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论坛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扫一扫,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13|回复: 1

力行正道三生少 得悟奇书半部多 读《永远的记忆——长沙知青文史》

[复制链接]  [分享推广]
发表于 2020-1-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沙犟牛 于 2020-1-9 21:43 编辑

        
       A1.jpg

        “力行正道三生少  得悟奇书半部多”悬挂在长沙市图书馆人文馆的这幅对联似乎从“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演变而来,但仔细品咂又耐人寻味。


       我受研究知青史的朋友、美国海波特大学教授邓鹏先生之托到长沙市图书馆查阅资料。请教了省社科院原地方志处的尹处长(楚风),他告诉我:省志和市志里面没有专门记录知青上山下乡的资料,只有涉及到劳动、民政部门的有不系统的一些数据。看来我们知青史进不了志书、登不上殿堂。幸亏楚人(沈小丁先生)告诉我,十多年前,长沙市政协编辑出版过一本知青史《永远的记忆——长沙知青文史》,这一准确线索提供了极大方便。于是直奔市图书馆,在检索机上一查就找到这本书,收藏在长沙人文馆。长沙人文馆与其他开放式阅览室不一样,需要电话预约,而且藏书只能在室内翻阅,不外借。按指示打电话,很快来了一位美女工作人员开门带我入内,根据我检索到的编码找到这本书。我告诉她,W馆长和L副馆长都是我的好朋友(其实不过是见过一两次而已),她或许是相信了我,也可能正忙别的事,便反锁房门走开了,留我一人在这清雅之地慢慢看。


       A2.jpg

A3.jpg

A4.jpg

A5.jpg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版权页。这本书由岳麓书社出版于2003年,从我看到的各地出版的类似史料,知青文史一般由政协文史委收集编辑。这本书的主编谢树林时任长沙市政协主席,该书由他作序。整理附录“大事记”和文献、照片的是郭晓鸣和梁小进,郭是江永知青、政协委员,梁是湘阴知青、文史委副主任。该书采用的资料应该是客观真实准确的。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内容极其丰富的该书附录,附录一是中共中央、省市的有关知青文件,附录二是一首《长沙知青之歌》,附录三是《长沙知青上山下乡大事记》。这本文献虽然是市一级的史料,但因为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实际上概括了全省知青上山下乡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情况。我了解到:


        长沙知青上山下乡最早发端于1955年,1957年刘少奇来长沙作报告,开始作为一项工作布置,当年下放587人。大跃进的1958年安置108人落户到绥宁。
        1959到1961年没有记录,大约当时正在“过苦日子”,农民也在饿肚子。
        1962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成批知青到农林场插队落户。到1964年底长沙市共下放知青4963人。1965年全省下放17929人,其中长沙5303人。(我据此统计长沙市文革以前下放的知青有10266人)。
        1968年全省下放知青60748人。
        1969年全省下放知青119244人,是下放人数最多的年份。
        1970年到1974年下放人数较少,但1975年又达到全省90840人,其中长沙市15748人,形成一个小高潮。
        1976年2月毛主席批示“知识青年问题,似宜专题研究,先作准备,然后开一次会,给予解决”,但当年湖南省下放知青仍达到65261人,其中长沙市9531人。
        1977年全省下放72112人,其中长沙市13929人。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调整知青政策和办法以后,长沙市当年下放1126人,改为下放到近郊县。
        1979年因为知青上访,引起胡耀邦注意直接过问,邓小平在省市区第一书记会议上发言,当年长沙市仅动员下放108人。1980年还动员了110人下放,但随后不久停止运作。
        到1982年底,长沙市将下放到郊区及长沙县的25222名知青全部安置完毕。据省市委知青办统计,1962年至1980年底,湖南省共动员城镇知青上山下乡634192人,其中长沙市119838人(序言中是121429人),下放到全国24个省市区的244个县。


        在大事记里还记录了历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1967年零陵前进人民公社下放知青遭伏击死亡9人,江永知青大返城,1968年知青赴靖县欢送大会,1979年下放浏阳知青、《第二次握手》作者张扬平反出狱等。


B1.jpg

B2.jpg

B3.jpg

B4.jpg

B5.jpg

       该书正文部分收录84篇文章,我看到不少熟悉的作者姓名:肖雅瑜、刘晓、胡子敬、雷宜锌、骆晓戈、张扬;耿桂琦、朱赫、张大旗、陈广生;还有非常熟悉的知青朋友吴镇南(老骥)、任惕非(椰风海韵)、李耕(总统)。在书架上,我还看到了陈德(笑对人生)、金小波(去西奇)、龙国武、殷建资先生等捐赠的作品。他们记录了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也使我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一历史过程有了更加宽阔和深入的了解。


A6.jpg

A7.jpg

A8.jpg

A9.jpg

B6.jpg

B7.jpg

B8.jpg

B9.jpg




        《永远的记忆》封面设计采用黄色为底色,衬托着鲜红的标题。走出图书馆我还在思索封面设计的含义,究竟是象征着黄土地上跳动着青春的火焰?还是荒芜的岁月流淌着鲜红的血泪?
                                                                                                  2020.1.9
发表于 2020-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网移动社区 - 发现·分享·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条 /1 下一条

Processed in 0.097502 second(s), 26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