李云才,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议案。他在提案中说,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在乡村振兴中要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保护地理标志品牌,保护非遗文化,保护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要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以生态文明为载体,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留住民族的“乡愁”。
农耕3.png
    那么什么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现代生活又有什么关联?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四十岁之内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陌生,而且还是空白。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种文化,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原生性遗产文化,至今在乡村的某些习俗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她是指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的乡土文化,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宗教文化于一体,而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在内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农耕2.png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农耕文化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以渔樵耕读为代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其内在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框定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身,即农民、农业和农村在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渊源。而农耕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农耕5.png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已广播人心,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正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它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包括培养和传承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集体至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邻里相帮等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都是十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读传家”,即既要有“耕”来维持家庭生活,又要有“读”来提高家庭的文化水平。这种培养式的农耕文明推崇自然和谐,契合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乐天知命原则,乐天是知晓宇宙的法则和规律,知命则是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这符合今天的和谐、绿色发展理念。其核心理念就是在天、地、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仍是农村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和主要精神资源。

普21.png
    农耕文化以应时、取宜、守则、和谐为内涵。应时即顺天应时,不违农时。农业生产是一种根据节气、物候、气象等条件而进行的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劳作活动,“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取宜即适宜、适合,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周祖农耕文化中的“相地之宜”和“相其阴阳”理念,就是“取宜”的实践经验总结,在人们认识自然和从事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守则,即坚守准则、规范、秩序,它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农耕文化蕴含的“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崇尚和谐、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厚土。和谐,即天、地、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循环发展、相互制约持续发展。农业是农业生物、自然环境与人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运动,协调发展。

农耕6.png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趋向。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连绵不断,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铸就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使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铸就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理念,孕育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爱好和平,重视和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农耕文化的这些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趋向、行为规范,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普29.png
    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浸透了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了我们民族的智慧,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农耕文化发展到现在,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尽管农耕文化和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相比,显得传统甚至落后,但它所承载的亲切乡音、深挚乡情,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不老的传统,它的恬淡悠慢,却给国人一种闲适安全稳定的感觉,而且其中的许多理念即使时至今日,在人们的生活和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小康攻坚冲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的今天,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树立、践行和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营理念和鼓励绿色消费方式,加快发展“绿水青山”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尊重农民,记住乡愁,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尊重粮食、保障食品安全,传承民族文化、丰富文化生活,传承民族特色、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已有 4 人评分红网币 魅力 收起 理由
司马康平 + 20 楼主有才,非常精彩的原创内容
茂盛草 + 10 楼主有才,非常精彩的原创内容
一个流动的中国 + 5 楼主有才,非常精彩的原创内容
廓斐 + 30 + 5 精美图文,赏心悦目

总评分: 红网币 + 65  魅力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耕4.png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浓.jpg


发表于 2019-3-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住民族的“乡愁”。
发表于 2019-3-1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趋向。
发表于 2019-3-1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还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道仙子 于 2019-3-13 21:22 编辑

浓12.jpg



    耕作的工具,收获的器具,在漫长遥远的历史征途中,成功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犁,下面是牛字,故名思义,牛拉着犁,犁地,将僵硬的土壤翻一遍,松软潮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注入播种前的活力,焕发泥土的芬芳。随后的播种才能紧随其后,饱满的种子浸润在泥土的芳香里,吸吮足够的养分,积蓄力量,破土而出。嫩芽摇曳,依托大地,将跟深深埋在土壤中,茎越发粗壮有力,向外伸展枝条,吐出叶的轮廓。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浓8.jpg


    磨,石字做底,主要材料为坚硬的石头。毛驴蒙上眼睛,无怨无悔地转圈碾压。将金黄的豆子碾碎成沫,最后加水,磨成乳白色的豆浆。豆子的馨香浓郁莹润。用力一嗅,空气中弥漫着豆子特有的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耙.jpg


