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湘江诗人

[文学爱好者]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得再团圆

   桂花飘香,沁人心脾,柚果满枝,迎风起舞,八月中秋,陈家喜气洋洋,62岁的陈先生从台湾返乡探亲,今日抵家。
   夫妻分别32年,相拥相抱,喜极而泣。两个儿子自小不见父亲,血浓于水,分外亲切。两个儿媳、三个孙儿女,围绕身旁,格外欢喜。
   陈先生与陈夫人青梅竹马,抗战期间结为伉俪,夫妻恩爱。奈国难之际,陈先生多在抗日前线,聚少离多。
   抗战胜利不久,内战爆发,夫妻依旧难得相聚。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1949年陈先生随军去了台湾,临行前数日,夫妻短聚话别,难舍难分。岂料从此骨肉分离,两岸同胞,藕断丝连、魂牵梦绕。夫妻思念,鸳梦难圆、日夜伤怀。
   忆昔日,两岸对峙,兄弟阋墙,料想此生难以再相逢。谁曾想,时过境迁,政通人和,天赐亲人今生重相聚。
   数十年杳无音信,夫妇都以为无缘再见,陈先生在台另聚,陈夫人大陆再嫁他人。
   有缘便能期待明天,有情自有天公怜惜。陈夫人虽被迫改嫁却前情难忘,1974年二嫁老公已逝,陈夫人仍梦想重温旧梦。
   三中全会,红日照神州,两岸三通,应天意顺人心,夫妻分别32年,今天喜得再团圆,父子祖孙,有幸享乐天伦。
   

   湘江诗人
   2017年12月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果

   冯六马家人声鼎沸,高音喇叭声、叫喊声、哭声,阵阵传来。
   人们远远远观看,但见众乡、村干部与民兵们,正在将冯六马家家俱、粮食等搬上汽车,有的正在掀瓦、拆墙。
   原来,冯六马家儿媳妇怀了二胎,按照乡政府规定“头胎是男不许再生,头胎是女必须间隔年再生胎”,而冯六马家孙女才岁,乡、村动员引产,冯六马家儿媳妇躲着不去。
   搬走东西,乡政府抛下警告“今天再不引产,明天将你房屋全拆”,幸而这晚上冯六马家儿媳妇生了。
   冯六马逢人便骂村柳支书。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村民们讲,“冯六马是公社干部,1970年大年前夕,冯六马因小事将社员小柳抓到公社关押在土监牢多天”。
   
   湘江诗人
   2017年11月22日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白虎

   “建白虎被人神打打死了,几千里外的消息传来,人们也并不十分惊叹,多数人讲是报应也”。
   
建白虎读书不多,人却灵泛,只是不走正道。建白虎在学校顽皮捣蛋,撩天闯祸,在社会上欺小凌弱,打架斗欧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当地农村穷困,农民辛苦劳动一天,仅二、三毛钱,四、五、六月便为维持生命的口粮愁。建白虎胆子大,随人去了外省,毕竟那里有饭吃。
    1980年,建白虎在外地揽工程、包业务,赚钱快,不几年,工程业务越做越大,到90年代初,建白虎成了千万土豪,小车代步,秘书跟随,出入高级娱乐场所,俨然大老板气派。
   建白虎虽然发了财,自己挥霍不吝,却有一条,刻薄打工的,又爱拖欠工资。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2008年一天夜深,建白虎在某高级娱乐场所玩耍,又喝多了酒,归家途中,被几个外地人先用绳索将他绊倒,然后一顿毒打,建白虎好不容回到家中,已然是呻吟不止,神智模糊,口齿不清,在送医院途中一命乌乎。
   从来天运总循环,报应昭彰善恶间,因建白虎归家已经神智模糊,口齿不清,说不明白其中过程,又因家属也因建白虎之死不是光彩之事,不便过多宣扬,三因外地人作案,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又是边疆省份,查证不易,故此事不了了之。
   以讹传讹,便有了建白虎被人“神打”死了的故事。
   


   湘江诗人
   2018年8月3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征拆钉子户

   六桥村郭夏李是开发区有名的“钉子户”。经过九年的拉锯式讨价还价与勇敢抗争,六桥村郭夏李的房屋终于与开发区签定了拆迁协议。
   2007年,开发区到六桥村搞征拆,声势浩大,雷厉风行。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拆迁主任狗欺人,读书甚少文化差,论搞征拆手段,却有一套盘剥欺弄农民小百姓的得力措施,一是暗箱操作,二是价格从来不公开,三是没有群众监督,四是和个别村干部一唱一和,软硬兼施,五是连辵带骗,坑蒙拐骗,威胁恐吓等一套征拆经,六甚至动用黑社会对付小百姓,动用公安参与强拆,七是欺压老实人,八是欺骗正直人。多少农民小百姓被盘剥,多少农民小百姓怨声载道。
   六桥村郭夏李家,狗欺人一群征拆干部上户多次,算好补偿款三十多万,但郭夏李夫妇拒不签字,拆迁一直拖了九年,郭夏李成了六桥村有名的“钉子户”。
   别看这郭夏李,虽是女流之辈,胆子大,敢抗争,善讨价,不怕高压。别看这郭夏李,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却正好与拆迁主任狗欺人胡搅蛮缠,针锋相对。
   那些年,郭夏李夫妇不但拒不签字,反而四处告狗主任与村支书的状,郭夏李的丈夫在人稠车密的大道边爬上高楼,惊动几千人在下面围观,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出动公安、武警等救援,各方震动,四处周知。
   六桥村全村几百户征拆,早在2007年基本结束,唯一剩下郭夏李等几户“钉子户”一直拖到2006年,最后,开发区拆迁所做出让步,郭夏李一户补偿费提高到近100万。人们笑谑:“
郭夏李九年赚了六十多万元”!人们议论:“老实人吃亏,正直人吃亏”。人们怒骂:“狗欺人欺弄农民。鱼肉百姓”。
  