      耙,有齿之物,属于农具中的温和之物。承担梳子一般的功能,梳理土壤,将粗糙置换成细腻柔软,均匀地享受雨露的滋润,风的抚摸。那些坚硬的土块则需要碾子的碾压。牛套上护具,农民牵着缰绳,夕阳西下,一人,一牛,一碾,悠然自在地漫步在田埂间。哼着欢快的小曲,亦或吹着轻松愉悦的口哨。从地头到延伸的尽头。来回往复,直到放眼望去,平整的土地熨贴地展现眼前。沐浴着晚霞,迎着袅袅炊烟,朝着那灯光闪烁的温馨的家走去。远远地闻着饭香,加快脚步,在院落的外边听着孩子的欢笑,打闹。妈妈温和的嗓音夹杂其中。柴犬早早嗅到男主人回家的气息。撒欢儿地叫着,摇头摆尾地迎接出来。满心欢喜不言而喻。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浓3.jpg

    其它的工具功能各具特色,它们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子得以适时的播种,然后及时收割,晾晒,颗粒归仓。民以食为天,生活富足得以完善精神的提升。文化的充盈,另一个层面的追求。乡绅们资助私塾。学堂方兴未艾。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浓5.jpg


    一系列的看似简单的木质工具,各司其职,各领风骚。尽心尽力在农民的手中,倾尽全力。它们是农民眼中的宝贝。也是带来殷实收获的福星。它们的设计简约大方,实用,来源于生产实践,浓缩了农民智慧的精华。它们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得以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更加是用于农业生产。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浓6.jpg


    盘古开天劈地以来,人类得以繁衍生息。曾经它们风光无限,大展宏图。如今光荣离岗,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方展品,供后人了解昔日的辉煌。现代化的机器作业代替了传统落后的农耕文化。但是曾经的贡献在昔日古老的文明古国记录在史册。成就了今天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凝望岁月的痕迹,将现代的农耕文化发挥到极致。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浓0.jpg


农耕文化的传说故事
    神农尝百草,民间流传下来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在嘴里一尝,不一会就感觉到天旋地转,栽倒在地上。随从慌忙把他扶起来,他心里知道自己中了毒,可是嘴巴却不能说话,于是他就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指了指身边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了指自己的嘴。随从就摘了灵芝放在嘴里嚼了之后,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就解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够起死回生。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浓1.jpg


    神农每天不停地尝百草,不可避免要中毒,他一天之内最多曾遇到70多次毒,所以他的身边也备有一种解毒的药草,叫做茶(“查”的谐音)。他一吃到有毒的植物,就马上服茶,让茶叶顺着肠胃一路检查下来,然后就可以把毒排出体外。神农最后一次尝到了一种叫断肠草的剧毒植物,中毒而亡。他死的时候120岁。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浓2.jpg


    从这些动人的传说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神农尝百草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危险。他攀山越岭,尝遍百草。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尝出了稻、麦、黍、稷、豆能够充饥,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各种能吃的蔬菜和水果,都一一做了记录;他也尝出了365种草药,写成了《神农本草》。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浓5.jpg


    在尝百草的过程中,神农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植物随季节变化枯荣交替以及不同的植物喜欢不同的土壤。于是他利用天气的变化指导人们种植农作物,这样就可以有计划地收集果实、种籽作为食物,这就是我国农业的起源。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浓7.jpg


    事实上,神农是我国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初期的一个人物。所有有关神农的传说,都是中国农业从发生到确立的整个历史时代的反映。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道仙子 于 2019-3-13 21:49 编辑

浓9.jpg

农耕的出现传说
    耕种是一种古老的民族生产文化现象,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为了自己生产而奋斗或者寻找更多能够使用的实物而忙碌。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浓10.jpg


    中国南北朝时期出版的齐民要术为至今最完整最古老的农业著作,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并探讨农业和商业、政治间的关系,等于一种农业社会的全盘研究。耕种是人类直接利用土地获取各种作物产品的活动。逢人类开始意识到所需需要物质可以直接利用生物的特性提供丰富的物质以来,人类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的让土地和植物巧妙结合,达到产品最大化的理想而奋斗。这个奋斗过程就完整反应出人类的各种耕种文化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浓11.jpg


    按照人们的生产动机,耕种文化可以分为粮食作物产生文化和经济作物生产文化两大类。按照耕种方式,又可分为旱田耕种文化和水田耕种文化。还可以按照其它需要进行分类。而不同的耕种方式都充分体现强烈的地域性和气候性特点。所以,在世界各地,人类的耕种起源,历史演变等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导致人们种植的作物类型,规模组建等性质也不尽相同。而些,正好组成丰富多彩的耕种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30691 second(s), 95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