   湘江诗人
   2018年9月15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欺凌老实人

   开发区到六桥村搞征拆,村民们盼着开村民会,也好明了补偿政策与补偿价格,谁知道,开发区拆迁所主任狗欺人擅长暗箱操作,不但不开村民会,连补偿价格也不公开。有的村民找村干部询问,更奇怪的是,有两位村干部也弄不清补偿政策与补偿价格!
   小金是六桥村出名的老实人,狗欺人只认可给补偿费五万元,气得小金的老婆大哭一场。
   能不哭么?四口人之家,仅有一栋合法房屋130平方左右,补偿费仅五万元,天下哪有如此奇闻?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奈何人粮入狗口。这天,拆迁干部六、七人上门,小金夫妇也和广大村民一样,给每位拆迁干部敬奉名烟一包、槟榔一包,而且,来几次,敬奉几次。小金夫妇及独生子女共三人(当时开发区政策规定独生子女为两人计算补偿),四口人之家,仅有一栋合法房屋130平方左右,狗欺人用计算机一算,补偿费五万元,气得小金走了,气得小金老婆大哭不已。后经村支书讲“太困难,照顾点”,狗欺人才认可补偿费七万多元。
   小金的妈找狗主任讲好话,狗主任讲:“你家困难,还要我们为你家养人么”?狗主任又威胁地说:“你们嫌少,下次换班人来对付你们”!
   无奈,小金的老婆泪流满面地签了字。
   财也贪,色也贪,狼狈为奸恶吏临,百姓受欺凌。酒场玩,赌场玩,胆壮铜铡身不翻,何日包公临?民不宁,怨不平,不遵法纪蝇横行,恶吏损农民。事情过去许多年,六桥村的拆迁农民也不知道补偿价格究竟是多少!有人讲:“每平方1400左右”,有人讲:“每平方1280元”,有人讲:“每平方1180元”,有人讲:“每平方1050元”,但是,谁又能说明白补偿价格究竟是多少?更看不到官方的公示。
   古有冤,今有冤,要问根由怪佞臣,佞臣横行民遭殃。怨苍蝇,骂蚁贪,恶狗欺人肇事端,何日清查拆迁官?拆迁农民常盼望,何日清查一下拆迁补偿帐目?事过多年,这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但是,再老实,再不会算数,也知道,四口人之家,仅有一栋合法房屋130平方左右,补偿费仅七万多元,实在是欺凌老实人。
   当然,佞臣也不会有好下场,贪婪无度的狗欺人等,终有被查处的一天。

   湘江诗人
   2018年9月16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家尴尬

   满少爷与小珠自由恋爱,即将举办婚礼。依照当地农村风俗,双方父母必须见面议妥有关嫁聚事宜。
   但亲家见面之时,双方都极为尴尬。
   原来,两家同住一个生产队,在人民公社年月,身为社员的张某与大队干部的谭某如同仇敌。满少爷与小珠自由恋爱,双方父母也曾坚决反对,却哪能阻挡得住热恋中的情侣?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悠悠。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在1980年以前,谭某是大队的红人,对张某打击也确实有些过火,张某对谭某也切齿痛恨两人水火不容。谁知世事如棋今天仇人成亲家。
   
   
   湘江诗人
   2017年11月2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村官的辛酸

  

   老村官因病退下来了,谈起他几十年的辛酸,却是感叹不已。

  “1998年经村民民主选举当上村官,已在村里干了二十年”。

   老村官今年72岁了,“要不是生病,还希望再为村里干几年”。

   要知道,“村里几个村官都是职业村官,没有一个自愿辞职不干的”,“一旦进了村官队伍,谁不希望终身制?哪个心甘情愿退下去”?“村里几个村官,谁不是干了几十年的哟”?

   村官,说官,不是官,说不是官,又是官。

  “上面,党、政、军、文、教、卫、组织、宣传、民政、社保、环保、计生、城管、银行等等各部门,哪个部门下村不找村官”?

  “下面,无论村民建房屋、征收补偿、低保、五保、困难补助、社保、医保、参军、入党、甚至想到村里做点事,包点业务赚点钱等等,哪个不要经过村官”?

   若讲村官报酬高,每月只有三千多元。“若讲村官报酬低,多少人想往村官队伍钻”?“莫讲当村官,这些年,村里入党的人,哪个不是‘有关系’的人哟”?

   若讲村官不好当,“每周有双休,上下班也自由,过年过节假照放,办公条件多舒适,冷热有空调,办公室确实比家里好”。

   若讲村官好当,“在村里干了二十年,群众关系好,勤勉务实,两袖清风,在村里却不知忍了多少气”?

  “村里什么事,都要我们做,我们又当不了家”,“我们不过是干实事的,什么事都得听老大的”。

   老村官最勤劳,舍得钻,业余时间总想着赚钱门路。

   老村官最俭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老村官回忆这一生,“不知受过多少酸辛”?

  “十五岁到生产队出工,那时搞大集体,终年辛劳却缺吃少穿人穷困。年轻时卖过苦力,流过苦汗”,“由于家庭是地主,挨过批斗,游过团,受过多少苦与辱”?

   1979年,老村官被社员民主选举当上了公社农场分场干部,1983年,老村官被调到乡办企业工作,几年来,工作勤勉务实,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在乡办企业入了党。

   1995年,老村官“因与领导有隙被开除党藉”。

   2000年,老村官又重新加入共产党。

   光阴似箭催人老,不觉早已古稀翁。万事如似百年梦,枉费劳苦一场空。老村官一生勤劳,舍得钻,业余时间想办法赚钱,又节俭,集蓄了点钱,“唉呀,命苦也,或投资集资公司,或借给他人,共拿出去七、八十万,谁知?血本也无归也”。

   老村官“勤劳惯了,又群众关系好,原打算在村里再干上几年,哪知一场大病也”?

   

   
   湘江诗人
   2018年11月26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家果木园

   郭山,地道的老农民,祖辈数代,种田为生,勤劳,俭朴,忠厚,善良,秉承了中国老一代农民的遗传。
   郭家果木园不大,大约有二亩山地,遍植果树,屋前屋后,都是树。李子树,梅子树,枣子树,橘子树,柚子树,石榴树,枇杷树,更多的是桃子树,梨子树。
   春风吹拂,千朵桃花红彤彤,逗人喜爱,万朵李花白如银,吸引行人。二十多株梨子开花,惹得蜜峰飞舞,十多株橘柚花香,引来众鸟欢鸣。看枇杷挂果,睹石榴花红,观葡萄焕发英姿,见枣树不甘落后。郭山笑在眉头喜在心,一家另用开支全靠这个果木园。
   夏日炎炎,万千梨果黄,迎风起舞,满树桃子红,笑迎主人,郭山夫妇带着少年儿女,忙摘果子笑满脸,卖取纸币心欢喜。
   金秋九月,柚子树上一片金黄,惹人注目,橘子枝头橘果红红,几多喜人。郭山夫妇看着辛苦劳动的结果,乐上心头。
   北风呼啸,郭山夫妇领着一双儿女,果园内,修枝条,除杂草,树下挖坑施肥料,树杆刷石灰水除虫害,辛苦忙碌。期盼一家老小少饿肚皮,希望全凭辛苦劳动,期盼全在这个小小果园。
   那年代,人民公社大集体,“当地农民家家穷,土筑墙壁屋顶漏,终年劳苦,手叉污水脚叉泥,蔬菜半边粮,经常饿肚皮”。
   郭山一家,上有古稀老母亲,下有一双儿女,虽然在生产队出工劳苦一天只有几角钱,但有了这个果木园,郭山一家五口过得比一般社员好多了。为此,也引起生产队部分社员的嫉妒眼红。
   为了这个果木园,郭山
家几代人流了多少苦汗?郭山家几代人付出了多少辛勤?
   要知道,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郭山家祖辈几代穷,数代租种人家的土地,艰辛劳动谋生存,几代人的血汗集累,才买下这一片荒山,用土筑墙壁盖了五间茅草屋,又买了五亩水田,所以,土改评阶级成份,郭山家里评为自耕中农。
   郭山家中
家几代人,不辞劳苦,将荒山开辟成土地,种菜,种杂粮。郭山更有头脑,将地里全种上果木树。
   这些果树,都是郭山
家几代辛苦劳动的结晶,也是郭山家的宝贝,也给郭山家带来欢乐,也给郭山造成悲惨可怜的结局。
   飓风刮遍每一个角落,郭山也在劫难逃,大队一声令下:“郭山家果园充公”!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消灭“新式地主”,岂容郭山讲个“不”字?
   郭山家果园充公了,郭山一家也和生产队其他社员一样,过起了穷日子。生产队部分社员不眼红了,不嫉妒了,郭山却难免心生不满、暗中怨尤,只是不敢当众吐露。
   说荒唐,也荒唐,人荒唐,事荒唐,谁讲不荒唐?1970年,邻居家娶媳妇,郭山去吃喜酒,多喝了两杯,酒后吐真言,讲了几句不满的话。第二天,大队派来几个民兵,将年近花甲的郭山用麻绳五花大绑,押解去公社,关进“土监牢”。
   祸不单行,关了近一个月,其他关在一起的地主、富农、21种人等都放回生产队参加劳动,在劳动中改造自新,而年近花甲的郭山,恰逢“对头”家的儿子在公社当权,郭山被当成
现行反革命分子送去公安局,公社做好材料上报,郭山被法院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15年,郭山年老难受牢狱之冤与苦,最后冤死狱中。
  “郭山这个‘对头’何来?只因郭山的父亲在20年前,曾与‘对头’家为争荒山打过架,1970年那时,‘对头’家的后代正在公社当干部”。
   郭山已死40年,这些往事,早已成为过去,也没有必要再去详细考究郭山家与“对头”家的恩怨了。
   1979年,一纸平反书送达郭山的儿子,300元抚恤金不请自来进了郭山儿子的腰包。   


   在此,湘江诗人依实讲述郭山果木园的故事,当年耳闻目睹的老农民还在,郭山儿女健在,读者们也不妨亲自采访。
   了解过去,懂得艰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回忆往昔,珍惜今天,团结努力,开创美好的明天。

   


   湘江诗人
   2018年11月23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打
   
   邱洪武死了,邻居们纷纷传说邱洪武是被别人“神打”死的。其实,世界上谁见过什么“神打”?
   有的人更讲得活灵活现,“邱洪武死后背上有个手掌印”。
   邱洪武这小子,自小娇生惯养,其父乃当地大队书记,40岁多岁得子,自然看得过重。
   但这小子不学好,十多岁便成了社会上“混混”,其父死后,其母为这小子气得服毒自尽。
   “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邱洪武与社会上一众混混结成帮派,天天在外或辵骗、或敲诈、或了难、或偷盗,吃喝嫖,又好逸恶劳”。
   “邱洪武更是满脑子歪邪,曾以谈恋爱为饵,辵骗了七、八个外地乡下来城做小生意、开店、打工的姑娘,使这些姑娘失财又失身,欲哭无泪”。
   邱洪武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过,也被判刑劳改过,却屡教不改。
   在狱中,邱洪武横行霸道,曾被犯人联手打过。
   一念恶心起,地狱已现前,最后,年仅而立之年的邱洪武终于被传说为“神打”死了。
   
   
   湘江诗人
   2017年12月7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雪纷飞何处去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临近小年,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茅屋园蔡冬连一怒之下,将二姑牛小秀赶出家门,并将她的被褥、蚊帐等抛弃在门外雪地之中。
   牛小秀哭哭啼啼,仰天问苍穹,何处可容身?
   牛小秀的父亲怜惜爱女,却又无可奈何。
   牛小秀待字闺中,到25岁才结婚,男方在外市国企工作,婚后居无房屋,仍留居娘家。
  
“娘家老弟在60年代初娶了老婆,老婆蔡冬连娘家虽然也是地主,却自恃嫁给贫、下中农为妻,平时俨然以贫、下中农自居,在生产队为人泼辣,况二姑牛小秀的丈夫是个‘地主崽子’,婚后连住房也穷得没有,蔡冬连更是瞧牛小秀不顺眼,姑嫂时常发生争吵”。
   今天一场争吵,蔡冬连趁势“义正辞严”地大骂,“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地主婆留在娘家真是不要脸”,“地主婆留在娘家莫连累娘家”。
   那年月,邻居吵架,若家庭阶级出身不好的,被人家骂一句“地主崽子”、“富农崽子”等,最是伤心,也自然不敢辩驳。
   牛小秀在雪地中拾起全部家当,仅仅被子、蚊帐、衣服而已,哭哭啼啼地冒雪来到文娭毑家,文娭毑为人忠厚善良、热忱助人,看牛小秀可怜兮兮,便囤出一间房屋给牛欢秀安身,也不要牛小秀分文房租金。牛小秀在文娭毑家住了10多年,后来牛小秀夫妇买了邻居家一间旧屋才搬走。
   花开不择贫家地,月照山河到处明。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蔡冬连夫妇不但无丝毫悔意,为此反而指责文娭毑“不该收留牛小秀”,蔡冬连夫妇还为此挟私报复、在运动中批判过文娭毑。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蔡冬连大雪天将二姑牛小秀赶出家门,事情过去许多年,蔡冬连夫妇不但没有一丝一毫悔意,反而许多年不和牛小秀往来,直到1983年牛小秀老父临终前刻,蔡冬连还讲家翁公“是被牛小秀家酒吃病了”,牛小秀老父临终前夕,蔡冬连夫妇也不理睬牛小秀,姑嫂、姐弟如似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在文老师耐心劝导下,牛小秀才到20年左右没有回过的娘家见老父最后一面,为其父送了终。虽同住在一个生产队却20年左右没有通来往的姑嫂、姐弟(蔡冬连夫妇与牛小秀)才开始打讲,也仅仅是人和义不和而已。
   

   湘江诗人
   2017年8月24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缘份

   2009年,宋爱国、黄月兰两人的孙儿小春、孙女小玉自由恋爱,喜结良缘。   
   一个是人中翘楚,一个是美玉无瑕,真是天赐良缘,三代姻缘系两家,亲友们前来庆贺,无不感叹“天赐良缘”。
   宋爱国、黄月兰两人,虽已耄耋之年,头脑清晰,身体健康,看到今天孙辈们生活在太平年代、爱侣又能顺利地结合成双,回忆自己青年时的坎坷岁月、劳燕分飞,更是感慨万千。
   话讲宋黄二家皆是明朝官宦世家,明末战乱,民不聊生,宋黄二家为躲避战乱,迁徙大湾桥居住,一住数百年,宋黄二家世代为邻而居,友好相处。
   宋家老二宋爱国比黄家小女黄月兰年长二岁,两人青梅竹马,又同在私塾攻读。
   两人渐渐长大,情窦初萌,互相爱恋。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大湾桥山后一片竹林,宋爱国与黄月兰经常相聚在一起,倾诉爱慕之情,大湾河边一带玉米田,宋爱国与黄月兰时常相约在一处,诉不尽的蜜意柔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世纪40年代,小日鬼子南下,灭绝人性、杀人如麻、.铁蹄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倭寇所临,天人共愤。
   两人皆有报国之心,17岁的宋爱国与15岁的黄月兰相约离家投笔从戎。不料途中失散,宋爱国投了八路军,黄月兰投了国民革命军。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自此天各一方,但都是为抗击外来侵略而出生入死。
   无数中华儿女血荐轩辕,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骄傲。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纸笔亦难形容。
   小日鬼子投降,两人原想可以结为夫妇。
   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斗争,小日鬼子终于投降,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不料国共和谈破裂,两方对敌,内战又起。那年代,国共两方视为仇敌,两人又岂能结合?夕时心仪两相亲,世事难料隔离分,人拗不过时势,军队干部找对象必须经过组织严格审查,今生结合绝对无望,两人有缘无份,分别另择佳偶。
   三年内战,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自此,宋爱国与黄月兰天各一方。从此,两岸隔绝,音信杳茫,30年不通往来。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日月推迁似转轮,世事如棋变化频。三中全会,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政治清明,两岸三通。
   已过知天命的黄月兰携夫君、儿女回大陆探亲,重返故乡。
   耄耋父母夕阳西下之年,不曾料想?骨肉分离30载,竟还有父女、母女团聚之日,相拥一起,早已喜泪入泉。
   老俩口看到从未谋面的女婿英俊潇洒、富有教养,不觉又喜笑颜开。
   外公、外婆第一次看到一双外孙、外孙女,一个是玉树临风,一个如仙女下凡,格外欢喜。
   兄妹重逢,姑嫂初见,子侄拜见,不亦乐乎。
   人间宝贵是骨肉亲情,毕竟血浓于水,又岂是大海、政见等所能分离?
   左邻右舍闻信前来相见,黄月兰夫妇以带来的台湾特产热情招待,也免不得捱家捱户拜访乡邻。
   姑舅姨叔各家兄弟姐妹闻信前来相聚,黄月兰夫妇亲切接待,各赠礼品,略表心意。
   黄月兰夫妇在饭店订了三桌丰盛宴席,大家团圆,举杯敬酒,共乐天伦,同叙亲谊,当时那种热闹场景、亲热喜庆气氛,又岂是纸笔可以详为描述?
   不几天,已是市委书记的宋爱国携夫人一道返乡看望黄月兰夫妇,宋、黄两人分别数十年再度相逢,感慨万千,回忆前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黄月兰夫妇四处游玩一向,看到大陆政治清明,祖国欣欣向荣,毅然决定回大陆投资创业。
   世事苍桑,时过境迁,又有谁能预料得到还有后来两家喜结秦晋?
   燕尔新婚正妙年,亲友齐道好姻缘,珠联璧合情似蜜,海誓山盟鱼水欢,今天,宋爱国、黄月兰两人的孙儿小春、孙女小玉喜结连理,人人皆说,“天赐良缘”。

   湘江诗人
   2018年1月12日原作  2018年9月8日修改

发表于 2019-11-22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江诗人 发表于 2019-11-21 15:52
喜得再团圆
   桂花飘香,沁人心脾,柚果满枝,迎风起舞,八月中秋,陈家喜气洋洋,62岁的陈先生从台湾返 ...

山冲里的

   龙宿山水异,狮形风景奇。双峰拥将帐,一水绕令台。讲起县区农村龙俗坳山冲郭府,可是当地名门大户,军人世家。
   郭府堂兄弟众多,今天各房老小共有五代人同堂。最老一辈健在的郭老已经93岁,最小一辈的人小的还是婴儿,大的有十岁,家族聚集也有几桌人。
   郭府出军人,先后有十多人参军。健在的第二代人物中有二位是解放前参军的老干部,其中一位在市政府秘书长任上离休,一位在市某局长任上离休,二位均为八十多岁的老翁。第二代人物中有一位将军,有一位在市纪委,有一位现在某局工作。第三代及第四代中,也有多人在部队服役。而且郭府参军的人,多数在部队担任军职,将校多人。
   参军者复员、转业者到地方,也多数担任干部,人人工作勤勉,至今没有出贪官,在岗位颇有建树。第三代中有一位是烈士。
   在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郭府曾有三兄弟同住一栋房屋,三块军属光荣牌悬挂大门,确实使人羡慕。
   郭府在乡下的人,也户户过得好,也出了几个小富翁。
   乡邻们传说∶郭府祖坟风水好,龙宿坳,狮形山,坐北朝南。将军帐,双峰相拥。帐前有发令台,帐后有靠山王峰。郭府祖坟,千里来龙,山峦起伏,树木葱笼,左面青龙山环抱,右边白虎山外朝,坟前明堂开阔。远观江水环绕奔腾,近看小溪砂砾如螺。藏风聚气,蔽风向阳。果然真龙真穴,俨然富贵姿容。
   其实并非祖坟庇佑,也不是龙脉显灵。不过是时代成就人物,人生际遇逢时,个人勤奋努力,家风熏陶。有句话讲得好:人之成功十二字,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奋斗机遇。
   山冲孕育贤才出,江水哺乳能人生。机遇相逢事业兴,时代造就好成功。

   
湘江诗人
   2016年9月原稿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脱下军装仍是一个兵

   潘军退伍回乡37年了,单位下岗23年了,不等不靠,自谋生路。   
   潘军,脱下军装仍是一个兵,退伍不改军人本色,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凭着自己的勤劳,创造美好的生活。
   潘军,出生于1959年,18岁报国参军,在部队,新兵训练很严格,苦练基本功,稍息,立正,原地转法,齐步正步跑步,单兵队列、班队列、三班四哨等,潘军哪样也不落后。
   冲锋我在前,陷阵首当先,进入连队正常训练,无论是持枪卧倒、端枪卧倒,低姿匍伏、高姿匍伏、侧身匍伏,高姿侧身匍伏、滚进五公里越野,100米冲刺,蛙跳、俯卧撑、单腿伸登、组合体能练习,姿势与步伐、拳法、腿法、防击打技术擒敌拳,单兵战术。投弹,拼刺刀,肉搏,枪械拆装等等军事技能,潘军哪样也不落后。
   潘军在部队,是一名优秀士兵。
   1981年,潘军退伍回乡,被安置在市办厂子上班,潘军刻苦钻研,不几个月,技术娴熟。潘军从不迟到、早退,工作舍得干,做事卖力,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6年,企业下岗,过去的技术白学了,有的下岗职工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下岗职工甚至吃低保度日。潘军不等不靠,两夫妇干起了小生意,脚蹬三轮车四处跑,做点衣服生意养家糊口。
   没有干过做衣服小生意的人,岂会知道其中的艰辛?
   字字说来都是苦,二十年来好艰辛,起早贪黑,有时半晚才归家。忍饥挨饿,经常没有按时吃饭。炎天酷暑,有钱人家里空调开放享舒服,潘军奔波在外汗如雨。北风呼呼,风雪飘飘,潘军岂能躲寒侵?一家四口要生存,何况两个儿子在读书。
   那些年,社会秩序也不是很好,若碰上社会上混混,潘军难免呕气被骚扰。
   切莫生病,生了病,医药费哪里有报销?
   身居庙堂之上的,有少数人,你们知道小百姓谋生苦与辛么?
   少数贪官佞臣们,你们知道穷人谋生难么?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你们办公室内冷热有空调,每周有双休,每年还要多发一个月工资。你们也对比下下岗职工们的艰辛谋生路,他们有休假么?他们哪天不是辛苦十多小时?
   少数贪官佞臣们,你们过着幸福日子,拿着国家俸禄,用着人民的纳税钱,你们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或贪污,或受贿,或敲诈百姓,或以权谋私,对得起广大工农兵么?
   闲言不表,书归正传,潘军虽然在艰辛中打拼,不气馁,不颓唐,不怕苦,不怕累,不违法,不奸诈,凭勤劳谋生计,靠诚信赚微利。
   潘军虽然凭艰苦劳动过着平民生活,但潘军最讲仁义,几十年,不忘战友情谊,平日里,待人客气。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潘军下岗已23个年头,即将步入花甲,就是这样走过来了,这便是一位脱下军装仍是一个兵,退伍不改军人本色的老兵。

   
  
   湘江诗人
   2018年10月5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伍军人谭义平
                        
   七月骄阳悬天空,四处热浪乱翻腾。公路滚烫如火烤,气温炎热似蒸笼。
   八一建军节来临,看望、采访老战士。
   株州市农村,退伍军人谭义平,今年65岁,曾在部队服役八年,为保卫祖国,汗洒国防。
   退伍不改军人本色,老共产党员点滴见初心。
   谭义平,自1976年退伍回乡,一直务农为业,夫妇勤劳,种田、种菜、种果木,养鸡、饲鸭、喂猪婆,采茶、捞虾、打野兔,打工、包塘、搞养鱼,勤俭度日过着小百姓生活,不等不靠确实很辛劳。
   东风吹拂万物生,春晖照耀柳啼莺,游人信步笑盈盈。喜见田畴农事动,欣听河水奏歌声,民安国泰彩霞迎。
   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民生活逐步高。特别是早几年,株州市地方政府以民生为重,地方财政筹资、牵头,农民自筹一部分,统一为农村老农民们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谭义平夫妇双双有了社保退休工资,加上参军8年的优待,谭义平比同年龄段农民能每月多拿好几百呢。
   毋容讳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很不公平,悬殊太大,急待制定、完善更加合理、公平、适合国情民意的好政策。
   但是,农民种田不交农业税,政府还给种粮补贴,农民也有退休养老保险金(诚然,这是农民应该享受的待遇,并非别人恩赐,而是公平回归),土地确权、自由流转,城乡差别缩小,这些巨变,是好中央,是好政策,是社会的大进步,是前无古例的好时代!
   农村土地确权发证,镇上土地流转,谭家耕地由大户转包,每年能进纯收入几千元。
   现在,谭义平夫妇告别了祖祖辈辈“脚叉泥、手叉水”的农耕辛苦生涯,家里种点自吃蔬菜、喂几个土鸡生蛋、养点鱼有吃有卖,过着衣食丰足的小康生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看谭义平夫妇们笑得几多开心、几多灿烂!
   古言,“出门看天色,进屋观容色”,他们开心、灿烂的笑容,并说明了一切,还须要湘江诗人赘言么?  
   真是时代好,政策好,株州地方政府关心民生大事好。

  
   湘江诗人
   2016年7月31日原稿
   2017年7月31日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光吾往事

   今天其他事情暂且不讲,在此听湘江诗人讲一个“邹光吾往事”,此故事在2015年湘江诗人曾单车发表,在此,湘江诗人略有修改。
   炎炎盛夏,酷热难熬,讲几个小故事,供大家茶余饭后权做谈资,酷暑炎天解解困乏。
   话讲1996年,邹光吾服农药死在别人门前不远处,刚过不惑之年,竟一命乌乎,岂不可怜?
   邹光吾,系退伍军人,曾在部队服役六年,其人生虽仅短短40余岁,其人、其家中的故事却有许多,朋友们如喜欢,待以后逐步讲述。其实,笔者以往讲述的几个有趣、真实的故事,便与其人、其家相关。
   邹光吾,虽只有小学文化,却灵泛,有力气,又舍得干。但有一桩,遗传了其父“嗜酒如命”的陋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是人民公社,广大公社社员,“终年累得如牛马,没钱缺穿少口粮,泥土筑墙屋漏水,家困贫穷人潦倒”。当时,高坡大队邹光吾所在生产队,一个男壮劳力“脚叉泥、手叉水”辛苦劳动一天,报酬仅四角钱。这些闲言不表。
   邹光吾,16岁便渴望参军,那年月,参军是农村中贫、中农子女的一条出路,但大队邹书记“政审”不同意,“怕他父亲仗势,更加吃酒放疯”。直到1975年邹光吾第三或第四次报名,在上面工作组同志关注下,才得以如愿。
   大概1978年,部队拟将邹光吾入党、培养提干,部队派人到大队调查,邹书记讲,“家庭不好,其父吃酒放疯,早一向酒后斗欧,用刀砍伤了一个社员”,邹书记如此一言,邹入党、提干岂不成空?
   在部队,有严格纪律,有战友情,有互相关心,邹光吾表现还可以,也克制了嗜酒陋习,不然,也不可能服役六年多。
   1982年,邹光吾退伍回乡,其时,农村已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倘若父子、兄弟、夫妇同心努力,生活也可以过得去。
   暴饮贪杯醉何方,夕阳如血晚风暮。不良家风的感染,其父的“榜样”,家境的一般,人生的不得志,诸多因素,邹光吾又走上其父“嗜酒如命”的陋习歪路,有时白天、黑夜苦干,有时一醉睡卧多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其父,不但嗜酒放疯,更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反眼无情、以仇报恩之人。
   邹光吾之结局可悲,其中,还有几多原因,旁人难以尽知,也不便细表。
   最后,邹光吾以服毒自尽告终。
   民间真实小故事,内中隐含教益深。逐一叙述飨读者,留待世人酌与斟。   
  
   
   湘江诗人
   2017年7月15日15
时19分完稿
   2017年7月17日13时26分略有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老婆


   长株潭某县山坳村茅屋冲,这向出了大新闻,
“古言天上掉馅饼,今天天上降老婆”,张小狗,卢小牛两个花甲聋哑老汉“嫁”给“城里人”,稀奇的是,媒婆义务找上门。
   两个花甲聋哑老汉“嫁”给“城里人”,更稀奇的是,男方不但不要花分文,女方倒给老公五万元,还送退休养老保险给老公,唯一条件仅一个,“三天之内办好结婚证,户口随之迁移到女方”。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喜从天降,两个花甲聋哑老汉笑得合不拢嘴,岂有不应承之理?
   山坳村这两个花甲聋哑老汉,一个叫张小狗,一个叫卢小牛,为什么叫小狗、小牛?一因父母没读书,不识几个字,二因那年代农民信迷信,叫小狗、小牛易长大成人。
   两个花甲聋哑老汉都出生在1956年,又都居住在山坳村茅屋冲。1958年全国搞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1961年下半年,农民搭帮刘主席英明下指示散了公共食堂,农民稍有好转,又接连运动不断,而且人民公社大集体不变,小狗、小牛自小起可是受足了农村的艰辛苦楚。
   1982年山坳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广大农民才从此告别了“屋破家贫穷如洗,缺吃少穿饿肚皮”的艰辛岁月,逐步走向丰衣足食,大部分人奔小康的好时代。
   但张小狗、卢小牛两家家境贫寒底子薄,1982年前都是居住着父母盖造的几间土筑屋,两家人苦熬岁月。山坳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后,两家勤劳俭朴,到1996年才盖了几间红砖平房,加上小狗、小牛都是聋哑人,也就一直没有找到老婆。
   今天“天上降老婆”,两人笑在眉头喜在心,自然满口应承。
   第二天,两辆红色小车开到山坳村茅屋冲,只见媒婆笑融融,高喊“快快拿好身份证,随我坐车去对河”,左邻右舍围拢看新闻,笑谑“吃喜糖”。真不愧是媒婆,忙叫随行发喜糖,原来,媒婆早已准备好几斤纸包糖粒子。
   女方是市开发区单牛街道某村两个50多岁的寡妇,死了老公多年没嫁人。眼看开发区搞征拆,开发区“土政策”时时变,早两年征收房屋讲面积,农民为“建房证”愁,有的农户,人多屋多证却少,急人,气人。今天,开发区征田占屋不论田土与房屋面积多与少,统统按人头计算补偿费,每人32万元,50岁以上的开发区为之买好退休养老保险,家家以户口本为准,两个50寡妇岂有不急之理?
   媒婆会赚钱之道,“撮合”一对二千元。
   媒婆带张小狗、卢小牛与两个寡妇见面,议定好协议“给老公一人五万元,买好退休养老保险,双方不同房”。张小狗、卢小牛空欢喜一场,愣了一会,但自忖“不花一分钱,轻易获得五万元,还有退休养老保险,何乐而不为?”。
   快马加鞭,双方办了结婚证,迁好了户口。
   有了一本结婚证,各方皆大欢喜,媒婆获得劳动报酬四千元,两个寡妇各自多得征收补偿费27万元,张小狗、卢小牛从此每月有了社保退休金。天天不发愁,活到百出头,张小狗、卢小牛苦了几十年,做梦也没有想到有此老来福。

   
  
   湘江诗人
   2018年7月19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逗小偷


  为了生计,小平出外奔波。古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小平没有单位,更没有差旅报销,一人出外闯世界,其中辛酸苦辣,不是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一人出外闯世界,没有单位做后盾,没有差旅报销,所担风险,遭遇的坎坷荆棘,若非亲身经历者,听之也觉惊怵。
  不出外闯世界行么?农村虽已包产到户,广大农民从此有了自由权、自主权,但靠耕种了这一人6分田能生存么?况且,还有两个儿子上初中,况且,小平父母死得早,祖母去世时为丧事还借了债。况且,81年前农村搞人民公社大集体时,广大农民“种了粮食养活天下人,终年劳苦饿肚皮,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着众农民,个人没有自由权、自主权,再有能力难发挥,政策限制怎不穷?”。
  现在虽然包产到户了,小平家与广大农民一样“家底子穷薄”哟。
  这些故事,且容湘江诗人有闲暇下次再讲,今天且听湘江诗人讲述小平“深夜逗小偷”。
  小平在车上站了30多小时,直到曲靖才找到座位。那年代,改革开放才几年,交通较落后,火车时速比现在慢得多,车上人多拥挤,特别是春节前后,火车上人捱人,连站脚的地方也几乎是难找,厕所及过道都是满满的。
  特快火车上,人多拥挤,小偷也趁机作案,那年代,61次特快车上小偷有团伙,一人出门在外,弄不好,受辱遭打。小平自小练习过武术,一般一、二个小偷也不畏惧。但车上小偷有团伙,客人又多,自己伸展腾挪不便。防备小偷的唯一办法,只有高度警惕。
  小平将盘缠不放在行李包中,以防万一,而将带的200余元放在一个旧布袋内,旧布袋内放有茶杯、洗脸毛巾、洗脸手巾、牙膏、牙刷、点心之类,小偷一般不会在意。
  火车上人多,几十小时,旅客自然有打磕睡之时,这时也正是小偷活动之时。夜深,小平正站靠着茶水间外门框打盹,小偷悄然将手插进小平衣袋摸索,小平冷不防一把抓住并紧了一下,小偷眉头紧皱,小平威严地说“谢谢关照,下莫为例”,小偷扭头便飞快地走了。
  61次特快一路奔驰,经过36小时到达昆明火车站,许多旅客都疲惫不堪,小平自小在农村劳动,一身苦汗一身泥,做过牛拉犁(春耕时,几个人拉犁耕田),年虽近不惑,却身体健康,在车上站立熬了30多小时,也可应付。
  到站后,已是夜里,小平只好在车站不远找了个小旅社权且休息半晚。
  那年代,昆明流动人囗多,旅社客多,小旅社客房已满,给小平在过道上安了个临时床位。
  两点左右,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两个女子在小平身上摸索,小平朦胧中感觉有小偷,也不吭声,悄悄将手伸出被子,猛不防地一手抓住一个小偷,“干什么”?声音不大却透出威严。
  两个女子惊了一下,嗲声嗲气的说“找哥去玩哟”。那年代,昆明做鸡的多,街边、旅社、公园等处,也常有做鸡的主动勾引外地单身旅客。不论男女,出外都得处处小心。
  这两个女子,显然是惯偷兼做鸡的,背后一定还有团伙,一个单身男子出门在外,人地生疏,又是夜深之际,闹将起来,难免吃眼前亏。
  小平假装高兴,笑着说“两位姑娘如花似玉,我们出门在外,正好想找玩伴”,“奈何下车时人多拥挤,和同事走散,钱在同事包里,我身上没有钱哟”,“要不是我身上没有钱,也不会宿在这过道哟”(那年代,没有手机)。
  两个女子仍不死心,边嗲声嗲气挑逗,边在小平口袋、枕头下摸索,见仅有几元钱,只好悻悻地走了、、、、、、
  岂有出远门不带钱?原来,小平早将200余元藏在床垫下面了。
  天亮,旅社老板与客人们还没起床,小平拿着行李包离开了小旅社,奔赴昆明市中心去了。
  

  湘江诗人
  2018年7月25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仇氏姐妹

   
同胞姐妹命运天地分,怨人怨命怨天公?精彩故事依实述,读者请听摆龙门。
   仇氏同胞两姐妹,同胞不同命,相差天地之别,且听湘江诗人慢慢讲来,为读者们酷暑炎天解解困乏,寒冬腊月添添乐趣。
   话讲姐仇冬兰,生于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927年,十六岁的仇冬兰嫁给袁增锡公的长子袁荣杜为妻,生子三人,生女一人。   

   仇姓是3000年前宋国大夫仇牧的后裔,《元和姓纂》上有此记载。
   仇牧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仇国,纣杀仇侯,其后为仇氏。
   仇姓的始祖仇牧,是当时的南阳人。古代的南阳,即现在河南省南阳县。所以说中国姓仇的人,起源于河南,然后才逐渐繁衍到全国各地。
   《左传》介绍说,仇牧是春秋时期宋泯公的大夫,后来宋万要杀宋泯公,仇牧急忙前往救主,可惜已迟,在宫门正遇宋万,仇牧手持长剑,口出叱声,扑杀那个弑君的国贼,可惜寡不敌众,终遭杀害。故仇氏后人奉仇牧为仇姓的始祖。
   仇冬兰,娘家居住株州县农村,娘家四兄妹,父亲是农民。
   仇冬兰的丈夫袁荣杜公生于光绪28年(1902年),袁荣杜公1948年去世,仇冬兰38岁守寡。
   那年代,受旧的风俗传统影响,女人年轻守寡的较多,失去丈夫的年轻妇女,少数的再嫁,少数的红杏出墙,多数的年轻寡妇,心如死灰,枕冷衾寒,凤只鸾孤,苦熬岁月。
   仇冬兰年轻守寡,带着四个儿女,孤儿寡母,幸而家中有祖传土砖瓦屋多间,祖传良田十亩,请人耕种,家翁袁增锡公是私塾先生,全家俭朴度日,常感经济拮据,家中温饱勉强维持。

   袁府是书香门第,虽然自清朝晚期早已道中落,多少袁府后代劳动为生,多少袁府后代艰辛度日。但不论改朝换代,不论世事变迁,不论贫富贵贱,读书家风不变。
   有袁氏祖宗训词
和前人的遗传基因,袁增锡公虽然家中经济拮据,仍然要求儿孙们勤奋读书。
   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远平老师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指路明灯,书籍是让人们脱离庸俗,摆脱愚昧无知的力量,书籍是使人明白道理,懂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良方。
   仇冬兰的大儿子生于1928年,1947年十九岁参加工作,是公务员。仇冬兰的女儿生于1930年,1949年十九岁参加工作,是人民教师。
   妹仇雪兰,生于1912年,十六岁嫁给湘阴一户农民,老公离世早,几岁的儿子随母下堂,仇雪兰再嫁给小叔子为妻,小叔子正好和姐仇冬兰住在一个村,家中几代人是做长工、打临工为生。
   仇雪兰和小叔子婚后,生下一个崽夭亡,于1946年又生儿子一个。

   1951年当地土改,姐仇冬兰自然成了“世袭地主分子”(地主分子为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居首),家中土砖瓦屋及家俱被没收、田也被没收了一半,只留下五亩田,换了贫农家两间土墙茅草房屋居住,在运动中,被批斗、被罚跪,那是家常便饭。   1951年当地土改,仇氏妹仇雪兰家却分了地主家四间土砖瓦屋及家俱器皿、田土等,姐妹俩算得是互相转换了一个家庭环境面貌。
   人生聚散浮云似,缘来缘去岂随心?姐仇冬兰嫁给一户“世袭地主”为妻,不料红颜薄命,38岁守寡,独守空房。岂知妹仇雪兰也和姐一样是寡妇命,再婚嫁给的小叔子又在1957年去世,45岁的仇雪兰也成了寡妇,带着十一岁的儿子,孤儿寡母,几多可怜。真是同胞姊妹夫命薄,姐妹为邻同守寡。
   仇雪兰那个几岁时随母下堂的大儿子,早在1952年时给一个寡妇入赘为婿,得了岳母家的财产。
   解放前,姐仇冬兰的大崽十九岁参加革命工作,在外当干部,女儿十九岁参加工作,在城里学校当老师,仇冬兰的大崽及女儿,月月有生活费及另花钱给母亲。

   1962年,仇冬兰的小崽随婶婶去边疆省份谋生,那里不讲家庭阶级成份,其小崽人灵泛、胆子大,也混得可以,在1980年代以后,其小崽也发了财。

   姐仇冬兰虽然是“世袭地主分子”,运动中难免被斗争,但生活却过得比一般农民们好多了,起码吃穿不用愁。那年代,当地农民贫困,缺吃少穿,平时难吃鱼肉,而仇冬兰经常买点鱼、肉“打牙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妹仇雪兰却命运多舛,再婚小叔死了守寡,仇雪兰的小崽又得了“疯病”,1980年溺水而亡。仇雪兰的大崽不顾生身母亲,一贯嗜酒放疯、挑事、找茬、爱斗欧、甚至持刀砍人。仇雪兰的一个孙经常在外偷窃、了难、碰磁,后也意外身亡,仇雪兰的另一个孙,死于服农药。
   那年代,当地农民们都贫穷,终年劳苦没有钱花,衣服旧,补丁加补丁,土筑墙壁屋破烂、下雨顶漏水,经常饿肚皮。仇雪兰更是贫困,常年在外乞讨度日。
   1982年包产到户以后,农民从此丰衣足食,生活逐步提升。1990年以后,当地部分农民盖了两层红砖楼房,当地农民逐步向小康迈步。
   仇雪兰已是一介老妪,虽然儿孙满堂,无奈儿孙没有读书,不知孝顺二字如何写。
   仇雪兰一直依赖乞讨度日,有时,逢到人家红、白喜事或婚嫁、寿庆,别人见仇雪兰可怜兮兮,将剩下的饭菜任由老妪舀走,仇雪兰疼子心切,又留给她大崽食用,仇雪兰外出行乞也从来不会落空。
   1990年,仇冬兰八十大寿,仇冬兰的大儿子为老母做寿,大摆寿宴宴宾朋,热热闹闹客盈门,亲戚朋友庆贺,左邻右舍捧场,儿孙满堂齐拜寿,宾客庆贺祝福忙。
   1992年,仇雪兰八十大寿,无人知晓无宾至,冷冷清清没客来。仇雪兰暗中思忖对比,八旬老妪仇雪兰,不由哀叹连连,伤心痛哭,苦泪长流。
   1992年,仇冬兰老人去世,大崽孝心好,家中经济宽裕,丧事先后十余天,道师念经,大扎灵堂,烧灵屋,锣鼓喧天、鸣炮放铳,儿女子孙辈们一大群,披麻戴孝,亲戚悼唁、家义悼唁、络绎不绝,车水马龙,邻居吊丧,人来人往,几多热闹。大办肉吃(农村老人去世称“白喜事”、办宴席称为“吃肉”),开堂作悼,热闹了一向。一副大棺材,漆得黑亮,十六人,大轿抬送安葬。
   1993年,仇氏妹雪兰去世,三天草草埋葬,没有排场,没有几个人吊丧,更少亲戚悼唁,冷冷清清。一副薄板棺材,八个人手抬上山。
   世事如棋,变化如频,万千世界,五彩缤纷,冥冥之中似乎命运捉弄人。人间世界,红尘滚滚,千姿百态,真实小故事看透多少沧桑。
   
   湘江诗人
   2019年7月23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卫工小王


   谭女士,最为势利,虽然她自己没有什么能耐,却最看不起底层劳动人民,谭女士这次途中逢车祸,也算老天给她上了一课。
   话讲谭女士,不惑之年,风韵犹存,在市某银行工作,能歌善舞,喜欢四方桌上“垒长城”,尤其喜欢进舞厅,每天下了班,早早的吃过晚餐,精心打扮一番,赶紧去麻将馆或舞厅,开始紧张惬意的夜生活。
   菡萏不须发,何如解语花。霓裳空自舞,舞到日西斜。这天星期五,下班路上人谭女士由于连日夜生活疲劳,不慎代步的电动车被一辆小车撞翻,脚踝骨折,四处青瘀,疼得眼泪汪汪、呻吟不止,难以动弹
   待谭女士缓过神来,那撞人的小车早已不见踪影,围观人虽然众多,但上前搀扶的却没有。
   世事如棋转盼空,人生何处不相逢。宜将宽厚留余地,总为平安唱大风。此时,一位30多岁的环卫工小王过来,搀扶、安慰着谭女士,谭女士泪眼一看,羞愧得一脸通红,连一句感谢话也哽噎说不出来了。
   小王急忙叫了一辆小车将谭女士送往医院,又帮忙挂号、交费、护理等,整整照顾了几小时,直到谭女士的老公从外市赶来医院,小王才走。
   谭女士夫妇拿出三张百元大钞感谢小王,小王分不受。
   这位小王,虽然是一个环卫工,每月工资仅千多,却乐于助人,路上见人跌倒必扶,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门缝里看人人变扁坐井观天天亦小,话说在早几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天上午,谭女士去某药店咨询,不慎将钱马路浑然不觉、飞车而去,内有身份证、银行卡、现金900余元等,被小王扫马路时拾到。
   谭女士中饭后才出来寻找,碰到了药店咨询员,谭女士一口肯定是在药店咨询被小王偷了,要喊人来找小王了难
   其实,小王早将钱包的事告诉了同伴,并钱包给了派出所
   
   
   湘江诗人
   2015年6月24日原稿
   2019年5月30日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136428 second(s), 152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